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精要法语讲记》--2007年3月28~30日讲于韶关丹霞山锦石岩寺
【壹、安心篇】
四、普劝众机
28. 「皆须修习」之文(劝一切人)
上至等觉菩萨,下至阿鼻种性,皆须修习。(增广上.覆马契西居士书二)
「上至等觉菩萨」:等觉菩萨早已远离三界,果证只差一位就圆满了,祂们到极乐世界干什么呢?只求一件事——快速做佛!
「下至阿鼻种性」:「阿鼻」就是无间地狱,受苦没有间歇,极大苦恼,时间极大久远。「阿鼻种性」是指他造作重罪,地狱里下了种,虽然他现在还是一个人的形状,必定要堕落地狱的。也就是《观经》下下品,造作五逆重罪的众生。
造作五逆重罪的人,为什么要修行呢?因为如果没有这个法门,造作五逆重罪的,死后必定堕落地狱,可是有这个法门,一剎那之间,马上可以往生成佛——急救的法门。所以,阿鼻种性的众生,要修习这个法门。他到极乐世界,也跟等觉菩萨一样,也决定会成佛。
这个法门你看多么广大!彻上彻下,广大无余。
未成佛前,仗以自修;已成佛后,赖以度世。(三编下.世界佛教居士林释尊成道纪念日开示法语)
成佛之前、成佛之后,都离不开这个法门。没有成佛之前,要仗念佛法门往生极乐去成佛,所谓:「仗以自修」。成了佛之后,还要仗念佛法门来度众生,所谓:「赖以度世」。
成佛之后,离开这个法门不能普度众生。因为如果讲戒定慧的法门,只有极少数上根利智的众生才可以得利益。所以,在《阿弥陀经》里面,十方诸佛都出广长舌相,来赞叹释迦牟尼佛说此难信之法,并且共同护念。由此可知,这一个法门是十方诸佛的本怀,是十方诸佛度脱众生的一个根本法门。
我们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释迦牟尼佛来到这个娑婆世界,不讲净土三经,不说这个净土法门,只给我们讲要自力修行戒定慧解脱成佛的法门,那我们今天在座的每一位,等于是欲哭无泪了,我们都死定了,我们就度不了了。怎么能够戒定慧解脱?怎么达到断惑证真?
所以,释迦牟尼佛就讲了这个特别法门。这个法门,成佛之前和成佛之后都有大作用,不能离开它。
29. 「末世学佛」之文(劝末世人)
末世学佛所宜注重者,在「知因果」与「修净土」。以知因果,则不敢自欺欺人,做伤天害理、损人利己之事。修净土,则虽是具缚凡夫,便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二编卷二.覆郭汉儒居士书二)
我们佛法讲「真谛」和「俗谛」。
说末法时代,也就是我们今天这样的时代。学佛的人应当在哪方面关注呢?应当在这两方面:「知因果」与「修净土」。
知因果主要是世间为人处事的道理——「俗谛」。不相信因果报应的人,他在世间就会损人利己、伤天害理,因为「没有因果报应嘛!我不拿白不拿、不沾白不沾,我不坑白不坑,不骗白不骗」,坑蒙拐骗,杀盗淫妄,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如果佛教的因果观念深入人心的话,这个世界就会太平,国家就会安定,社会就会和谐。因为大家都懂得因果报应,就不敢胡作非为,举止都有规矩、都有分寸。佛教利益世间、利益社会,都在于因果的学说。
在「真谛」──了生脱死这一方面,如果我们真正懂得因果的话,也会选择净土法门。因为了解我们过去生生世世造下无量无边的恶业,未来的果报是非常的苦恼深重,依我这样的苦恼具缚凡夫,还有什么法门可以救度我们呢?如是因如是果嘛!只有念佛、以佛力来救度我们。
这是印光大师劝导我们,非常恳切,很慈悲的。
因果法则是一剂清凉药
信有因果,是世间做人的安定剂、清凉药。
有人往往遇到一点点小事情都抵挡不住,苦苦恼恼,颠三倒四,甚至要疯、要自杀,就是缺乏因果的观念。
如果你懂得因果报应,就知道:他骗你十万,其实是因为你前世骗了他十万;他感情上对不起你,是因为你过去世伤害过他。你惭愧、忏悔都来不及,哪里会怨恨人家呢?
所以,如果懂得因果观念,我们内心会平衡,我们内心会比较祥和。只怪自己过去业力重。我们不会怪人家。
30. 「举下摄上」之文(劝自卑者)
世有愚人,知见狭劣,谓己功夫浅薄、业力深厚,何能即生?不知众生心性,与佛无二,五逆十恶,将堕地狱,遇善知识,教以念佛,或满十声,或止数声,随即命终,尚得往生。《观经》所说,何可不信?彼尚往生,况吾人虽有罪业,虽少功夫,较彼五逆十恶,十声数声,当复高超多多矣!何可自暴自弃,以致失此无上利益也。(增广卷三.乐清虹桥净土堂序)
这段文又叫「举下摄上」,什么意思呢?举一个最下等根机的人,说这样的众生念佛都能往生,而含摄一切超过他的众生,那都可以得救了。
就好像医生看病,最重的病都能治好,何况小小病呢?
那么,这么业障重的凡夫阿弥陀佛都能救度,何况还不至于像他这样业障重的人呢?
我们来看文。看到这样的文,会增加我们的信心。
「世有愚人」:世间有愚痴者,他没有智慧。
「知见狭劣」:他所知所见非常的狭窄、低劣。
他怎样的知见狭劣呢?他是死脑筋:
「谓己功夫浅薄,业力深厚」:他认为自己一方面念佛功夫浅,没有达到成片、成串、不乱,老是妄想很多。另一方面,业力又这么深重。
「何能即生」:像这样,怎么能今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呢?
