(第一讲)
好,各位大觉世间正法学堂的学子们,大家晚上吉祥。那我们其他的且不说,请大家先端身,我们合掌来三称本师。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称)。
好,阿弥陀佛。各位,我们差不多有将近两个月的时间,没有在这样的一个正法学堂道场相遇了。那么今天我们再启因缘,还是开始我们的闻法学修的课程。那么对于讲法的话,可能大家在线上听得多了,这么隔了一个多月,今天刚开始或是还有一些卯足了劲儿吧,但是往往容易久而久之就,也许会产生一些疲厌。或者因缘就一转。这些现象都会有的。所以昨天在线下讲法的时候,我也感慨了一下吧,说闻法的不容易。闻法的不容易呢,并不是说单纯的表现在就是我们听不到,没有机会听,或者说时间来不及,精力不充足,等等这些因缘不具足。还有一个不容易就是,你完全具备了这样听法的因缘,那么也常有我们这些义工菩萨们不断的给大家创造机会,一到这个点上如约而至我们来讲,但是呢还是可能不能够坚持。或者说对于法的尊贵呀珍贵呀,没有足够的一些担当吧。
特别是这次在假期的这段时间中,我们去参访的过程中呢,我本人虽然常讲法,可是我还由衷的更加感受到这种闻法的珍贵性。就如同世间的我们在处在其中的时候呢,可能会觉得说反正就是说按部就班,每周如此,一旦有时候我们中间停顿也罢,甚至说错掉这个因缘,不能够在同步的这样一个道场里面学修的时候呢,那就比较可惜了。特别是从闻法的功德上来讲,大家要知道,闻思修闻思修,哪怕我们进入到很精进的修行的这种状态中,还是不能离开闻思的。这闻思修入三摩地,它必须是常护常长养,相互长养的。所以大家看,有时候我们或许功课呀,或许大家自己安排的这个心地功夫的时间,也就是依着常修的法门或者心性上常去观照的话,会觉得说长足有一些进步。可是有时候没有佛法的这个圣言量、祖师的这些开示、劝诫的这些称性发挥我们去听闻的话,很可能就会退心,或者走偏。乃至使不上劲。我想这个可能越时间功夫久和深的人呢,说不准还越有体验。这个法的功德呀就是如此的。
因为刚刚结束了假期,这段时间在五台山朝拜,那么有时候有一天或者这个色身比较特别的累,或者心力特别的不足,有时候这个提不起来念不上去,那就全凭平常积累的这个佛法,佛经里面的圣言,来进行加持。我记得有一天这个身体特别特别的累,腿也痛,膝盖简直就是磕下去站不起来,站起来磕不下去了。又到了这样一个节骨眼上。那么这个时候呢,就是念忏悔偈呀、往生偈呀等等,它力气心力都不足了,因为身体太疲惫。
这个时候全凭,你看就是在这个居士林长期以来宣讲《楞严经》,大佛顶首楞严大法,突然间其中的一句圣言量,就是讲到说这个;知见立知,即无明本。就是你有一个见解、感觉,这就是无明烦恼出现、启动、分别了。那么如果说,你完全把自己通身的放下,不管是你色身的这种沉重障碍疼痛,乃至你当体反观疼痛的感觉从何生起。这也是一种感觉见解。
甚至说当下你磕头你的结果是为了什么,积功累德、有个佛可成,这是否也属于;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的一种。彻底的身心这样全副的把它做一个舍法,诶,这句话的加持呢就一直伴随着,马上心力就上来了。你看这就是我们闲的时候听法、闻法,那么用的时候呢自然就因缘具足了。如果你的阿赖耶识里面曾经没有这样的闻法功德殊胜行的话,那你怎么这个时候想不起这个圣言量。没有这个缘嘛,你就得不到这个加持。所以呢,但凡大家都是佛弟子,我们要知道我们寻常的功夫呢常常是体现在,修的功夫是体现在闻思的这种知见上。所以从这点来讲,听法是特别的重要。甚至我们现在到底对于闻法的重视度、觉得它的难得性,也未必能把它调在一个稀有难得的这样一个状态。所以请大家这一学期又开始了,那么我们依然对于法的这种好乐和皈依,这是一个佛弟子的本分事,也是衡量我们是否具足四众弟子相的一个标准之一了。请大家认真的听闻佛法。
那么从今天晚上我们第一讲呢,本来我记得曾经给大家讲过的是说上一学期《地藏经》、《心经》讲完了以后呢,再讲一遍《佛说阿弥陀经》这个是没有问题的。但是通过,这也算我自己的心路吧,虽然有时候我们精进的一直在相续功课,或者说密集型的这样去修学,但是呢,越是功夫做得在法上有些受用,那么很可能这个时候就是说,心量反而越小。一味地这样的去、怎么讲呢,精进的去修,很少的能把我们的根本的一个发心,就是能够给它有扩张性的打开吧,这么讲。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菩提心。
