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师经真言网

古人的修身箴言

发布时间:2019-10-18 09:45:07作者:药师经真言网

古人的修身箴言

教子的金科玉律

父母同负教育子女责任,今我寄旅京华,义方之教,责在尔躬。而妇女心性,偏爱者多,殊不知爱之不以其道,反足以害之焉。其道维何?约言之有四戒、四宜:一戒晏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既守四戒,又须规以四宜: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以上八则,为教子之金科玉律,尔宜铭诸肺腑,时时以之教诲三子。虽仅十六字,浑括无穷,尔宜细细领会,后辈之成功立业,尽在其中焉。(纪晓岚家书·寄内子)

教育子女是父母共同的责任,我因为公务在身,常年旅居京城,教导子女的重责就全靠你了。妇女天生就偏爱子女,不忍心严厉苛责,让子女养成骄纵的态度,反而害了他们。教育子女的办法,约略说,要禁止;晏起、懒惰、奢华、骄傲,应该;勤读、敬师、爱众、慎食。这八条规则是教育子女的金科玉律,应铭记心中,经常教导三个孩子。虽然只有十六个字,却涵盖一切教子方法,希望你能仔细领会。孩子们未来的成功立业,就在这四戒四宜。

志要高 意要远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诸葛亮《诫外甥》)

一个人,当有高尚远大的志向,仰慕先贤,戒绝情欲,抛弃停滞不前的因素。使先贤的志向,在自己身上有显著的存留,在内心深处引起震撼。要能屈能伸,丢弃琐碎,广泛的向人请教,不要猜疑吝啬。

这样即使受到挫折不顺遂,也不会损伤自己的美好志趣,又何必担心达不到目的?倘若志向不刚强坚毅,意气不慷慨激昂,只是忙忙碌碌沉溺于流俗,默默的被情欲束缚,势必永远沦入凡夫俗子的行列,甚至免不了成为庸俗的下流之辈。

刘备告诫儿子刘禅

;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杂他病,殆不自济。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余,何所复恨?不复自伤。但以卿兄弟为念,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读《礼记》、《汉书》,闲暇历观诸子,益人意智。又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戒子通录·刘备敕后主辞)

我先初身体不适,只是下痢而已,不久,并发其他症状,可能是治不好了。人能活到五十岁,就不算是夭折,我已经六十多岁了,有什么好遗憾呢?也没什么难过不舍的。只是放不下你们,从事中郎将射援来探望我时,提起诸葛丞相称赞你,有智慧,器度也大。他们对你的夸赞,远超过我的期望,果真如此,我就不需要忧心了。你要好好努力啊!

不要认为微小的坏事就肆无忌惮,也不要以为善事小而不去做。只有贤德的内涵,才能使人信服。我的德行寡薄,不足以做榜样。你要多读经典,如《礼记》、《汉书》,闲暇时可阅览诸子百家,对你的思想有很大的帮助。跟丞相学办事,要像对待我一样尊敬。

勤敬和睦

凡家庭间能守得几分勤敬,未有不兴,能守得几分和睦,未有不发。若不勤不和之家,未有不败者也。

尔昔在侯官,将此四字于族戚人家验之,必以吾言为有证也。

\

尔性懒,书案上诗文乱堆,不好收拾洁净,此事败家气象。嗣后务宜痛改,细心收拾,即一纸一缕,皆宜检拾伶俐,已为弟辈之榜。(林则徐家书·训子汝舟)

凡是能守住勤劳与恭敬的家庭,家境通常都能日渐振兴。家庭里能守住和气不争,这个家一定能发达。若家庭成员不懂得勤劳,事事争夺不和,那家道没有不败落的。 你小时候住过福建的侯官乡里,试着把;勤、敬、和、睦这四个字观察亲戚家族间的情形,就能够验证我所说的话。

你的个性疏懒不够勤快,书籍杂物经常堆放在书桌上,不喜欢收拾整齐,保持清洁,这样的生活态度,实在有败坏家门的迹象。期望你能痛改前非,仔细收敛身心,即使一张纸片,一缕丝线,都必须机灵收拾,如此才能做为弟妹们的榜样。

有好子孙方是福

;当孩提之时,过于溺爱,养成骄惰之气,及其稍长,务为姑息,纵其匪僻之心,恶态多般,自幼习惯,长欲其改又焉能乎?