大师就在底下说了:
「不知众生心性,与佛无二」:他只知道说自己业力深厚,自己功夫浅薄,他不知道我们每一个众生,佛性跟阿弥陀佛一样,跟诸佛平等无二。我们本身都是无量光、无量寿。只不过迷没了、沉沦了、堕落了。
阿弥陀佛看我们众生,祂不是看你有多少罪业,祂不是看你功夫浅、功夫深,祂看我们什么呢?祂看我们的佛性,祂看我们这样的众生,「你都可以做佛的」,所以祂不嫌弃我们。
摩尼宝珠喻:弥陀不舍恶业众生
印光大师也打了一个比喻:像一颗无价的摩尼宝珠,丢到大粪坑里,被污染了,愚痴的人嫌它脏;识得宝贝的人就知道本是摩尼宝,虽然说被大粪所污染,只要把它清洗干净,再拿香汤沐浴,放到高处,它就可艾萨克下无量的宝贝。
众生的佛性就是无价摩尼宝珠,可是现在被我们贪瞋痴三毒的粪染污了,一般人不识货,就觉得说「你看他是造业凡夫,你看他有很多业障」,就会舍弃他。但是,佛菩萨有眼,祂看得很清楚,说:「这个众生,他有佛性,他可以成佛的。」所以就用六字名号,要把我们洗涮干净,要把我们的佛性唤醒,要把我们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旦到达极乐世界,八功德水里面一荡,所有的贪瞋痴都没有了,都干净了,当下还原成为一颗光明灿烂的佛性摩尼宝珠。
我们人的知见狭劣,只知道看眼前,「你看我这么脏,烦恼这么多,妄想这么厚,我怎么能往生呢?这样的人佛还要吗?」
佛当然要啊!因为你佛性不失,光明灿烂,到了极乐世界都能成佛,佛当然需要你去啊!
《观经》下品下生
下面举《观经》的「下品下生」。「下品下生」是一个造作五逆罪的众生。为什么会造五逆重罪?贪瞋痴烦恼特别厚重,连恩养自己的父母,他都不知道报恩孝养,而以瞋恨心杀父、杀母!又杀圣人阿罗汉;他谋害佛,出佛身血;他破坏佛教,破和合僧。你看再也找不到比这更大的罪业了。他一生没有一件善事,所做都是恶事。经文说:
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
如果依他的因,来验他未来果报,那在地狱三恶道里,多少大劫都出不来。
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
现在快死了,临死之前,还好遇到了善知识。有人说:「哪有这么巧的事情?」《观经》就是用这么一个业障最深重、修持谈不上,而时间最紧急,现在就要死了,就要断气了,以这么一个众生来显示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救度。
善知识跟他说什么呢?
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
临终助念之经据
大家要懂得,《观经》的下辈三品是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怎样为临终人助念。助念的方法和来源,理论的依据就在这里。怎么助念呢?要「种种安慰」,首先要安慰他。
怎么安慰?总之,赞叹他的善行,赞叹佛的慈悲,令他欢喜。比如说这个人在世间孝顺父母,积德行善,就说:「某某人,你很孝顺父母,在世行善积德,恭敬三宝,你很好!你是善人!佛菩萨很喜欢你!你这样的愿意往生极乐世界,肯定没有问题。」你这么一讲,他心里欢喜。但是,五逆重罪的人,他无善可陈,那怎么安慰他?「某某人哪,你现在很苦吧,阿弥陀佛有大誓愿,阿弥陀佛发大慈悲,就是要救你出苦啊,你现在念佛,阿弥陀佛绝不嫌弃,绝对要救你!」你这样才能安慰他。
念佛是唯一妙法
「为说妙法」:什么叫「妙法」呢?「某某人,你现在打坐吧!参禅吧!」来得及吗?地狱的火都烧来了,讲参禅打坐不是妙法了。「某某人,你诵大乘经典吧!」来得及吗?这个都不是妙法。所谓的妙法,在这短暂、一剎那、危急万分的时刻,能让他立即超升的,让地狱种子当下成佛的法门,才是妙法。
什么妙法?
「教令念佛」:所以,大家要知道,妙法就是念佛。这个时候说其它一切通通不管用了。只有说「你念阿弥陀佛」就可以。
心念难 口称易
那么,这个人怎么样呢?经典里说:
「彼人苦逼,不遑念佛」:这个人现在就要死了,四大分离的苦恼、世间贪爱舍不下的苦恼、怨家债主前来索逼的苦恼、地狱众火燃烧的苦恼,大鬼小卒来牵扯,恐怖啊!这个苦恼简直是千万分之一都没法形容。
善导大师解释说:
罪人死苦来逼,无由得念佛名。
说这个人被死苦所逼迫,失去了在心中忆念佛名的能力。怎么知道这里说的是心念而不是口念呢?因为下面转教口称佛名。
大家说,口中念佛容易,还是心里念佛容易啊?
心里念佛跟口里念佛,心里念佛要难一些,甚至说难得多。你看你去教那个一两岁的小孩子,说:「你不许张着嘴念出来,你在心里念佛。」他肯定没法念。教他:「跟我念:阿 -弥-陀-佛。」「阿-弥-陀-佛!」他会念哪!你叫他心里念,他不会念。
心里念佛要有一定的忆持力,就是你的思想意识要有某种程度的安定。
如果你很烦恼,内心的烦恼像云在翻腾一样,要你心里念、嘴上不念,那你憋都憋死了,你都要念出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还有,比如边走路边念佛。有的人也不出声,也不动嘴,只在心里默念,这样佛号很容易打失。旁边有热闹,一溜神,回头这个佛号就跑了。看到一个熟人:「哎,老王!啊……」然后佛就走了,就跟老王跑了,就不念佛了。
如果动嘴发声念佛就不一样,「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老王!哎!南无阿弥陀佛……」打了个招呼,佛号还在。
阿弥陀佛的本愿就是口称名号,你只要有口称念,就可以往生。
临终开示的要点
经文说:「彼人苦逼,不遑念佛。」我们很多人去助念,他怎么讲,「老王啊!你一辈子念佛修行,就是为了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句话讲得还对,「你这个时候千万要把住正念哪!这个时候如果你正念不能把握得住,你就完了!你一辈子念佛,就靠这一念啦!一辈子就是作演习,这下子是来真的了,你要把握得住啊!」这种说法,对没有能力自己把持正念的人,等于要吓死他。
现在换一换,不是老王,是你,要死了,躺在那个地方,我给你讲这句话,你愿意听吗?不要说要死了,就是发四十度的高烧,你就胡涂了,就念不了了。
这个时候怎么讲?「老王啊!你一辈子念佛,阿弥陀佛早就看到你了,阿弥陀佛放出八万四千光明摄取不舍,早就把你抱在怀抱里了!你现在能念佛,就跟我们一道念;不能念佛,就安心地躺在那个地方,让阿弥陀佛来接你,毫无问题!」
(大众鼓掌)
临终的人听你这么一讲,他的心就怎么样?安心满足,他的心当下就跟阿弥陀佛成为一体了,「好啊!我就躺在你的怀抱里,能念我就念阿弥陀佛。」不能念,你放心大胆躺在佛的怀抱,佛就接你去往生。他很安心啊!