由我的这个觉受,想想说我们也领着大家念了百万佛号,可能有一些同修呢这个佛号持诵的、有一些私下也和我有些沟通,确实还是很得力、受到利益了。那么我们要明白,就是说不管是通途的、通常的法门,在我们这个世界成就,或者是我们要往生极乐世界在那儿成佛,前提的一个基础、佛道的一个基础就是什么呢,大家要具足菩提心。这是佛弟子的命根、命脉。这个既不能把它坏掉,也不能让它断掉。所以想必说在讲《弥陀经》之前,我们先把这个佛门的一篇这个绝唱吧,一个名篇,是一位祖师爷通过他自己的修证历程,大悲心中流露出来的这么一篇劝导文,叫做《劝发菩提心文》。今天在此呢跟大家先开始我们一起来学修一下。
当然讲这篇《劝发菩提心文》呢,我也略微的总结了一下。之所以开讲呢,我们还是有几个因缘。第一个呢首先我们要明确,身为佛弟子要成就佛道,那么发这个菩提心是成佛的基础。你看我们比如说,菩提心我们后面还会给大家细讲,这里我们粗略的了知一下,菩提就是觉悟。那么也就是发一个觉悟之心。不但自己觉悟,让一切众生觉悟,一直到成佛的这种最高觉悟,这样的一个发心,我们通常把它叫菩提心。所以说这颗心呢,其实是从始至终,从大家我们受三皈依开始,让说;佛道无上誓愿成,众生无边誓愿度,成为一个佛弟子开始受戒,也是以此;受戒功德殊胜行,普愿一切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等等这一切都是一个菩提心的坚忍一种支持、进行。虽然我们有时候也确实会进进退退、左旋右绕的,甚至很多时候舍本逐末,但是我们根本的目标,大家不要搞错。
每个佛弟子的根本目标就是,和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一样的三世一切的诸佛,我们也是要成佛。可是如果说要成佛不可或缺、不可少的必然要的就是,要发这个菩提心。没有这一颗菩提心,没有这一步,后面的一切根本上都会走偏。哪怕有一些暂时的、或者相对来讲这个很好的一些效果,但是呢,是不能够迈向佛果的。就是不能够走上真正的这条成佛的妙庄严路。所以说我们要明白,菩提心是成佛之基。因为大家都在精进的忘我的、或者说用着功做着功课,或者说也在某个因缘中发着勇猛的这个成就之心。可是呢,也许我们的这颗菩提心并不明确。久而久之也是被击打的支离破碎,或者说完全就把它淹没在红尘里面的这种人天善法中。所以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呢,为什么要讲这个《劝发菩提心文》,就是说学佛的路上知见是特别重要的。为了匡正大家的知见。你看随着我们学佛的时间相对越来越久,好像是资历越来越深,乃至这个;佛味儿越来越浓了。那么我们对于佛法的理解认知,或者自己修行在途中的一切经过中,我们去下手用心的时候,心是无常的呀,你是不是始终走到这条正轨上,不一定。所以大家一定要有一个准则。因为学佛呀容易乱,特别是我们当今这个时代。一旦你进入到这个学佛的圈子,四面八方好多这个一些知识,还有一些,这个就是说,教理上的知识,还有一些接触到人缘上的知识,我们所谓的善知识。但是也不知道真是善知识呢,还是其实是恶知识,讲了好多知见。
一入到这个佛学网站也罢、现在的公众号也罢、微信圈也罢,等等特别是这个说的法、开的示、感悟的、这些等等的一切相关佛学的文章、小段吧,说的多如牛毛。而且很多时候呀会走偏。你看这几天,我不知道相信大家有的在网上也会接触到,看到一个非常可怕的一个帖子。就是这一段话呢,就是佛油子们专门就在学佛的这个这种微信群里边去拉人。怎么拉人呢,就是首先他还很亲切的说,师兄,然后告诉你一个发财的机会,然后呢,就让你去再去拉人。拉这些对因果已经有些相信,可是对佛法的教理尚且还模糊,或者对于这个三宝的信仰呀等等这些比较战战兢兢,趁他的这个机会,他到处拉,让他去见上师,还诽谤他曾经皈依或者说现在正在依止的善知识。