必也蒙养以正,勿因幼小而忽之。教以义方,毋谓愚蒙而弃之。俾诵诗读书,日闻正道,使尊师取友,时近正人,远佻达而去浮华,率真诚而返淳朴。约束规矩之内,动惟礼教之循。

语云:有好子孙方是福,无多田地不为忧。为人父母,安忍以子孙之不才,遂诿之于天,而忽于教哉?(出自《江都王氏族谱》)

孩子年幼时,若过度宠爱,易养成骄奢怠惰的习气。年纪渐长,言行如有不当,又宽容不加纠正,心思将渐渐偏斜不正。小时任他长养诸般恶习,长大后,怎能奢求他改正?

当孩子蒙蒙懂懂,必得以正道教育他,不可认为幼小无知而忽略了。应教他正当道理,不可因孩子愚钝而放弃管教。引导他诵读经典诗文,日日听闻圣贤正道。还要教他尊敬师长,结交好学的同侪,接近正直的人,远离轻薄不守礼的人。屏除虚糜奢华的事物,恢复淳厚真诚的性情,让孩子有规有矩,行为合乎礼节。

俗话说,子孙良善才是好福气,家产不多倒不必忧虑。为人父母者,怎能忍心不尽责教导孩子,把孩子不成材的责任,推给老天呢!

克服贪念

;大抵人情慕其所无,厌其所有,但念:此物若我有之,竟亦何用?使人歆艳,于我何补?如是思之,贪求自息。若夫天性淡然,或学问已到者,固无待此也。(见南宋陆游《放翁家训》)

一般常情,见到别人有新奇好玩的东西,就会心动,这也是一种贪欲的毛病。常人多是喜欢没有的,而讨厌既有的,只要想一想:得到这些东西,对自己究竟有何用处?是要让别人羡慕,那对自己又有什么帮助?一旦想通了,就不会再去贪求,贪念自然止息。

若天生淡泊,或道德学问深厚的人,不必如此思虑,就能不动心了。

尊卑长幼

;齐家莫先于谨礼,谨礼莫大于正名。尊卑长幼,自祖宗已定,大义森严,不可紊也。凡吾族子孙,如处卑幼,必徐行毋先长;必隅坐,毋并席。问必唯,言必逊,即遇尊长暴怒,宜反躬引咎,或从容避之,勿任意忿争,自取悖逆之罪。(见《东楼王氏宗谱》)

持理家庭,应当以谨守礼节为首,守礼最重要的是明辨名分。尊卑长幼的名分,祖先早已定下规矩,这伦常大义,严谨精密,不可混乱。

凡是本家子孙,年纪轻者,陪同长辈时,必须缓步而行,不可自己走在前头。座位有次序之分,晚辈要坐在角落,不可与长者同席而坐。长者询问,必须恭敬回答,回答的态度要谦逊。长辈听了如果发脾气,应该反省自责,或是暂时避开,切不可任性与长辈争辩,反而招致违逆伦常的罪过。

亲恩知多少

;人不知孝父母,独不思父母爱子之心乎?当其未离襁褓,饥不能自哺,寒不能自衣,为父母者,审音查色,笑则为之喜,啼则为之忧,行动则跬步不离,疾痛则寝食俱废,以养以教,至于成人。复为授家室、谋生理,百计经营,心力俱瘁。父母之德,昊天罔极,人子欲报亲恩于万一,自当尽心竭力,服劳奉养。(见《王氏世宝全谱·家训条规》)

一个人若不知道孝敬父母,是否应当想想父母疼爱子女的心思呢? 小婴孩还没有离开父母的怀抱时,饿了,尚无能力自己饮食,天气冷了,也无法自己穿衣保暖。父母无时不在关心子女,观察子女的气色、音声,子女笑就高兴,子女哭就担忧。学步时,寸步不敢远离,呵护备至。

当子女生病、疼痛,父母则寝食不安,对子女百般抚育,尽心教育。直到子女长大成人,又要帮他们成立家室,并代为谋画生计,千方百计,费尽思量,心力何等劳瘁!

父母的恩德,如同苍天一样广大无边,为子女者,虽然尽此一生,无法报答父母恩德万分之一,也应尽心竭力服事孝养父母啊!