助念开示的要点,是要给这个临终人安慰,不要增加他的恐惧担心。
心不能念 口称即生
下下品这个人,现在一片慌乱,连心中忆念佛名这么简单的修行他都做不到了,还有什么办法能救他?这个时候,必定要靠阿弥陀佛的本愿了,心中不能念,口中称名就行。经文说:
善友告言: 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无量寿佛。
果然是善知识,既深知机,也深知法。「念」是心念,「称」是口称。「你现在慌乱了、恐怖了,如果心里不能忆念,那怎么办?你只要口称南无阿弥陀佛就可以了!」
这个人一听,「好啊!」喊爹喊娘也是喊,喊‘哎呀,害怕!’也是喊,只要会喊出南无阿弥陀佛──应称无量寿佛,就可以了!
归命绝信绝疑
他这么一听,心里就踏实了,经文说:
如是至心,令声不绝。
「如是至心」:这个不是说脑子里想的「你看我信佛不信佛」,在他这个时候,无所谓信和不信,他要求救啊!说「只要口称、喊出来,阿弥陀佛就救你」,他没有第二念了。他就一心念出来,「南无阿弥陀佛!」真实恳切地归命南无阿弥陀佛,经典里说「如是至心」。
归命自然相续
「令声不绝」:他的心一旦发起来,不像我们现在这样子,「我修修净土法门,我换换别的法门」,没有的,他念念相续。「不绝」就是不间断、不改变。因为他现在就要堕落地狱了,说只要口称名号就可以救他,他怎么会三心二意呢?内心归命的心情,表现在外面,就是一声接一声地念佛。
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
念了十声。「十」代表一个圆满的数字,并不是说一定要念满十声,少了不行。这一段经文是显示说念佛自然相续,自然而然地一声接着一声念,避免有人误解说「就念一声佛,不念第二声」,没有那回事。你看临终的人,他只要有一口气,「令声不绝」。
念佛余行 灭罪比较一
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
每一声佛、每一声佛,都消灭掉了八十亿劫生死罪。有很多人喜欢诵经消业障,诵经当然能消业障,但是,如果跟念佛相比,对我们这样的凡夫来讲,诵经消的业障,就好像萤火虫的光明一样;念佛消的业障,就像太阳的光明一样,怎么能比呢?《观经》下品中生,闻大乘十二部经典首题名字──代表诵经的法门,消除了一千劫的极重恶业;下下品这样的众生,念一声佛,灭掉八十亿劫生死之罪。从数量来看,也没法比较。诵一部《地藏经》至少一个半小时,除一千劫罪;一个半小时能念多少佛?六千声佛,灭四十八万亿劫罪。这样比起来,念佛灭罪功效是诵《地藏经》的四百八十亿倍。念一声佛,与诵八百万部《地藏经》灭罪相等。
念佛余行 灭罪比较二
这个还只是讲数量,其实这里讲的还不仅仅是数量,还有一个更根本的问题——了生死。诵经说「除极重恶业」,念佛说「除生死之罪」!很显然,诵经虽然也能除罪,但还不能了生死;念佛既除生死罪,自然了生死,就是说能把你生死轮回的罪业都消掉了,你不要再生死轮回了,你决定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
所以,不论是从消业障、了生死、往生净土来讲,诵经不如念佛;持咒也不如念佛,没有比上念佛的。
命终之时,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于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这么一个堕落地狱的人,念了十声佛,当下之间有一朵金色的大莲花,像太阳一样,光明灿烂,迎在他的面前。他一剎那之间,乘着这朵莲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好不好?
(「好!」大众鼓掌。)
举下摄上 皆得往生
我们再来盘点盘点:
论罪业,他比我们重——五逆十恶,我们虽然罪业很深重,还不至于造作五逆十恶罪。
论修持,他只念了十声佛,我们在座各位,总超过他很多。
论时间,他是临终才遇到念佛,我们现在就开始念佛,比他宽裕多了。
论心境,虽然说我们心还不清净,没有禅定,妄想杂念很多,但是跟他比,他比我们慌乱得就太多了。
他这么短的时间、这么重的业力、这么慌乱的心情,他都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难道我们不能往生吗?能不能?
(「能!」)
他能往生靠的是谁啊?
(「阿弥陀佛。」)
对啊!他能往生,他靠的是阿弥陀佛的愿力。他会想到说靠自己的修行吗?
(「不会。」)
他要靠自己,就下地狱了,因为他只有罪业!所以,他有一个优点,他完全靠佛!他百分之百归命阿弥陀佛。
这一段经文确实对我们有很大的安慰和启发。
所以,印光大师在这里讲了:我们虽有罪业,虽少功夫,和他五逆十恶、十声数声相比,我们还高超多多了。彼尚往生,我们怎么可以自暴自弃,失去这个无上利益呢?