然后见了以后,怎么样呢,就是跟搞传销一样,弄得非常可怕。特别是还给讲到说,一旦这个,师兄你要是咱们这个合作成功的话,可以给你抽成。就这样的一种所谓的恶劣的、类似于传销的这种营销手段。所以你看面对这一切的时候,我们对于佛法,有时候就让他的这个目标、或者现前的手段,忘掉他的核心、不明确了。这就是对于菩提心没有明确的认知和调整而体现出来的。他长养保任不了这个菩提心了。不要说,我们说为什么菩提心这么重要,是我们是否是一个成佛路上正在走的一个标志呢。如果说,你不具足一个菩提心,或者你根本对于菩提心的内涵你不了解,那么你肯定在你的信仰中,它不是正的,非常的正,你的信仰就不是正、有偏颇。你的态度、学佛的态度也不会圆满。
而且你的这个不会诚恳、受用也不会圆满。修行也不会上道。如果你是在这样的一个偏颇状态的话,不要说你不听佛法不解佛法,哪怕你是有听有解,可是你不依着菩提心听得多解的勤的话,那很可能还有损而没有益。而且不要说你听得勤不勤,哪怕说你修行非常用功,可是没有菩提心呢,最容易就是入魔道。所以你看,菩提心是一个最基本的知见。大家要衡量我们是否在正确的一个修行路上,或者一套修行体系中,就是看菩提心有没有这个支撑作用。
第三点呢就是这篇文章呢,特别的可以说痛彻心髓。为了让这个正法久住,为了大家修行不要走偏,为了学佛不要作假,可能说每一句话都是实在话,都是不留情面的话。深深的打到每个修行人、当然你还是一个学佛修行的人,可以打到每个修行人的七寸上。可以说就是说到家劝到底了,把称性的慈悲发挥到了极致了。现在因为我们末法时期的众生,说实在的,你看就刚才给大家讲的这个混到佛友群里面的这种法门败种们,可能就真是外道这种魔头来的。
他能够有这样的一种市场,居然还到处去发这样的通告。那就说明我们有时候,这也是出现的家贼是怎么出先的?家里面可能有人对他就比较妥协、或者麻木。给我发这个帖子看的这个同修呢他说,哎呀,法师,我都现在不敢说,谁说他信佛信佛,谁是居士谁在那儿皈依,我都不敢完全、就是说初次见面或者这个扑面而来就相信他。真得观察,得共事,得一块儿修学一段时间,才能知道他的信仰是真的还是假的。你看这多可悲啊。
所以说这个时期啊,体现的就是我们三毒太浓郁了,烦恼太深厚。所以这样的人呢,这样的现状呀,很可怜。就是我们学佛就是入不了味儿见不得真。你入不了味了慢慢就变成假冒伪劣了。见不得真就是大家都在搞假、都在敷衍、都在唱太平。动不动你看有时候我们现在说随缘就好了。哎呀忍辱嘛,大家心情不要那么分别不要那么执着。最后惯得很多这些佛油子出来无法无天,就没人去匡正弘扬这个正法了。
这就是末法时期,真是说真人面前说不得假,假人面前讲不得真。所以这篇文章呢,可以说一字字一句句,都能够彻底就是说,捅开我们这个自私自利、或者说伪学佛、伪修行的这样的一个自我欺瞒的状态。就等于给你放黑血一样,先让你的这些漏洞或者这些毒瘤先给你点到了,然后再一步一步的匡正。所以说在末法时期,还能够读到这篇《劝发菩提心文》,这也真是非常殊胜的因缘。
第四个再说一下,就是我们讲这篇文章,你看后面还要讲《佛说阿弥陀经》,其实就是为了助成往生净土之道。大家要知道在修净土的人而言,也同样必须有菩提心成就的。因为每一尊佛每一个国土,都是由这个菩提心启动、发的愿而启建的。你看最近我们就,最近最近的就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药师佛的十二大愿。如果我们在学这篇《劝发菩提心文》以后呢,在一些是是非非上我们也能够知道,啊原来往生净土的人虽然是人人都求往生,可是并不是说就没有自利利他的这个大觉悟心。那么往生净土的心,怎么跟菩提心是配套一致,这个我们也要读懂他的沟通内涵。而且一个修净土的行人,你不但为念阿弥陀佛为自己往生,也为一切有缘的都能够同沾这个法门,一起同生西方净土中,那这是可以说是双保险的菩提心了,非常殊胜。
所以说,助成往生净土之道,一个是现前学习就能够扩展我们的心量,心量大了自然跟诸佛菩萨清净海众就容易感应。再一个,这种恳切,这种利他,你看读诵的时候感觉到说,完全就是从利他的角度,为大众着想,免除大众的过患,加行大众的修行,圆满大众的道业。他都是这么发心的。这样的人,具足了这样的心,这样去念佛的话,那他真是保准是上品上生。而且去了就见佛,就得念佛三昧,就证无生法忍。因为确实底子打得太好了,依照这个《劝发菩提心文》来修学净土的话。所以这个也是我们又一个缘起点吧。
