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印」(Mahamudra)这个字本身,就规范了此教法的本质。「马哈木卓」(大手印)是梵文,译成藏文是「洽加千坡」(phyag rgya chen po )。梵文的「木卓」在藏文是「洽加」,意思是一种姿态。运动或象征。梵文的「马哈」在藏文是「千坡」,意指伟大、雄伟,亦有无尽、无限的意思。「洽加「千坡」两字连用,就代表一切的现象、一切的宇宙的姿态与运行,及一切化现的无边无际,这些者。是由同一个源头所化现出来的。以上是我们对大手:,初步的了解,所有相对世界里显现的事物,都是究竟本质的一种姿态。
如论藏所解释,大手印更深一层的意义,是指所有的物理与心理现象,者;是究竟本质之印。就像在一张纸上签名及盖印一样,个体可以由任何途径达到解脱,因为任何事的本质者。是究竟真理。究竟本质是任何现象的标记,「大手印」是佛法的一种,它包含了所有的法教,集所有法教之精华于一,大手印本身就是一个特殊的教法。 佛法的源头,是怫陀的开示。任何论藏皆是怫陀的弟子及後夹的大成就者,从佛陀至1现在,依经藏及密续所记载之怫的言语,所做的论述。这是由佛陀传递至今无间断的传承,止、种活的传承,绝对必须要依佛法正确的修持法门来实修。 「大手印」法教的来源有三:佛陀说的话。怫法的论著的经文及口传。在藏文里佛陀所说的话称作「卡(ka),本意是「令」。这些由印度当时的梵文译为藏文的经文,即是 加用(jajung),这些经文从大约一千年前以前,就开始被学者们带入西藏,它们成为藏传怫教的经典,即《甘珠雨》(《Kangyur》,经藏)及《丹珠尔》(《Tengyur》,论藏)。「面盎」(Menga)是口传的意思,即上师对弟子的口口相传,教授「大手印」的一些特别的密椟,包括「密集金刚 (Guhyasamaja),「胜乐金刚 (Chokrasammvara),「喜金刚l(Hevajra),「大幻化网」(Mahamaya)及1时轮金刚」(Ka1achakra)。许多这个层次的密续法教,都是以「大手印」为基础法教的。 这里面有一类的法教,是由梵文翻译过来的经文,即「丹珠尔1(论藏),是佛陀在印度的弟子所写的论著,这些论著的作者,都是佛教在印度早期的「大班智达1 (mahapanditas,大学者)及大成就者。印度八十四1大成就者」(mahaslddhas)之一的因渣菩提曾写了本书,叫做〈耶喜楚巴〉(《Yeshe Trupa>),或作《智慧成就>(《The Accomplishment of Wisdom》),就是这类论著里的一本代表作品。 佛教史里的八大学者与证悟上师之一的龙树,曾写过一本著作,很详细的解释「大手印」,这是另一部论著。八大成就者的另一位提婆,则写了《心灵的净化〉(《Purificaiion of mind>)一书,也是「大手印」的渊源。 龙树、提婆、世亲——领受《弥勒五论》(〈Five Teachingsof Lord Maitreya〉)法教的无著——都是印度伟大的上师,他们都写过有关大手印的法教。萨惹哈(Saraha)是另一位大师,他写的四本书辑成一套,一本谈身。一本谈语。一本谈心,最後一本则是前三者的统合。 还有许多著作,是伟大的菩萨如弥勒尊者。观世音菩萨所傅授,这些法教也是「大手印」的来源。观世音菩萨的《森尼玛凑》(3CWnyi mar tso),或作《息心X及弥勒菩萨的法教《究竟一乘宝性论》(《Mahayana。anuttara。tantra》),都是「大手印」的重要典籍。