不要自暴自弃
自卑的人,往往是自暴自弃,自己把自己放弃了,「我这么差,往生极乐世界肯定我没有份了,算了!」自己放弃了。阿弥陀佛不放弃我们,「摄取而不舍」,阿弥陀佛对我们都不弃不舍,而我们自己自暴自弃。
昙鸾大师讲:
自局其分
自己画了一个杠杠、画了一个圈圈,说:「往生极乐世界是那个出家人、那个修行精进的、那个功夫好的、那个会读大乘经典的、那个能修戒定慧的,我这个通通做不到,算了!我就不能往生了。」这个叫自暴自弃,自己放弃了。
任何人都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都有这一份权利,你自己放弃了,佛就没有办法了。
自是不归归便得,故乡风月有谁争?
极乐世界是你的家乡,就是你不愿意回去。你想回去,你就可以回去,没有谁跟你争。
放学回家喻:愿生净土的心
像小孩子放学了,他蹦蹦跳跳就回到家里面去,他没有想到说「我有资格回去吗?」
如果我们念佛的人,你真的了解阿弥陀佛是大慈父,你心里面真的知道「极乐世界就是我的家乡」,你回家乡去,回到阿弥陀佛慈父家里边,你怎么会说:「哎呀,我够不够资格?」你有这样的想法,说明你的心跟阿弥陀佛是分开的,说明你嘴上讲「极乐是我的家乡」,是讲一个漂亮话给阿弥陀佛听,你心里并没有认为极乐世界是你的家乡。
莲友们!这个地方不好玩!善导大师讲:
归去来!魔乡不可停!
这个地方是魔鬼的家乡,要归去极乐世界,要归来极乐家乡。
旷劫来流转,六道尽皆经。到处无余乐,唯闻愁叹声。毕此生平后,入彼涅槃城。
希望诸位莲友,大家真正了解极乐世界是我的本乡,阿弥陀佛是我慈父,我们念佛回到极乐世界,就像小孩子从幼儿园放学回家一样,很自然,很轻松,没有谁会障碍你,会阻拦你的。
《观经》举五逆十恶之人,十声、数声念佛,庄严往生净土,可以讲,对我们很有启发意义,振聋发聩,给我们极大的安慰。
凡夫是骄慢心、瞋恨心,佛是慈悲心
也有人讲:「这个真是想不通啊!这么重罪的人,怎么能让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呢?」
这就是凡夫的情见,这是我们凡夫的想法,觉得造罪的人,应该让他堕落,不应该救他到极乐世界。
抱有这种想法,是出于两种心态:一个就是骄慢心,以为「我比他强,我不至于如此」,他才这样。
如果自己也可能这样堕落,就会说:「救救我吧!最好我不要堕落,也要往生西方」。所以这是骄慢心。
第二个也可以讲是瞋恨心。凡夫的是非观念太强,没有智慧,愚痴,以为说:「这样的人这么恶,应该让他下地狱,不要救度。」这是凡夫的愚痴心和凡夫的瞋恨心。
佛不是这样,佛是慈悲心,视任何众生犹如一子。
比如判决犯人的时候,就有一张布告:「某某人,犯某某罪,判处死刑。」边上就围了很多人在那里看,指指点点地评论,说:「这个人真是罪大恶极,千死万死!」都在那里讲。
大家自己想一想:如果是你的儿子,因为环境的缘故、交了恶友的缘故,造下罪业,判刑多少年,甚至是无期徒刑、死刑,人家都在那里说:「这个人如何如何,该坐牢,该杀头!」你是妈妈,听到心里作何想法?她是淌眼泪都只有往心里淌,她没有办法,如果有办法救她的儿子,她是决不会让他去死的。「我的儿子本来是很善良的,如果给他一次机会的话,他会变好」。
所以,这个都是事不关己的一种没有慈悲心的表现。
阿弥陀佛的慈悲是彻骨彻髓的,人间的慈悲无法相比,我们只有拿「犹如独子」的比喻来说明,其实不足以形容万分之一。
不可误解 放纵为恶
另一方面,不能有错误的想法,说:「释迦牟尼佛讲《观经》,下下品造作五逆十恶的人都能往生,我还没造作五逆十恶,我无所谓了。」
释迦牟尼佛会鼓励我们造恶吗?释迦牟尼佛是用这一个下下品的人往生,来说明一切人都能往生;不是鼓励我们说:「哎,你这样没关系!你可以造五逆十恶,还可以得救。」这个五逆十恶的人,他一生没有遇到佛法,直到临终才遇到这个教法,一念回心求救,蒙受救度。他是在这种状况下。如果说我们现在就遇到佛法了,「哎呀!这个都无所谓了。」这就是没有惭愧,没有忏悔,没有回心转意,反而在懈怠、放逸、纵恶,住于邪见当中,没有真正来念佛的心。所以,如果抱有这种错误的认识,就漏于阿弥陀佛的救度。
单纯的归命
下下品的众生是在临终,不再有时间了,一念归命。
如果就他的心理状态来讲,这个时候是很单纯的。他没有想靠自力修行的心,绝对没有,他只有罪业,想到只有堕落;他也没有想要杂行杂修的心,「我修这个法门、那个法门吧!」绝对没有;他也没有怀疑阿弥陀佛的心,「能救我吗?不能救我吧?行不行啊?」因为都这个时候了,地狱的火都烧来了,说「念佛可以得救」,就是一根救命的稻草,他也要抓住;他也不会想「我多么有信心」,也没有这样的心。这个时候的环境、形势不允许他作第二念,他就是归命求救,所以叫「如是至心,令声不绝」。
善导大师告诉我们的两种深信,就是这种心境的表现:深信自己是罪恶凡夫,必定堕落地狱。你在这种情况下还有什么选择?「我这个法门、那个法门」,还有什么自力?还说什么「我信啊、疑啊」?连信、疑这些观念都没有了,你就是脱口:「南无阿弥陀佛!」
善导大师《观经四帖疏》的总结就说:
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你根本就不在脑子里盘算「能得救吗?不能得救吗?我信得怎么样……」这都是前面的引导过程,讲信、讲愿,到后来就落实在称出来一句「南无阿弥陀佛」。
归命:全身心的交付
所以,善导大师解释六字名号:
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意。
「归命」是第一的,「发愿回向」是归命中所附带的。
归命是什么样的心情?是把我们所有的身家性命,拜托给南无阿弥陀佛,是好是赖,是死是活,是解脱还是堕落(因为我们自己只有堕落的份),把所有的这一切托付给南无阿弥陀佛,这个叫归命。不是自己身上还留一点,自己打扫,「阿弥陀佛,求你救救我,我再打扫打扫我的业障,我业障重,太深了,再练练功夫,再修行修行……」这都是太懈怠了!太骄慢了!因为「人命在呼吸之间」,你要达到某个程度,这个可能就来不及了。也是不了解自己是什么身份,阿弥陀佛是怎样的一尊佛。
我们要归命阿弥陀佛,就是以我们现在这个状态,大家要听明白,比如说你业障这么多,你就这么多的状态,你就归命南无阿弥陀佛,不要等,不要说「等我业障少了,等我修行差不多了,再归命南无阿弥陀佛」──来不及了!