那么我们讲这篇文稿,先讲一下这篇文稿是怎么来的。你看这里讲到这个头一句话就是说,凡夫僧实贤,这个文章的自称叫做实贤法师,其实我们一说他的另外一个名号的话,我们就都知道了,他是净土宗的一代祖师叫省庵大师。他的这个不朽名著。省庵大师一辈子的修证功夫是非常非常了不起的。在他的修学生涯中,有一次去到我们现在宁波的阿育王寺,去礼拜佛陀的舍利。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他发起这么一个愿心。我们说这样的大祖师菩萨,他在某一个时间点碰撞出来这样的一个绝佳的开示,那么一定是有宿世的大愿因缘的。
也正好是他所要利益的众生,开始显发这个根机全部现前了,他就该做这一篇文章来劝诫。那包括我们现在在学习的我们这个时代,虽然没跟他老人家同时在世,但是呢,我们还能在他的辐射范畴内,流传到现在来学习。这都是跟他有因缘的。那么他当时在这个自序当中,他就讲到说,他的一段过往。他从小出家的时候,那会儿也常参访于僧团各个道场。那么当时他在一个地方住,刚刚出家还年轻,他就问这个寺院里的这些长老呀这些老比丘僧们,他说释迦牟尼佛在什么时候涅槃的?就这么个问题,很多当时的人都不了解,答不上来。
或者说可能看经呀什么的不够明确,没有依据。所以他当时看到说,又看到不管当时到庙里面供斋的这些在家出家人吧,他觉得已经成了一个流弊了。就是说上供呀、仪轨呀等等都,不好听一点就是,吊儿郎当的都不如法、不虔诚。不能够把他这个虔诚的供养心体现在他的这个行为这个佛事上。请大家注意我们现在很多时候也是这样。知道这个仪轨走一个过程。但是真正的心没发出来。其实我们的心如果发不出来,那么在这件事件的过程中,我们的功德就够不上。外表就看出来了。他就非常的遗憾。后来他终于自己去广读经教,读到这个《涅槃经》了,才知道释迦牟尼佛是二月十五那一天,是他的涅槃日。当时这个《涅槃经》中形容,在双树林中涅槃的种种的瑞相呀这种殊胜呀,他非常的受感染。所以他当时就在这个阿育王寺就结夏,我们就是从四月十五到七月十五嘛,就安居了一次。并且发了大心了,把他的一个指头,手指燃指供佛了。
那么这个文章的缘起,是在这个阿育王寺,那我们要少不得再给大家介绍一下。因为可能有一些正法学堂里面的大觉学子们,曾经在去年我们组织的那次东南佛国游的时候,大家已经跟我们一起去礼拜过了。阿育王寺的这个舍利,也是现在真正确实记载史实里面,绝对是释迦牟尼佛的真身舍利,毋庸置疑。因为,去过的都知道,礼拜阿育王寺舍利的人,随自己的因缘所见颜色都不一样,大小都不一样。
这是非常不可思议的。那么这个舍利并不是我们所见的佛牙舍利、或者说佛指舍利。他是佛的生身舍利。就是佛荼毗以后,一颗一颗的、烧出来那样的一种舍利。当时这个释迦牟尼佛涅槃以后,他的这些生身舍利被四众弟子给分成三份。那我们现在一了解四众弟子就光往人道里面想。其实不是这样的,当时释迦牟尼佛是为人天师,所以就是说我们人道肉眼看见的,是人道里面的佛陀的弟子。
当时还有这个天道,或者天龙八部鬼神道,都是释迦牟尼佛所摄受的佛弟子。所以在释迦牟尼佛涅槃的时候,不仅仅光人道在旁边,那是当时可能阿难呀看到这样的情形。当时有一个天眼非常厉害的阿那律,他看到就是说释迦佛在涅槃的时候,天道的这些众生,各式天子们都来了。还有这个天龙八部,比如说,龙族,都来了。所以这个舍利就当时被这些罗汉弟子们给分成三份来供养。
一份留在了人间,另外两份呢一个是被帝释天、玉皇大帝带到了天上去供养,一份被留在龙宫里面供养,由龙王去供养了。那么当时我们都知道,印度有一个著名的国王叫做阿阇世王,阿阇世王就是频婆娑罗王的儿子,准备把父亲杀了母亲给囚禁起来,自己要得个跟提婆达多一块儿合伙,一个要做新王一个要做新佛的那个。他也分到了一份,他后来不是已经通过佛陀的教化,回心改过信佛了嘛。那么他就把它用了一个机关放在恒河里边,一朵莲花上。一般人根本就取不到这个舍利,一直到他的孙子,一个著名的印度的一个大国王,也是佛教的大护法吧,阿育王我们都知道,是他的孙子。他的时代才发心把这些舍利来分散开来,到全世界全球去供养。所以这就是阿育王遣鬼神,一夜之间建了八万四千塔,驱使这个鬼神在整个地球南阎浮提处安放。