八十四「大成就者」的故事,以及他们的法教及傅记,还有论著中另一群关于三十位女成就者的故事,都是「大手印」法教的来源。 第三类的源头是「面盎」(Menga),口传或口头的教授,从佛陀开始,一直不断完整的传递下来,傅给印度的大师们,再由大师们带到西藏,西藏的大师们再无间的傅到现在。这是[大手印」法教里非常殊胜的一部份,在领受口傅以前,必须做好许多准备的工作。 学习「大手印」法教的第一阶段,是听闻。提问题、学习及理解。每个问题都有解答,问题本身就是必有答案的证据,否则就不会是个问题。这就是为什麽在听闻及思维之後提问题,是很重要的一件事,问问题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听闻。提问。理解,是第一步的法教。 第二阶段的「大手印」法教又可以分为三个步骤(译注:思维、笃定。实修)。当有了智性的理解之後,就必须开始去思维它(或译为:沈思。冥想)。智性的理解可以是犀利的,令人感到满意的,但也可能是肤浅的。虽然人们总认为自己已经懂了所有重要的。该知道的东西,但大多时候,智性的理解是相当肤浅的。如果大部份智性的理解都不仅止于表面的理解,今日的世界,就不会有这麽多的问题,是导因于短视,及没有设想到後果。思维可以深化我们的理解,未探索到的领域可以被检查到,所有的分歧可以被察觉,如此的理解才能完整,思维是非常地有益的。 透过思维使理解深化後,笃定就会产生,很深切的确定你的了解,也很了解自己知道的是什麽,没有怀疑,这就是思维的结果。在笃定感产生後,这些理解就能应用到日常生活之中。不管一个人知道多少,理解多少,除非能够运用,否则这些理解对于成长一点作用都没有。第二阶段的三个步骤是思维。笃定。实修。所以,整个的学习过程是听闻。思维,深仳巩固,与付诸实行。富这些都能做到,知识与理解就有很高的价值及很大的意义。 以上是基本教授,从此之後「大手印」的修持,就愈来愈专精,因为各有各的禅修方法。[大手印 的禅修练习有三项原则:根。道、果。 对于根。道。果的了解有许多不同的层次,基本上,根是指提供成长的基础的因与绿。若我们想种一棵橘子树,我们必须要有新鲜健康的种子。我们种下种子。照顾树的成长,若一切顺利,几年之後我们就可以吃到甜美的橘子。想要成长、求证悟的众生,也同样地要有一个健康的因与绿,让他们去发展,才可能最终结成果实。这是「大手印」对于根的最基本的解释。 如果你看到某人现在不是个好人,而你希望这个人能变得好一点,你会想要教他禅修。念诵祈祷文等等,或至少你会解释给他听,尝试让他了解,他应怎麽做才能进步。在你做这些事之前,你必须知道这个人有没有进步的可能,这就是根,否则你的努力都将白费,就像想从水里搅拌出酥油来一样徒劳无功。一个邪恶的众生,也必须要有因与缘,才可能进步成为一个好人。有个佛法文献中的例子,央掘摩罗(Angulima1a,意译为指蔓)是位强盗及凶手,他获此名,是得自于他把人的手指串起来挂在脖子上,但他後来抛弃一切恶行,成为佛陀的弟子,最後成为伟大的圣者。我们都知道许多的反例,人们有许多机会去成长,但他们总是没有这麽去做,他们甚至没有好因与好缘,去善用这些机会。 从密绩的特殊观点及佛法的普遍观点来看,任何人。任何事,在究竟上都是完美的。这就是为什麽最壤的人也能成为完美,如果此人能够净化染污及累积美德,那麽此人就为环境中的种子,月,内在的完美本质,提供了成长的环境,这就是根。它又将我们带回了起点,即众众生皆具有佛性。所有现象者。是空,空性是所有现象的本质,每个众生的本质是佛性、是空性。是「法身」。