就好比一个人,他现在在开饭店,在杀生,我们劝他念佛,他说:「等我不开饭店的时候再来念佛吧!」意思是「我开饭店业障很大,我不开饭店、不杀生再来念佛吧」,他永远杀生念不了佛的。
不要等!你现在就来念佛,阿弥陀佛都要你。等你念了佛了,你自然而然的业障消除,慢慢就有改善。没有改善,也没关系,也往生。
「我修行再好一点,我再如何的进步一点」,像这种想法,表面听起来不错,其实都是一种懈怠的心。
我们归命南无阿弥陀佛,不要等到明天,不要等到晚上,不要等到第二念;我只有堕落,听说南无阿弥陀佛要救度我,我要归命南无阿弥陀佛!所有的身家性命,包括我累生累世的业力──因为我们之所以归命阿弥陀佛,并不是我们这一颗善心,反而是我们的业力,我们的业力交给南无阿弥陀佛。
就好像我们坐船一样,是把我们整个一百二十斤放在船上面,不用说「我再剃剃头,减几斤分量」,那都没必要,你整个重量放上就好了。
罪业众生都是贪瞋痴的烦恼,要靠我们自己打扫干净、减一点点,你都没有那个力量。那你就是整个把你的过去、现在、未来,身心性命交给祂;贪瞋痴烦恼也好,「我就是这样的一块料,阿弥陀佛,由你打发吧!你看怎么加工吧!交给你处理了。」一向归命南无阿弥陀佛!一向专念南无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是能工巧匠,只要你敢交给祂,你即使是一块朽木,都给你雕出佛像来。因为我们的佛性是不变的。你到了南无阿弥陀佛那个地方,当下就把佛性开显出来。
所以,跟阿弥陀佛不要客气。
像孩子跟妈妈之间,没有什么客气的,母子之间,比如长得丑一点,或是脸上脏一点,在外边被不好的朋友打得鼻青脸肿的,想回到妈妈身边──过去不听妈妈的话,在外面流浪,被别人打得鼻青脸肿,遍体鳞伤,衣衫褴褛,食不果腹。父母天天在找你,找不到你。找到你了,说:「我的儿呀!你怎么搞成这个样子,你快回来吧!」只要你愿意回头,父母就高兴欢喜,绝对不会嫌弃,绝对不会另外加条件。
有嘴巴、会念佛、愿意往生,就达到标准了
有人念佛老是担心说「我有妄念,没有达到什么样的禅定功夫」,如果你看下下品,你就有安慰了。你有嘴巴、会念佛,就可以了,就达到标准了。
阿弥陀佛有什么标准?就是归命。口称「南无阿弥陀佛」,有嘴巴、会念佛、愿意往生,信靠南无阿弥陀佛,就合格了,一百分了,没有说要达到什么样的功夫,这个下下品就是例子。
善导大师解释「乃至十念」为:
称我名号,下至十声。
不是实相的念佛、观想的念佛,或者是清净心的念佛,或者内心里面怎样忆念的念佛,通通不这样。善导大师所解释阿弥陀佛的念佛法门,就是口称「南无阿弥陀佛」,「一向专称」,你只要长嘴巴、会念出来「南无阿弥陀佛」,哪怕是一个傻瓜,他能念;像八哥鸟,你念,我也念;你往生,我也往生。八哥牠凭什么往生?牠要讲究什么?所以,口称名号最容易、最简单,依葫芦画瓢都能往生,你只要口称名号,一向专念,最简单、最容易。心清净也念佛,心不净也念佛,功德没有增减。当然,我们念佛还是希望心里比较清爽,比较安定,这是另外一个范畴,这也有方法,跟我们的根机也有关系,有的人天生会比较静定一些,有的人天生头脑想法多,总是翻来覆去的,你能做到哪一分就算哪一分,但是不要自苦自恼,以为说「我如果心里边达不到怎样的清净,就不能往生,念佛白念了」──没有那回事。
像小孩子喊奶奶,他也不会想到说:「奶奶!我喊你要怎么清净地喊,我没有喊到一心不乱,你还听得懂吗?」「奶奶我要喝牛奶。」他就喊一声就完了,奶奶就倒来了,很自然的。
我们念佛,为什么说阿弥陀佛好像是冷冰冰地坐在那个地方,让我们念,念到什么程度,念到心里面很清净了,祂才感应一点点,眼睛睁一下,「嗯!你念清净了,好!不错!」点个头,「我救你吧!」怎么会这样呢?对不对?
