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是著名的观音文化之乡,千百年来佛家在这这里盛行。在遂宁处处都能感受到佛教和观音文化的气息,在安居区不少地方就刻有经历数朝,规模不等大小、造型各异的佛像,有名的千佛岩摩崖石刻位于安居区三家镇鲁班村。近日,在鲁班村委员冉晓艳的带领下,记者前往鲁班村探访千佛岩一睹了摩崖石刻的风采。 位于山脚的千佛崖石刻 与其他地方的石刻所处的位置不同,千佛岩摩崖石刻处在山脚的位置,很容易就能找到。一同前往的村民阎婷碧告诉记者,由于这里有大规模的佛像石刻,村民们很早就在这里修建了一个庙,每逢初一、十五都要举行庙会,这些年来一直是她在管理。 打开庙门,一阵凉风迎面扑来,室内的气温感觉比外面低了好几度,阎婷碧告诉我们无论外面再怎么热,这里都始终这么凉爽。在庙里一块向内凹的石头上,整个造像大约有二十几米长、一人多高。整个石刻分为大小龛,大龛长、宽、深均在2米以上,其余小龛长、宽、深在数厘米至数十厘米之间。整体造像风格以佛教造像为主,兼有道教造像,刻工细腻,线条流畅,具有工细华美、满身缨络的宋代特征,充分反映出了川中地区五代、宋代时期的造像特点。 摩崖石刻,“怪”事多 在采访中我们发现,在整个佛像石刻中,有一龛石像显得有些与众不同,那就是在整个石刻中的玉皇大帝和道教诸神造像,为什么在佛家石刻中会有道教诸神的石像呢?原来,自从佛教传入中国来,佛教和道教既相互争斗又相互融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融合,在相互借鉴融合之际,两教诸神也终于聚在一起共居一庙,唐末宋初,佛、道两教出现了融汇的高峰。而千佛崖摩崖石刻正是唐末宋初时期的石刻,四川宋瓷博物馆副馆长庄文彬告诉记者,佛教传入中国后经过长时间融汇,在民间并不会对佛教诸神和道教诸神进行刻意的划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寺庙会兼有佛教和道教诸神的造像,这正是佛教和道教融合的体现,所以千佛岩摩崖石刻出现这样的现象并不稀奇。 据历史资料记载,整个摩崖石刻位于距地一米的石崖上,但是我们却看到整个石刻比地面还要低,一部分石刻已经被水淹没,呈现出负高度。石刻下面的17尊佛不少已经浸入水中。由于高度落差,石刻和地面之间形成了一道一米左右的水沟。“无论外面有多旱,还是涨大水,这条水沟从来就没有干过也没有满出来过,旁边还有一口水井,每月初一、十五庙会,都是用水井里的水。”阎婷碧告诉记者,外面水沟早已干裂了,而这里却依然关满了水。 历经千年 不少石刻损毁严重 据历史资料记载,这里原有654尊造像,但是记者粗略数了一下,剩下石刻的数量远远低于这个数。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以前刻有八百罗汉的地方已经模糊不堪,随着时间流逝现在只能隐隐约约看出一些大概的样子。 历经千年,石刻早已没有以前的光鲜亮丽,面部也因为风化的原因失去了原有的细致,看到这种情况当地不少信佛的村民自筹资金,给石刻刷上了一层金色漆。“给石刻上漆只会对石刻造成破坏,因为石刻历经这么久,表面会有一层风化层,而且我们这边的岩石主要是红砂石,质地比较软,上漆过后,过一段时间可能会出现风化层大面积脱落。”庄文彬告诉记者,在摩崖石刻旁边搭建筑,某种程度上能为石刻遮风避雨,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给石刻上漆本身就是一种破坏。
版权所有:药师经真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