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坐时,当反观深究,佛即我心,是心是佛,不假外求。如心而住,无能无所。如是谛观,更无二念,是名修行三昧。慎勿忘形死心,又落外魔知见。——《西方确指》
觉明妙行菩萨在这里谈到了观心法门,静坐时,当;反观深究。
你开始念佛,当下这一声佛号即念,即这句佛号当下这一念,你就反观深究,追究它的来源。能念的心是什么?所念的佛是什么?那么,能念之心了不可得,所念之佛也了无所得。就在了无所得当中,能念之心灵灵不昧,所念之佛历历分明。实际上,能念之心和所念之佛都是实相,以空印空,似水投水。佛就是我当下这一念心,;是心是佛。既然佛就在我的内心完整具足,那一切佛都是我心里显现出来的,不假外求,不需要到外面去求。这就是用一种智慧,叫慧观。
前面,我们在事相上念佛,心不离佛,佛不离心,信心成就亦能往生。但是,如果我们加上观力成就,观慧的力量成就,可以得到理一心,那你往生的品位就会增高。你在这样的观慧当中,如真如自性而住,住在这里,也没有能所的对待,没有能念之心,没有所念之佛,心佛一如,能所打破。能念的心是始觉之智,所念的佛是我们本觉之理,理和智和合,始本和合,我们清净本然之体朗然现前,;唯一心故。
你能够;如是谛观当下这一念心,一境三谛,一心三观,;更无二念,当下就是清净本然之体现前。那么,你可不就是;修行三昧吗?
那么,我们看看修行三昧,可以跟大家沿用一下彻悟禅师的一个偈颂,他写过十首《一声佛号一声心》,这十首偈颂写得非常好,看这个;声声心心。
;一声佛号一声心,直下分明岂外寻,鞭影未劳频举示,白牛运出古黄金。
我们这句佛号举起来,这句佛号就是我们当下的妙明真心。所以,就在当下能念的这句佛号当中,直下分明就是我们清净本然的心体,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就朗然现前。还要到外面去寻找吗?;直下分明岂外寻。;鞭影未劳频举示,对一个良马来说,不需要时时把鞭子举起来,它当下就明白,马上就跑得很快。那么 ;鞭影未劳频举示指的是什么?大白牛,大白牛比喻成摩诃衍、一乘法。你发大菩提心来执持这句名号,就能运出;古黄金。古黄金就代表我们自性本具的,亘古亘今永恒存在的性德——如来藏。你每一声佛号,以菩提心去念,就运出了我们如来藏的功德——;古黄金。这是一首,还有一个偈子。
;一声佛号一声心,心佛双忘趣转深,定久不知谁唤醒,满天霜月照幽林。
你看这个偈颂,我们要一声佛号一声心,心佛两忘,能念的心和所念的佛打成一片,都忘了,泯灭了它们的界限,;转深,趣入到深心里面去,转到更幽深的心性里面去,这样就得到禅定了。在这个定中,;定久不知谁唤醒,是这句佛号把我的主人翁唤醒,还是主人翁把佛号唤醒?;不知谁唤醒,已经是没有主客体的对待了,已经是到了不二的情况,才没有谁和谁的关系,所以才;不知谁唤醒。在不二的情况下,;满天霜月照幽林,;满天霜月代表我们清凉的般若智慧光明,在这里面,它能够照出幽林,幽深的菩提觉林。
你看这些偈颂,都代表彻悟大师确实是证念佛三昧的人,没有这样的境界,他写不出来。我们以它来理解觉明妙行菩萨讲修行三昧是什么境界,可以把这个来作一个注解。
那么,在这样的一个修行念佛三昧当中,切记不要;亡形死心。认为;我身体都忘记了,我没有念头了,我心死了就是好境界。恰好相反,这不对!这落到外道和魔的知见里面去了。那些外道修无想定,就是;我什么念头都没有了,他无非就是无想定而已。禅宗讲,这叫枯木禅,那都是要呵斥的。
谈到枯木禅,有一个公案。在唐宋时期,有很多老婆子,都是很厉害的明眼人,有个婆子烧庵的公案。有一个婆子供养了一个庵主,就是禅和子,修禅的,供养了二十年,供他修行,给他一个修行的屋子,常常让一个年轻的女子给他送饭,后勤工作,让他安心办道。有一天,这个婆子就对送饭的女子说:;你今天送完饭,等他吃完后,就一下子把他抱住,问他‘这个时候你感觉怎么样啊?’这个女子还真的就依教奉行,等这个妙龄女郎一下了把他拥抱住:;这时候你感觉怎么样啊?这个庵主倒是回答了两句话:;枯木倚寒岩,三冬无暖气。说了这两句话。这个女子就放了手,回去就把这个经过告诉了婆子。这婆子一听,就说:;原来我二十年供养的是一个俗汉。就走过去把这个庵主赶走了,把这个庵也烧掉了。
大家参一参,为什么?从戒律角度来看,他很讲戒律,但为什么这个婆子说他是个俗汉?你想一想,这里是不是又进入了亡形死心的状态?;枯木倚寒岩,三冬无暖气,修行到这个程度,对吗?
我们讲阿弥陀佛名号,为什么讲寂和照的统一?寂中有照,照中有寂。你在寂中一点照都没有,这就是枯木禅了,没有一点;暖气,这就不对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还在心意识里面,他还在对待法里面。所以,他是一个俗汉,他没有得到佛法的精髓。这都要注意。
版权所有:药师经真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