家有独生子女

刘忠肃公挚,儿时,父居正,督课极严,动必绳以规矩。或谓曰,君止一子,独不可少宽耶?居正曰,正以一子,不忍纵也。 《家训》又曰,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但重于诃怒伤其颜色,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当以疾病为喻,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又思勤督训者,岂愿苛虐于骨肉乎,诚不得已也。(《德育古鉴》) 

宋哲宗的宰相刘挚,自幼接受严格的教导,刘父督促学业时,经常要他严守规矩。旁人见了劝说,先生只有一个儿子,何不宽松些?刘父说,正因为只有一个儿子,反而不忍心纵容他。 

《颜氏家训》说,有些人不能教子女,并不是想陷子女于罪恶,只是怕太重的诃斥怒骂伤了面子,不忍心责打孩子。孩子犯错就像身体生了病,怎可不用汤药、针艾救治呢?勤于督促教训孩子的父母,他那里愿意对自己的骨肉严苛虐待?实在是不得已!

忍与让

;何谓齐家,不争田地,不占山林,不尚争斗,不肆强梁,不败乡里,不陵宗族,不扰官府,不尚奢侈。弟让其兄,侄让其叔,妇敬其夫,奴恭其主。只要认得一忍字、一让字,便齐得家也。其要在子弟读书与礼让。(罗伦《诫族人书》)

所谓齐家,就是不因田产而起争执,也不要私自侵占公有山林,不崇尚勇武斗力,不可放任无理,不败坏乡里的风俗,更不可欺陵弱小族亲,不仗家势而扰乱官府,戒除豪奢的风气。

在家里,子弟要礼让兄长,对叔伯要尊敬。妇人家应守妇道,敬重夫婿。家仆应恭顺主人。确实做到忍、让二字,家庭便能整齐和谐。

最重要的是必须教导子弟们读圣贤书,懂得礼让。

教子婴孩

;人生,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鲜矣。盖以人之少时多喜放荡,所以古之生子六岁教之方名,七岁教之别,八岁教之让,九岁教之数目,十岁出就外傅,十有三岁学乐舞勺,二十惇行孝悌。是以父兄之教易行,子弟之才易成也。谚云:将大从小役,长大役不成。为父者,必须身率以正,教之以义方。(《毛氏家规》)

人出生后,家中没有贤良的父兄,外头没有严明的师长,而有所成就者,实在很少。人年少时,多不喜欢规矩约束,所以古人生子,六岁时要教四方名称,七岁要知男女有别,八岁要教礼让。九岁,要教天干地支计算时日。十岁,出外拜师求学。十三岁,学习诵诗乐舞。二十岁加冠,须笃行孝悌之道。一个孩子能随顺父兄的教导,就容易成才。

谚语说,孩子要养成,须从小教起;长大有主见,就难调教了。为人父母者,须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常用正道引导孩子。

蒙以养正

;勿谓小儿无记性,隔日事皆能不忘。故善养子者,必自婴孩始鞠之,使得所养。令其和气,乃至长性美,教之便示以好恶有常。至如不欲犬之上堂,则时其上堂而扑之。若或不常既挞其上堂,又食之于堂,则使孰适从,虽日挞而求不升堂不可得也。是施之妄。庄生有言,养虎者,不敢以生物与之,为其有杀之之怒,不敢以全物与之,为其有决之之怒,养异类尚尔,况于人乎?故养正者圣人也。 (《张载集》语录) 

不可轻忽小孩的记性,大小事情隔几天也牢记不忘。所以善于教养子女的父母,一定会从幼儿就开始调教,这才懂得教养的要领。教导孩子保持平和的情绪,长养优美的德性,一开始就要教孩子懂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例如不想让狗儿进到厅堂,应该在狗儿一踏进时便赶走,如果不能适时赶走,又让狗儿在厅堂吃东西,狗儿便不知所从了。往后即使天天驱赶,也无法不让狗儿进到厅堂,这要怪饲主不会教。 

庄子说,豢养老虎的人,不会用活物喂食老虎,怕激发老虎杀食生物的怒性;也不用整只动物喂食,怕激起老虎撕咬的习性。养动物都要如此小心,更何况是教养孩子?因此,以正道教养孩子,这是导引孩子走向圣人的领域。