那么当时我们的中国的缘法一共有十九处,是当时阿育王时代造的这个塔,我要告诉大家就是,这十九处中,宁波阿育王寺现在供的这个就是其中的一座。当然我们都知道不是佛教里面常说伏藏伏藏,有的人读伏藏(cang)。就是说有一些圣物灵物呢,如果说当时的时代众生的福报不够,因缘不足,它就会隐没了。如果说这个因缘该显现了。当时的这个所在的众生都有这个共业的时候呢,可能这些圣物就会出现在世间。受他们的供养礼拜。
那么这个十九座塔呢?这其中的这一处呢?到了西晋的时候,本来湮没了。到了西晋的时候呢,又该出现在世间了。所以当时西晋有一个打猎的人呢,姓刘的一个猎人,实际上他呢,后来我们才知道,是一个叫利宾菩萨所示现的。他示现的这个人呐,是打猎的,造了那么多的杀业,他要下地狱了。要下地狱的时候呢?有一个印度的梵僧就给他说,你要忏悔业障,你要礼拜佛陀的舍利就可以免除这样的罪过,罪恶果报。
那么他当时一听了以后呢,就善根显发,他就出家了,就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出家了以后呢,到处去寻这个佛的舍利,那么他就来到了宁波这个地方,他居然听到地下有敲钟的声音。可能大家拜过阿育王寺的这个舍利的都知道,那个舍利在塔里面有一个小小的这么一个钟,铸的这么一个钟,钟上面垂了一个就是我们好像钟中间的那个,就是让钟能够响的垂的那么一个小针一样的东西。那个放舍利的那个地方其实就是一口钟,舍利就在钟的下面悬着的。所以他当时要感召这颗舍利出世的时候呢,听到地下有这个敲钟的声音,就在那里祷告祈请,结果这个舍利塔就自己从地下冒出来,就这么一个因缘,导致我们现在在阿育王寺有舍利供在那里,大家还能去顶礼膜拜。
那么省庵大师的时代呢,他可不是在西晋,已经到了康雍乾,康熙到雍正这两代之间了。那个时候佛法还是比较兴盛的,因为清朝几乎这些皇族里面都是信仰佛教,虽然是信仰的这个喇嘛教居多,藏传的蒙传的,可是呢毕竟他对佛法他是出于尊重和弘扬,所以汉传佛法也是比较有发展的。那么到了这个时代,也是到了这种佛涅槃的这个纪念日,很多人还不知道去供养去祭拜佛陀的舍利,所以就等于说不知道这个知恩报恩的这个,没有这个概念。在这样的情形下,就促使这个省庵大师,也就是论文里边的僧实贤,他呢非常的就是说惭愧忏悔吧,觉得大家虽然能够招感得福报这个舍利现世,可是都错失了这个因缘,不懂得去恭敬拜养供养。
所以他就在借这个因缘,他在三十几岁的时候,就是燃了个指供佛后呢,他就发心,从此以后每年这个佛的涅槃日呢,特别是第二年开始,他就要举行一场法会,来忏悔大众的业障,来缅怀世尊的恩德。并且他当时因为他是净土行人,所有的这些功德都回向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了。他这么一发心呢,就连续了几乎有十年,所以说这十年就是一直在做这个涅槃法会的供养和发愿。
这篇《劝发菩提心文》,就是他老人家在这个涅槃的法会上所写的。我们看这个内容呢就相信,这都是他老人家从出家的僧侣生涯到苦修,修因证果,乃至回过头来悲悯众生,又把自己的心路历程,进进出出对对错错进行了一个总的概括,非常精辟地总结出来这样的一个文章。所以说从中对于大众的这种勉励呀、激荡呀、乃至对于菩提心发心的缘由,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发菩提心,婆心切切地从十个方面来一一列举。这真的是可以说是他老人家一颗真实菩提心的一个圆满展示,非常的可以说是面面俱到吧。那么这个省庵大师虽然是净土的第十一代祖师,他呢,求生净土心切,只活了四十九岁,住世四十九年。他当时本来也是出家的家境是非常好,但是他的这个,就跟我们现在念《怡山发愿文》一样,生逢中国,童真入道。这是典型的。