我们一心归命,念念称名,阿弥陀佛念念都在照顾我们、护念我们、摄取我们、救度我们,一直到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接幼儿喻:目标宜专一
还有的人,心里面有很多佛菩萨,其实是一个都没有:「师父,我家的佛堂供了很多,阿弥陀佛、药师佛、释迦佛、不动佛、山王佛、焰王佛……」很多佛菩萨,其实一个也不亲,一个都没靠上,等于一个也没有。
怎么这样讲呢?他的智慧还赶不上幼儿园的小朋友。你看幼儿园下午放学的时候,就有很多奶奶在门口接她们的小孙子,每一个小孙子都不会跑错,他们不会看到老太婆都是白头发就乱跑,他也不会说「这么多,都是我奶奶」,不会的,他喊是会喊「奶奶们好!」但是他的小脚「呼噜呼噜」就跑到他奶奶那儿去了,他心里有一个固定的目标,他有一个方向,对不对?我们很多人念佛,你到底念哪一尊佛?「我都念!」你都念,就都没念到,念了一大堆,谁是救你的佛?不知道!这么多都是奶奶,谁是你的奶奶?不清楚。那你回家往哪里回呀?
他喊会喊:「奶奶、阿姨再见!」跟着自己的奶奶走了,他有一个真的、亲的奶奶。
我们念阿弥陀佛就是唯一的。所以,善导大师说:
一心专念;口业专称,意业专念,身业专拜;专复专!
专,还要再专。其它所有的佛菩萨,都是奶奶、阿姨,张奶奶、李奶奶、王奶奶,不是自己的亲奶奶,祂们都是救度利根众生的,我们专念阿弥陀佛,与阿弥陀佛有「亲缘、近缘、增上缘」,有这三种利益,先往生极乐世界。一旦到达西方极乐世界,十方诸佛任你去参拜。不要在这里做表面工作,拜千佛、拜万佛,结果还不知漏掉了多少佛!《阿弥陀经》里说东方就有恒河沙数诸佛,你拜一千佛一万佛就以为拜很多了?才拜了一万佛,恒河沙数诸佛、无量无边诸佛,你怎么拜?漏掉了多少?我们就拜一佛,我们能拜这一佛,就能拜恒河沙数诸佛,因为我们专拜南无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有的佛我们都可以去分身十方去礼拜。「哎呀!东方亦有阿 閦鞞佛,阿閦鞞佛好感恩哪!释迦牟尼佛讲《阿弥陀经》,你去证诚护念了,所以我也听了你的话,受了你的恩,现在到极乐世界来了,今特来感恩。」「咚」!拜下去──你这个就实在啦!
阿閦鞞佛说:「善男子!随顺我教,专念弥陀,得生极乐。今日来礼拜,为你授记加持。」当下开了大悟。你在这里东拜西拜,拜了一大堆,十方诸佛都皱眉头了:「你不懂我意啊!你要专念专拜阿弥陀佛,往生西方再来见我,是见真的。」
31. 「志大言大」之文(劝自负者)
聪明人多以志大言大,不肯仗佛慈力,而以仗己道力为志事,甘让愚夫愚妇早预圣流也。(三编下.覆秦铭光居士书)
前面是劝自卑、自暴自弃的人;这是劝那些觉得自己了不起、不愿意学净土法门的人。
「志大」:就是他志向很大,「我要在这个娑婆世界度众生;到极乐世界去,你们去,我在这里度众生」,志向很大,讲的话也很大。但是「志大言大」并不代表你就能够做的事大。印光大师经常讲:「愚夫愚妇,愚不可及。」你现在学问比他们大很多,他们不如你。但是他们老实念佛,到西方去成佛,你不如他们。
要学愚夫愚妇,不学通宗通教
愚夫愚妇靠佛力到西方去,一到西方,就是圣人,成为佛菩萨;通宗通教的人──这个不是真的通了,半通半不通,真的通了,一定会念佛的,对不对?净土教你就没通嘛,通了你怎么不念佛?他只要是仗恃自己聪明,不肯仗佛慈力,要靠自己戒定慧的道力来修行,这样的人我们不跟他学习。
这条文是劝自负的人不要自负,要仗佛力,不要仗自己道力,应该向愚夫愚妇学习。所以,大家要明白。
各位!我们是通宗通教的人,还是愚夫愚妇啊?
(「愚夫愚妇。」)
我们是愚夫愚妇,我们不是通宗通教的人。我们不要去学通宗通教的人。我们很多人不甘心作愚夫愚妇,你就是跟净土法门不相应。「哎呀,师父,我如果能诵这部经就好了,我如果再能诵那部经就更好了,如果再能学一个咒就更好了,如果能开个悟那就好上加好了!」实则是愚夫愚妇,但是不甘心作愚夫愚妇来念佛,就想成为一个大法师、一个大通家、一个通宗通教的人,以为这样更好。你这个就是走了回头路了,就错了。反而是通宗通教的人要学愚夫愚妇,老实念佛。
怎么讲呢?就像坐车一样,会走路的人身体好,你让他走去。我关节炎我就坐车,我坐车不用改走路;走路的人也应该改坐车。他走得再快,也没有车跑得快。通宗通教你也不能赶上南无阿弥陀佛,应该念南无阿弥陀佛!
32. 「真念佛人」之文(劝平常人)
通宗通教之人,方能做真念佛人。而一无所知、一无所能之人,但止口会说话,亦可为真念佛人。去此两种,则真不真,皆在自己努力、依教与否耳。(增广卷一.覆永嘉某居士书一)
什么是真念佛人呢?怎样做真念佛人呢?