大家应该还记得,依据佛陀的法教,在究竟上没有负面、软弱,或染污这些东西,这些全是相对的事物,他们究竟上是证悟的。 佛教徒总是祈愿,愿一切众生解脱轮苦海,而获证悟。因为有根,所以这样的祈愿,不是像在作梦,而是可实现的愿望。若根不存在,这样的祈愿就是浪费时间,虽然是个好想法,但完全不切实际。因为有根,有诸佛菩萨的事业,有佛教徒的事业,祈愿他人得解脱,才变成可能的。有效的。运送一大堆的货物走很长的一段路,只有马,或只有车,或只有车夫,是办不成事的。必须要三者都具备,一起工作,才能将货物运达。同样的道路,只有理解是不够的,只有禅修也不足,或只有实践也是不行,三者必须一起,才会有所成就。 修行之道,达证悟方止。不管是以十辈子的时间,或是百万世的时间,从实修开始到最後证悟佛果。不论我们是平凡众生或是菩萨,也不论我们成就的次第,在完全证悟之前,每一刻都是道。虽然,不同层次的了悟,可以被形容为不同层次的果实,怛依“大手印」的定义,根、道。果的果,是指最後的成果,成佛。中间层次的了悟、成长。果实,都只被视为是道。 道是回答如何克服相对地障碍的答案,道是活的不是死的,道不仅只是历史。道是一种经验、一种修持,及一种指示——我们的道是活的。我们当然应该感激道。不过此道亦非唯一的道路,若我们以为此道是唯一的道,则我们对于道的理解,就还不够深入。把每件事做得完美,把每件事做对,这就是道。 一个「大手印」的修持者,有时成功。有时失败,但我们绝不放弃。若我们的道是遵循「大手印」的法教,则我们是被告知,如何处理贪、嗔、慢。妒——任何负面的情境。透过[大手印,我们学习如何禅修,这是我们对治自己负面的想法、情绪。生活环境的起始点。我们多少了解什麽是佛性,了解我们是谁。当然,看自己照片的时候,知道自己是谁,我们认得出自己。但在西藏人这张面孔,这个具历史性的名字之後的我又是谁?我们对自己的了解,应不只姓名。面孔及情境。认识我们外貌之馀,鲜活、纯净、了悟的自性,就是道。 果,我们很容易就看得见,道的结果。目标。目的就是果。当我们认识自己是谁,就是果的开始。只是有能力认识自性还不够,了悟此一认识,才是证悟,才是果。 (大手印」的伟大上师,第三世噶玛巴让炯多杰(The 3rdKarmapa, Rangjung Dorje)在一个著作里,描述根、道。果。在他殊胜的祈愿文里,他综合了修持「大手印」的意义。 不需拿走任何东西,且不需增加任何东西。 当你以殊胜的眼光来看待殊胜的意义时, 你会很殊胜地见到殊胜的意义。 然後你解脱了。 道是无限的,它是依我们各人的相对染污。短处。习性、障碍的多寡不同,而有不同的显现。道是药方,经由道,我们与自己相处也与别人相处。所以,道的定义是依据个体应如何实现而定的,我们无法说道一定要如何走。道是个人化的,是复杂的。我们可以讨论的是佛陀法教,提供了哪些方法,这些方法让我们能认同我们的道。佛陀亲口所宣说的,理清个体许多的问题,这是个有系统的方法。首先,我们必须清楚的了解佛与佛的法教,以及了解如何去实践。理解这些之後,我们就要依之实行,求进步,用很多方法去实行:听闻、问问题。思维。禅修,念诵祈愿文。行善事等等。 关于禅修,第一件事就是要有能力做正确的禅修。我们都有潜能,怛潜能必须被开发,已往成就的大师的话,可以激发我们的进步,这些话,有很多是他们禅修的体悟,这绝对是教法与传承重要的一部份。在刚刚所引第三世大宝法王的四句话里,伟大的上师是在讲心灵。禅修。理解及解脱——即「大手印」。他说,不论任何事物,佛都在其中,并未拿走什麽,也未增添什麽,想要见到一切事物的实相,是必须以完美的。