那么他当时出家的时候怎么发起这个出离心,出离心是菩提心的前奏和其中的内容。那么他在当时就是看到自己住的寺院里面有一个出家人,好好地在前面这样,走着走着好好地突然间噗地一声就摔在地上,就像我们现在可能是脑溢血或者心梗一样的。还不是那种老和尚,就是活着活着好好地就突然间就摔在地上就死掉了。就这么一个无常,我说这跟菩萨显现一样,就这么一个无常呢,给他映在他的眼帘,那么就嵌在他的心田中,他就开始琢磨,说原来人生是如此的无常,生命如此的脆弱。所以说对他的激荡是非常的有力量的,这件事情。从此以后他就精进开始修行。那会儿除了学经教以外呢,他还去参,是从宗门也就是禅宗开悟了,开悟了以后又专门以念佛为广度众生的途径,特别是他下面写到这个闭关的时候,写到《劝修净土诗》,一共有一百多首,在它里边全部是彻底导向净土的。
所以说虽然他住世的时间不长,可是就是因为得益于他修净业修得成熟得很早。到四十八岁的时候,就是又闭关出关了嘛,出关的时候呢,正好是释迦牟尼佛成道的那一天,十二月初八。这个时候,他已经自知时至了,就告诉他的入室弟子和外护,他说,我明年就要走了,四月十四月,我已经自知时至了。他就再去闭关,还是依然每天十万声佛号。到了第二年的四月十二的时候他出关,还告诉大家说,十天前就已经在空中看到西方三圣,今天又看到了,明确地说他往生净土的时间到了。就把这个后事啊,寺院里的种种事物具体交代给弟子还有些护法。
结果呢,旁边的侍者都知道嘛,这有时候不是有一个通常的常法,就是大德走的时候得留下一个偈子,以勉后来人。所以说这个侍者就说,您老往生了,留给我们起信,写一个偈子。结果呢,这个省庵大师当时就写说:身在华中佛现前,佛光来照紫金莲。心随诸佛往生去,无去来中事宛然。你看人家这就是证到了这种真是我们常说的生而无生,无生而生。而且是稳操这个上品莲台,因为你看这里讲到的是紫金莲啊。
大家知道,莲台紫金莲的话,在经文里面有明文的教证,是上品上生。所以当时到了那一天,已经坐在那要往生的时候呢,还有一些人在请法,请大师住世嘛。他就开口还说了补了一句说,啊呀我去去就来,生死事大,希望你们各自清净勤念佛。你看直至走的时候人家就不劝,也不劝说什么好好地修福修慧,也不劝说你们应该认真地弘法利生,唯一就是说这世间,就是说要往生极乐世界。而且往生极乐世界还是继续发挥他的圆满菩提心。
你看说,我去即来。就是马上就回来。可是回来的时候就不一样了,就是不在生死中了。就是来探望探狱来了,不坐禁闭了。所以说省庵大师的这种修证啊,我们在下面的学习中就能够觉得这篇文章不但感人,而且智慧是极其的,就是在差别相上和根本智慧上都是非常的圆满的。也就是这篇文章并不是说它用感情用事,虽然读起来非常感人,可是不是用感情用事写出来,里边用情见来赚取大众的这种相应的。虽然我们读了很多人都会掉泪,可是呢它是从省庵大师一生的这种修证,乃至可能跟念佛三昧中的这样的一种流露出来的。所以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有殷重心,甚至要把这篇文章就跟佛说的经来一样看待,因为字字句句都是不违经意的,圆满的发挥。所以说希望大家能够带着这样的一种发心,来认认真真地(学修)。
这篇论文呢,虽然就是说,如果就开示来讲,是比较长的一篇开示,如果叫论文的话,是比较短小的一篇论文。可是它讲的道理是非常之大的,我们前面告诉大家了,直接关系到我们成佛能够与否。
所以今天还有一点时间,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个题目,因为题目就是内容的眼目嘛。首先我们说《劝发菩提心文》这六个字,那么我们最重要的就是要说一下菩提心,大家都知道菩提我们都知道翻译成汉语就是觉,都知道觉,总是说觉觉觉,觉什么呢?我们都扪心自问一下,我们虽然身为佛弟子,号称要成佛,往生为了成佛,但是我们有没有说我肯定能成佛的担当?这是说从真实的心地中,经过深思熟虑的一种信仰。不是一股脑二百五一样说我要成佛,能。