这两种人,一个通宗通教,一个无知无能,如同一个在天,一个在地,为什么都可以做真念佛人?他们虽然根性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入佛知见,以佛知见为自己的知见,所以都能真念佛。通宗通教的人,彻穷教理,开大智慧,因明知而明信这个法门,所以能真念佛;一无所知、一无所能的人,因为半点个人的聪明智巧都没有,反而能全依、全信佛语,这样他也能真心老实念佛。
依印光大师讲的,要成为真念佛人,一点也不难,只要口会说话,不需要你有智慧、有能力,你看多简单。但是简单到了极点,许多人反而不会了,因为他就是有自己的知见、智慧、能力,他扔不下。
除此两种,我们绝大多数人,就在中间,上不上,下不下。
那么,中间的人怎么办呢?就要看你是不是「努力、依教」了。够努力,向上能通宗通教,也能成为真念佛人;向上做不到,那就向下,学那个愚人,舍掉自己的小聪明,完全依佛经祖语的教导,这样你也能成真念佛人。就怕你有自己的闲知见,夹杂在当中,上不能上,下不能下,那就聪明反被聪明误,不能老实念佛了。
33. 「抛智学愚」之文(劝矜智人)
念佛之人,勿自仗聪明智慧,须抛之于东洋大海外。最好学愚夫愚妇,老实行持为要。(三编下.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
印光大师讲的话,好啊!让我们听了心里面很清凉,很透明,很舒服。多干脆!说念佛的人,你不要仗自己的聪明智慧,如果有聪明智慧怎么办?你给它抛到东洋大海之外去。
有的莲友讲:「师父啊,我没有,怎么抛?」
没有就刚好啊!有聪明智慧,不要用,抛到东洋大海外。
为什么呢?因为在念佛法门里边,你如果要玩你的聪明智慧,就有失误的;你要老老实实的,不要玩弄你的聪明智慧。没有谁的智慧比阿弥陀佛智慧更大了,你在佛前还要卖弄你的聪明智慧,你岂不是不知道门坎高低了。
因为我们的小聪明、小智慧,在名号面前摆不上用场。
《无量寿经》里面就讲:
如来智慧海,深广无涯底,二乘非所测,唯佛独明了。
阿弥陀佛的智慧像大海一样的深广,无量无边,阿罗汉和菩萨想测度都没法去量,如盲如聋,只有佛才明了。这样的一个法门,你还不老实把心放下来,你还要去搬弄智慧,你不危险吗?
我们就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没有智慧是最大的智慧,我们没有智慧,我们靠阿弥陀佛就有智慧了。
盲人逞能喻:不要仗恃自己的聪明智慧
比如一个瞎子上大街,但是他怕人家说他是瞎子,他想显示自己能看得见,想摆弄自己的聪明智慧,在大街上雄赳赳气昂昂地走路。请问,他危险不危险哪?
(「危险!」)
车撞的就是他,对不对?
他应该怎么样?不要仗恃自己的聪明智慧,应该跟着明眼人,「你叫我走我就走,你叫我停我就停,你要拉我往东我就往东。我虽然是个瞎子,但是你是明眼人,我跟着你,等于我就有眼睛了」。
我们是无明众生,无明不就是瞎子吗?阿弥陀佛是明眼人,祂是无量光,无量的光明,祂让我们怎么走,我们就怎么走。这样,我们虽然是瞎子,我们「明信佛智」,就像《无量寿经》讲的,明明白白地信顺阿弥陀佛的智慧。我们能信佛的智慧,佛的智慧就成为我们的智慧,佛的眼就成为我们的眼,佛的脚就成为我们的脚。好像瞎子跟着明眼人走路一样,瞎子虽然看不见,明眼人看得见,等于我看得见,因为我靠你。
所以,还需要我们自己开智慧吗?不用我们开智慧了,阿弥陀佛的智慧都开完了,你听祂的话就好了。这个道理要明白。
险路向导喻:珍重阿弥陀佛的救度
比如深山茂林,都是险道;向导非常熟悉路线,你听他的话,跟他走,就能够离开险道,平安出来。如果你自己去探险,或许掉到老虎嘴里边,或者掉到山崖下边,或者被河水冲走,让你去探险,探到什么时候呢?你跟着向导就可以了。
要我们自己去把修行的道路搞明白,八万四千法门,哪一个怎么怎么样……没有这个时间,也没有这个智慧。我们就跟着南无阿弥陀佛,祂早就给我们选好了。历代祖师都是通宗通教的人,什么法门都透达了,专门跟我们这样的凡夫说:「我给你选好这条道路,你不走,你偏偏不走!」
所以,善导大师说:
专专指授归西路,为他破坏还如故。旷劫以来常如此,非是今生始自悟。正由不遇好强缘,致使轮回难得度。
这话都让我们很感动!
说凡夫众生,释迦牟尼佛、十方诸佛、历代祖师菩萨「专专指授归西路」:一遍又一遍跟他讲:「某某人!你造业凡夫,断惑证真你修不了,你专门来念南无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遍又一遍,一个又一个给他讲,但是他怎么样呢?「为他破坏还如故」:他不听佛祖的,人家跟他一说「哎呀,某某人,你专念佛不行啊。」他被人家破坏掉了,又跟过去一样,又去轮回去了。
「旷劫以来常如此,非是今生始自悟」:累生累劫都这样被别人误导了,并不是今生才这样啊!也只是到了今生才明白,明白什么?
「正由不遇好强缘」:正是因为被人家破坏了,没有遇到阿弥陀佛弘誓愿力的强缘。
「致使轮回难得度」:才使得生生世世去轮回,不能出离。
我们今生能够遇到这个法门,大家应该生感激心,应该生珍重心。
矿难喻:盲修瞎练,错过救度
讲到这里,都为大家着急,真的着急。你看,到阿弥陀佛门口打一个转又走了,真是!就像什么样的人呢?
比如说矿井下有工人,煤矿突然塌掉了,其它方向都是很厚的岩层,只有一个地方,一二尺宽,松土,而且不厚,这一块地方打通了,就能走出去。但是,他路过这个地方,他没从这儿出去,又绕开了,你说他可惜不可惜?
净土法门就是这个地方,只要有信愿心,「砰」这一层纸就捅破了,当下就见到天日,就得救了。结果他没有信愿,他「呼噜」又过去了,到别的地方去拿一个镐头使劲挖,你挖到什么时候能挖通啊?你什么时候能够从这个煤矿里出来啊?你说外面救援的人不着急吗?着急!