真诚的眼光,来观察完美的真理。 人们总是爱问如何能一世即获证悟,理论上而言,没错,个体确实可以一辈子就成佛,甚至不需要一辈子的时间,只需要片刻的时间,因为佛性本自具足。但就实际的角度而言,一辈子是不够的。若是弟子能达到以最高精进修持的百分之五十来努力,那麽他也需两辈子的时间才能证悟。若这个弟子能做到百分之百,那也需要一辈子的时间,但这种情况通常很罕见。我们大多数人,都属于百分之负一精进的那一类,所以我们必须花上百万辈子的时间,才可能证悟。一个人证悟所需的时间,要依个人的努力多寡,投注于修行的程度而定。证悟本身,连一天的时间都不需要,就像站在高山的山顶上俯视全景,只在一瞬间,就一目了然,当然,这可能要花上几年的准备,再加上几天或数周的时间汗流浃背登到山顶,那里你可以俯瞰一切。 《大手印祈愿文》接下来的四句与「大手印(法教里重要的禅修基础有关,谈「止」的禅修,以发展出平静及明觉。将心灵比喻为大海,思想比喻为海浪,是种隐喻。这四句描述安静、平和的心灵状态,所带来的益处。 粗与细的念头,就像海浪在于静的状态。 心灵如不动的海,全然的平息, 不受到任何迷惑与昏沈的染污。 愿海的平静能保持安静、不动摇。 此介绍所有禅修最重要的基础,如果心灵是平静的,一切就简单了;如果心灵不平静,简单的事也变得复杂。若事情变得复杂且迷惑时,很自然地要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厘清迷惑,排除困难,然後才能继续向前进。若无困惑,事情变得很清楚,那麽你做的每个努力,都直接利益。增进你的成长,你不浪费时间,也不浪费精力在迷惘上,这是禅修非常重要的一步。 在心灵达到平静的阶段之後,有四句话描写往下的另一个阶段。心灵的平静使人轻松、愉快,而下一阶段则将此仅是平静但不够清明的心,带入清明。犀利的状态。这四句描写侗察。清明的「观」的重要,这要比只是宁静又进一层。 凝视一个物体,物体不存在。 物体以心而见。 当凝视心灵时,心也不存在。 存在的本质是空性。 当同时凝视物与心,二元的焦点自己解脱。 愿我们能了解明光,心的自性。 当你凝视无法被凝视的心时,你看见了看不到的非常清楚的意义。到了那个时候,一切有关「这个是」。「这个不是」的怀疑。便完全的停止,你不再有怀疑。愿大家都能了解这无误的本质。 当你已修成了「止」,你的心是保持平静的,然後你就可以观察纯净、平和的心,当你检查你的心时,你对于「这个是」与「这个不是 将不再有怀疑。此时,不是你所看的东西有什么改变,变成另一种东西,而是你看到了自己,自己的本质。以上是第三世噶玛巴对于「观」的描述。 接下来还有四句是关于「慈悲」,介绍真诚、神圣慈悲心的定义,慈悲心有很多个层次。如大家所知的,由普通的照顾关怀,到伟大的慈悲心,第三世大宝法王这样写道: 一切众生的本性是佛, 但因为他们认不得它, 他们循环於轮回痛苦之中。 愿找升起对众生纯正、无限的慈悲心。 当你看到某人在痛苦之中,而升起慈悲心,这是普通的慈悲心,此点很重要,但普通的慈悲心不同于神圣、深层的慈悲心。因为普通慈悲心有可能发自于个人的我执。你可能看到某人处于痛苦中,而你并未处于痛苦中,这时你对那个人升起怜悯,)这样不是不好,怛称不上完整的慈悲心。完整的慈悲心是当你知道众生的本质不是无明与痛苦,众生的本质是佛,但众生不认识自己的本质,所以才会制造痛苦。经验痛苦,于是,你升起慈悲心。这时的慈悲心才是完整的,你是基于纯正的理解、尊敬。慈悲,而不是对痛苦者施舍般的同情。 表面上的修行成果,是你做的每个修持都得到结果。