请大家现在自己反观一下,是不是有时候我们觉得说可能做个善人,佛弟子,或者修行人,乃至我持戒更能够比较清净一些,能行很多布施。可是问题是你所有的这些行为是不是依附在一颗菩提心上?你最高最远的那个目标你有没有锁死。所以大家都知道觉菩提,那菩提多了,还有菩提树,印度世尊在菩提树下成道。还有菩提子,我们都每天有的人手一串。不信佛的现在都装饰地戴在脖子上。还有菩提果,我们说菩提道,到底大家有没有把心依附在这个菩提的质量上。而且我们要知道啊,这个菩提也有罗汉的,辟支佛的,菩萨的,都是有菩提的。可是大家要晓得,我们在这篇文章中讲的菩提,是真正的无上菩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佛的无上正等正觉,我们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纯粹的这个质量的菩提。你看《心经》里面为什么讲,;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弥陀经》里面讲,我于此五浊恶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大家要知道,口口声声说菩提道,可曾知道这菩提道才是成佛之道,才是觉悟之道。一定是以智慧,圆满的智慧、空性的智慧来体现它的这个体性的。这是
菩提。那为什么这里要加一个心呢?心是什么呀?心就是我们的念头,念头连成一串,好像就是一颗心在运作。这个心力也可以发起我们的愿望,也可以用这个心去缘起一切的能量。去求索向往的境界,去对准最高的目标,这都是依于我们心念的功能,这样去产生和启动。所以说从凡夫众生的本位来讲,我们所求的是菩提,但是我们能发的就是我们这种求的心。这是非常难得可贵的,所以大家在我们下面学习中要意识到,为什么讲这个菩提心菩提心,这么熟的一个词居然这么深。我们心念中一天不知道有多少念跟菩提心相应,可能太少或者没有。根本就检不出来,根本就不像样。因为大家想嘛,我们尽管就是说如此的业障烦恼,可是要是在这生死轮转中只要发起一念要成佛要度众生的心,你想多难啊!
因为我们只想着贪嗔痴轮回嘛!不是我们真的想,可是我们就控制不住地这么去想。业力相随,轮回驱动。所以你在这样的一个惯性中,如此猛烈的一个相续中,你能够突然间逆向一样的,定海神针一样的,生起这么一念心成佛道化众生,这是什么意味着什么呀,大家想。物以稀为贵啊!所以说,我们虽然平时常讲成佛道度众生,口头流过去了。讲这篇文章来学习,就是要从心底,至少我们在听的这会儿能提起多少算多少。真切恳切地把这颗心能够发起来,或者发一会儿也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无量劫来真的,我们都发心都在起心动念嘛,都在发求名求利求五欲呀。人我是非的,都是这些心嘛。所以能够发起一念做佛的心,那是多么的不容易呀。
大家再想,我们学佛可能我们每时每刻念念确实都是在学佛,想成佛,但是因为我们带着这种个人的,甚至不知道一种自私的目标吧,或者这种愿望,或者有时候因缘中痛苦艰辛地跟这个佛法发生了关系。但是所说的自己成佛,可能根本就觉得自己没有份儿。那是他人的事儿,是高调的话。这就是因为根本对菩提心没有信仰,也没有担当。
所以说在经里边就比喻说这个菩提心的功德有多大,他讲到说就像海里面的大龙王。头上有一个很大的如意妙宝,这个宝冠。可是呢这些宝冠中间有一颗如意妙宝这样的一个大珠。由于他一旦这个大珠戴在头上了,任何怨敌呀冤家呀,都不敢来侵犯他,更不要说让他生恐怖心了。这就说明说一个发了菩提心的人,我告诉诸位啊。不但一切恶趣的有情,乃至天魔外道都对他是无能为力的。
我们常说什么正能量,要持咒,要什么这个护身符那个吉祥卡等等,一颗菩提心,那简直是真是跟这些这种小心小眼儿的,根本就没法儿比。一个发了菩提心的话,天魔外道,根本就无能为力。你看这就是最简单的,我说菩提心是最辟邪的。就好比一个千年的一个黑屋子里边,有人提着一盏灯进去了。那你想千年的黑暗,只要是发起菩提心的菩萨,提大光明聚的这个菩提心灯,那就等于说入到众生的这种生死暗室中。
百千万劫来所做的黑暗烦恼啊,马上就照亮消除干净了。所以大家要知道在学修佛法上菩提心到了如何珍贵的程度了。特别是大家,这个要说句比较接地气的话,因为菩提心,我们现在不能像这个菩萨一样,发起广大圆满的菩提心,当然那是最伟大的。可是一个学修佛法者,哪怕我们有少分的菩提心,我告诉大家,就是所具有的这种功德啊,已经超过了罗汉和辟支佛所有的功德。