视人如亲

\

;昔陶渊明为彭泽令,送一力给一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是可知仆婢下人,不可不庄以莅之,亦不可不慈以畜之也。(《毛氏家训.厚下》)

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家眷未能随行。由于他护子心切,便派遣了一位长工回去帮忙,并附上书信告诉儿子说:;你的日常生活收支仅能平衡而已,尚无余力雇请帮手。我派一位长工回去,帮你料理家事,奉事尊亲,免得你太过劳累。他也是别人家的儿子,你应该和善的对待他。面对其他的仆人婢女,你的态度必须庄重,要以慈爱之心护养他们。

留有余

;人不能一日无食,即不可一日无财。然欲留有余之财,以供不时之用,非节俭不为功。夫财犹水也,节俭犹水之蓄也。水之流不蓄,则一泄无余,而水立凅。财之流不节,则用之无度而财立匮矣。(《王氏世宝全谱·家训条规》)

人活着,不能一日没有饮食,因此,每天必须为了谋生而赚取钱财。对于所赚取的钱财,除了日常所需之外,必然要存留些许数目,以防备急时之用度,所以平时要养成节俭的习惯,量入为出。

钱财如流水,节俭就是储蓄水。水流若不储存,随其外泄,很快的水就流干了。若是生活开销不知节制,那么,也会陷入急时无钱可支用的窘境。

注:南宋王伯大《四留》:

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

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

不妄语

;刘公待制器之尝为本中言:‘少时就洛中,师事司马公,从之者二年。临别,问公所以为学之道?公曰:‘本于至诚。’器之因效颜子之问孔子,曰:‘请问其目。’公曰:‘从不妄语始。’器之自此专守此言,不敢失坠。(宋·吕本中《童蒙训》)

北宋名臣刘器之,官居;待制,担任皇帝侍从顾问,他说:

年少时,曾经前往洛阳,拜司马温公(光)为师,追随学习了二年。后来向老师辞行时,请老师训示为学之道,司马温公说:;为学要以至诚心为本。

我再仿效颜渊问仁于孔子,向老师请问实行的要领为何。温公说:;要从‘不妄语’做起。自此之后,我就谨守这不妄语,至今不敢懈怠轻忽。

可听不可说

;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字文渊,兄子严、敦并喜讥议。援在交趾还书戒之曰:‘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如此言者,施衿结褵,申父母之戒,欲汝曹不忘之耳!’(见《纯正蒙求》)

马援是东汉的开国功臣,汉光武帝拜封为伏波将军。他虽长年在外征战,却很重视家族子弟的教养。当他到交趾平定乱事,闻知两位侄子马敦与马严,喜好议论时人,于是从交趾寄回家书告诫二人说:

;希望你们听见别人的过失,就像听到父母的名字,只能听在耳里,不得妄自出口言论。我最痛恨‘议论长短、妄断是非,讥讽政治’的事,我宁可死,也不愿听到子弟们有这种行为。你们都知道我对此事痛恶至极,因此不厌其烦的告诫,就像母亲将彩绳、佩巾系于出嫁女儿身上,应牢记父母的教训。希望你们不可忘了。

板桥家法

将来须买田二百亩,予兄弟二人,各得百亩足矣,亦古者一夫受田百亩之义也。若再求多,便是占人产业,莫大罪过。天下无田无业多也,我独何人,贪求无厌,穷民将何所措足乎!

或曰:世上连阡越陌,数百顷有余者,子将奈何?应之曰:他自做他家事,我自做我家事,世道盛则一德遵王,风俗偷则不同为恶,亦板桥之家法也。(郑板桥《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 

日后应当购买二百亩田地,我兄弟二人,各领一百亩地耕种,也符合古代一人受田百亩的制度,若再要求多置田产,便是侵占了他人置产的机会,将会招来指责憎恶的。普天之下,没有田产家业的人很多,我有什么德能呢?假若一味贪置地产,那穷困百姓将如何生存立足呢? 

有人说:;在这世上,很多人的田产是阡陌相连,拥地数百公顷,你奈他何?我说:;别人这么做是他家的事情,我只尽力做自家的事。当世道昌盛时,大家一心遵守王制;若世风衰下,民俗浇薄时,也绝不随着世俗同流合污。这也算是我板桥的家法吧!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药师经全文

  • 药师经拼音

  • 药师经讲解

版权所有:药师经真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