修行的成果有二阶段,第一阶段就是这种表面上看得见的成果,第二阶段的成果就是证悟。修行者若能步步达成第一阶段的成果,则第二阶段的证悟便会发生。第一种成果在藏文叫「难1(nyam),第二阶段的成果叫「透巴」(tokpa)。 「难」的阶段先发生,它有很大的威力,「难」是在证悟前很特殊的征兆及体验。许多修行者,他们没有具格上师的指导,或是没有正确的理解,就会在「难」的阶段里产生很大的障碍。「难」不是成就,它只是个征兆,一种经验。「难」本身没有什麽特别的意义,它只是表示你的实修有用,如此而已,若修行者认为这表示成就,他将停在那裹不再进步。如果一个人执著于「难」,那麽可能会导致很大的伤害,因为此人这时可能会认为自己已经证悟,已等同于诸佛菩萨,如观世音菩萨一样。然而,此人若非真正已经证悟,那麽就大错而特错了。所以,当第一阶段的成果「难」被经验到的时候,修行者最好能忽略它,也不必为它感到兴奋,不要变成执著于「难」,大师们这样比喻,「难」就像是雾,它自来自去,所以,你不用去执著于它。 「透巴」是真正的了悟,也就是证悟,它最後到来,是最终的成果。在迈向成就完全的证悟的道上,有时经验到初步的「难」及「透巴」。个体依个人之修持,应是先经验到「难」才会成就「透巴」。这也是为什麽佛教徒必须要有具格的上师,及无间的傅承的重要原因之一。这是唯一的途径,你能确定自己经验到「难」及「透巴」,以及许多其他的经验是什麽。 在此,提供修持者,尤其是刚入门的人一些经验谈,或许会稍有帮助。初学者常常会失了平衡,因为他们以一种非常新鲜、新奇的眼光,看到佛法及修行是这麽的完美,所以很受鼓舞,获得很大的启示,这是种个人的经验。得遇如此有效地通往证悟之道,确实是非常殊胜。正因为它的特殊,初学者常是努力太过。初学者是应该要护持住他们的发心。虔诚及信心,但必须要很小心的保持身心的平衡。初学者很容易就油尽灯枯,因为他们一下子想要做太多的事,反而变得不利。最好是能按步就班的做适度地、平衡地修行。 初学者通常身。心都太紧张,譬如某人做皈依大礼拜,他希望做得愈完美、愈精进。而且愈多愈好,伴随著念皈依文与祈愿文则是念得愈大声,次数愈多愈好。初学者看到修行的急迫性,看到了无常,也看到了所有的染污及迷惑,所以他们想要如拼命般的修行,如此造成了他们的紧张。当然,数量是有它的重要性,但质」:量更重要,所以,试著放松身体。放松心理,当你念诵祈愿文的时候,尝试打从心里面来念——不是只有口头念、念得大声。次数多,而是要仔细的去感觉。理解,及真正表达心意的去念。生命消逝得很怏,无常总是在那儿,确实有迫切性,但欲速则不达,看起来速度快并不是真正的成就,真正的理解不是这样得来的,我们必须给它时间。 就像小孩想要种一棵盆栽树,但他们很快就失去了耐心,所以,每天都砍掉一点什麽的,结果树只有死路一条。盆栽树需要花十年的细心照顾才能长成,就像一棵盆栽,你必须给自己时间及空间去求真正的进步。「大手印」给了修行者世上所有的空间,让你可以将生活的每一刻都溶于修行当中,积少可以成多,积沙可以成塔:透过思维众生苦,透过简单的「止」。「观」禅修,透过观呼吸等简单的修持,自然可以慢慢累积出成果,这些都是基本的、有效的基础法门,是进阶修持法门的根基,它们使我们对「大手印」的知识、理解更加精微,引导我们获致证悟。 解脱心理的造作,是「大手印」。解脱两边,是「大中观」。包容一切,是「大圆满」。愿我们能坚定,了解了一,就了解了全部。版权所有:药师经真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