而且不会因为说我们的菩提心很少,分量很轻,偶尔一下,他不会丧失掉称之为菩萨的资格。具有这样心行的人,就可以叫做菩萨。而且,哪怕是具有少分菩提心的菩萨,一会儿一会儿的这样的菩萨,同样可以广大地去救济缺乏佛法这种,我们说圣法财的这些听闻不到佛法、不知因果轮回的这些众生。可以去救,让他们逐渐地走上解脱,或者身心的这种自在,所以说菩提心的这种价值,这种尊贵,从这个比喻呀形容中,首先我们在知见上,大家要建立起来一个它的珍贵性,要首肯要相应,这是我们说跟大家讲一下对菩提心。
最后再补一句,因为听多了,有的人就会乱掉了。什么叫菩提心,就是要成佛度众生。这个念头一直不退,一直有。这就叫金刚道心菩提心。我们也不要说,啊呀这我就念念这么想,你试一下,很难想得起来。甚至越修越修得,想自顾自不想顾别人。有时候修得精进的人修出来境界,他对这个境界被局限住,再也走不上去的时候,那么他就会只管着自己,这也是菩提心就出现了问题。所以呢,能够具足一个菩提心,大家想他的量有多大!他的这种质量,就是说这个心量的广大有多大,质量的密度有多高,有多么难得。所以说,一个修道者一个佛弟子,菩提心是根本。这是我们讲菩提心,为什么要《劝发菩提心文》。首先要了解菩提心,这么的值得我们去劝、这么的让我们一定要发,这一篇文章,它该有多重要。
那么我们再来看,为什么要叫劝发呢。劝是什么意思?很有意思。虽然是已经字已经简化了,我们就牵强附会一下,你看这个字多有意思,劝就是又和力,如果我们一定这么理解一下,还非常的完美。再一次用力,再一次着手,着力,不断地一次又一次地用力,来促成这种菩提求觉悟的内心真实的一种好乐。所以我们才这里叫做劝发。为什么要劝呢,我们都知道释迦牟尼佛成道的时候,说啊呀奇哉!一切众生都有智慧德性。
本具的,佛性从来就没少过的。那为什么显不出来,就是被妄想覆盖了。没办法显现出来,所以就让他怎么样呀?发呀。就要让他启发,要显发呀。所以,你看有的这种上根性的,比较利的智慧高的人呢,他自己就在一定的因缘下,他就能够把菩提心发出来。自觉地发出来,自觉地保持着。那还有一种呢?他一定要靠善知识的劝勉,这种劝诫,这种劝告他才能发起来。你看我们每一次的听经闻法其实都在劝勉大家。
这就是怎么说来着?或有利根,闻即信受,或有善果,勤劝成就。我认为我这几年来,如果说有时候也算是讲个法吧。真的没有讲什么多么的高妙深奥,我只是一个目标就是劝信,劝大家信,这就是劝的功德。这个发呢?由于我们开始劝,大家回想一下,我们怎么学佛上道的。怎么慢慢有了感觉的?怎么彻底一下子才能够完全投入进来的?怎么现在念念地说我一定要成功的?都是因为这个心一直在发,越发越大。从开始受到启发到不断地开发,到我们现在已经有一部分的显发,将来我们彻底要显发,所以就叫劝发。这样的一篇内容文章,就叫《劝发菩提心文》。
在佛法里面对于这个文章啊,也是一种体裁嘛,为什么说一种体裁呢,你看,集字成名,就是把字集聚在一起就是一个名词。集名成句,一个名词接着一个名词连在一起就成了一句话了。集句成篇,就叫做一篇文。所以大家文我们就见的多了,《西方发愿文》、《戒杀放生文》、《怡山发愿文》等等这些,这都属于文的这个范畴。那么这篇文章我们讲到《劝发菩提心文》,这个文是这个题目的通题,劝发菩提心是这个文章的别题,其实要概论一下就是告诉诸位,这是我们今天晚上最后的总结,我们马上要讲的内容,就是怎么样呢?劝告大众应当发起、劝勉大众时常发起、劝诫大众念念发起,这样的一个不断地长时间发起的具足,也就是怀中始终揣着这么一个自觉觉他的心,才能够将来招来我们的觉行圆满,成佛之果位。这样的一篇文章,就叫做《劝发菩提心文》。
好,那么今天呢,时间关系,正好我们把一些前面的因缘,讲的一个初衷吧,还有这篇文章的题目,给大家做了一个简单地贯解,希望我们听了以后能多琢磨、多思维、多受用。
今天呢就先到这里,下面请大家合掌回向。
闻法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华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今天的讲法就到这里,与诸位共勉,希望大家相信修行,相信因果,一定会成功。
版权所有:药师经真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