其它法门,末法众生没有智能,都是在盲修瞎练,像一个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撞。所以,要有择法的眼睛,遇到适合我们的法门,遇到善知识的教导,你能听得懂,听得进,你能够持守它,各位是很有善根的。那些人我们虽然为他着急,也没办法,善根没有成熟,只好再去打转,再去流浪。
守愚念佛
印光大师在这里讲:聪明人要学愚夫愚妇。不是劝我们愚夫愚妇来学聪明人。我们能够「守愚念佛」,虽愚而「愚不可及」。现在虽然愚,将来有大智慧,可以成佛。如果靠我们自己的小聪明、小智慧,不甘心学愚夫愚妇,那么,你在这个世间可能会得到一时的名誉,大家都给你竖大拇指:「某某人,了不起!会诵经,会讲法,会干什么……」等你到了阎罗王那里,就没有大拇指给你了,「某某人,你生在佛法流行地区,学了不少经典,为什么来了?」
34. 「同一过失」之文(劝竖用人)
专崇行持,而不尚信愿,则执事废理,仍属自力法门。与专以自性唯心,而不仗佛力之执理废事,同一过失。(三编下.上海法藏寺念佛开示)
以横超法,作竖出用。得益浅而受损深。(增广上.覆何慧昭居士书)
这是两段。
「专崇行持」:这个人他也念佛,但是,他专门崇尚行持的功夫。
「不尚信愿」:他不是信靠阿弥陀佛、归命南无阿弥陀佛、愿阿弥陀佛救度,他不是靠这个,他靠自己的功夫,想以这个达成自己的往生,不是靠信愿。这样叫做「执事废理」,执着事相修持,而废弃理上的感通。
「理」就是指阿弥陀佛的救度。阿弥陀佛的救度需要我们通过信愿心来感通,阿弥陀佛要救你,你不相信祂,你不愿意被祂救,祂能救得了你吗?救不了。
阿弥陀佛是无量光、无量寿,是宇宙的真理,这个真理表现为六字名号来救度我们。我们要相信阿弥陀佛的救度,愿意让阿弥陀佛救度,这样才跟阿弥陀佛所证悟的真理沟通了,这样才能感应道交,事和理就融合在一起,「全事即理」,就能被祂救度。
结果这个人,他在念名号,但是名号本身无量光、无量寿的真理,跟他成为两片,因为他没有信愿。没有信愿,跟名号就隔开了。念佛归念佛,佛是佛,你是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老在那里做死功夫。没有信愿心,阿弥陀佛无量光、无量寿的加持力就薄弱了,因为没有感通。这个叫「执事废理」。
不少人犯这个毛病,老是把念佛当作一种功夫在那里修,不知道通过信愿感通,你这要修到哪一年啊?
印光大师讲,像这样虽然念佛,他还是自力法门,不是靠佛力的法门。靠自己功夫,靠自己修持,不是靠信愿,这个就错了。
执事废理与执理废事同一过失
第二句:
「与专以自性唯心,而不仗佛力之执理废事,同一过失」:同一什么过失呢?两个都是自力修行,都没有仗到佛力,都往生很困难,结果都去轮回,这个就有过失了。
第一个叫「执事废理」。他在那里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老是在修功夫,不知道通过信愿感通阿弥陀佛无量光寿的救度,这叫执事废理。
第二个叫「执理废事」。怎么叫执理废事呢?执着自性唯心之理,废弃念佛求生之事。这就完全是自力了。他说「自性弥陀,唯心净土。自性本来就是佛,何必再念阿弥陀佛;心净则土净,还求生什么西方净土。」
理上虽然不错,众生本性是佛,无量光、无量寿,但是如果你不念无量光明、无量寿命的阿弥陀佛名号,不求生西方极乐净土,只靠自力修行,要到成佛地步,才算达到。本来自性无量光寿,再从事信愿持名事修的话,就能和阿弥陀佛真正的果地上的光明、寿命相交接,这样就有感通,这个就是仗上佛力。
所以这两种,执事废理、执理废事,通通是自力法门,通通是有过失的。
大家有没有听明白?如果你还听不懂。我告诉你一个高招:一无所知、一无所能之人,可以做真念佛人,「我就会念南无阿弥陀佛」,好了!什么不用懂,就够了。
竹节喻:横超与竖出
「以横超法,作竖出用」:古人打比喻:就像一根竹子,里面有一条虫子,往上爬,就是竖出,一节一节地咬,从上面出去。横超就是在旁边打一个孔就出去了。南无阿弥陀佛这个法门是横超的法门,是靠佛力,信愿念佛,阿弥陀佛六字名号像锯子一样,「刺刺」截通了,你就出去了,当下横超出三界。结果他用来靠自己慢慢修,达到什么程度,「我有清净心了,我伏烦恼了……」,一层一层地往上走,最终出三界,这叫横超法作竖出用。
骑车喻:横超法作竖出用
有人虽然也念六字名号,但是他对阿弥陀佛没有信靠心,只是靠自己念佛的功夫,这样就是自力,这就错了。
比喻把摩托车当自行车来骑,累得半死。你虽然也是骑的摩托车,但是你方法错了。摩托车好比六字名号,信愿就好比发动机点火。你信阿弥陀佛救度,愿意让阿弥陀佛救度,等于六字名号的车就点着了,开得很快。没有信愿,等于把六字名号的机动摩托车,当作自己踩的车,累的半死。
所以,印光大师讲:
「得益少而受损深」:也能得到一些利益,因为他念的是佛号,也有熏习,但是受的损失就大了。本来可以去成佛的,结果只种了一个善根。
小结:普劝众机
二十八至三十四,七条文,普劝一切人都应当修学净土念佛。前二条文是总劝,后五条文是针对性的别劝。
二十八,总劝一切根机,等觉菩萨、地狱种子,成佛之前、成佛之后,都要修持。
二十九,总劝末法根机,知因果,修净土。
三十,自卑的人自甘下劣,不敢学,所以要劝。
三十一,自负的人言大志大,不屑学,所以要劝。
三十二,劝中等根机的人,要依教。
三十三,劝聪明人要学愚夫愚妇。
三十四,劝执着自力功夫的人,要注重于信愿。
版权所有:药师经真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