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刹重开颜
因1948年毁于战火而沉寂50多年的千年古刹---淮安市涟水能仁寺,如今,以其规模宏大、器宇轩昂、庄严肃穆的崭新面容呈现于世人面前。当你一踏进涟水古城时,远远就会看到巍峨的妙通塔高高矗立于蓝天之下,彷佛在恭迎十方信众莅临涟水佛教圣地;当你走到能仁寺门前时,将会传来声声佛号、袅袅梵音。当你以虔诚之心步入院内时,那中轴线上的妙通塔、大雄宝殿、卧佛殿、藏经楼、方丈楼的恢弘气势会让你肃然起敬;两侧的钟鼓楼、文殊殿、观音殿、祖师殿、普贤殿、地藏殿、伽蓝殿的庄严法像,将令你顶礼膜拜。一排排殿堂楼阁井然有序,一行行苍松翠柏环绕掩映,匾额楹联,巧对其思,赏心悦目,念佛堂里,信众济济,梵音高扬,四方善信进香求佛者络绎不绝。整个寺院,佛光充盈,喷香现瑞,千古禅刹,生机焕然。
是谁,让沉寂50多年的涟水能仁寺重见天日?是谁,让千年古刹重新开颜欢笑?是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是社会各界贤达志士的大力支持,是全寺僧众居士的共同努力,大家经过九年的辛苦,终于在近似于頽垣断壁的旧厂址上复建起堪称涟水一绝的能仁寺。2008年3月,通过省市宗教部门和佛协的联系推荐,县政府聘请原在中国佛教协会工作的曙正法师住持涟水能仁寺。同年4月,县宗教局将能仁寺正式移交佛教界自主管理。曙正法师在接管的当时,寺院除了在九年间断断续续建起的殿堂楼阁外,内外环境整理和各项配套设施近于空白,殿堂外坑坑洼洼,杂草丛生,遍地瓦砾,水电不通,除了地藏殿外,其它殿堂内空空如也。后期建设之难,投资之巨,何等不易!然而,曙正法师没有被困难吓倒,他偕同监院中峰法师首先做好僧团组建工作,完备合法手续,制订寺院管理章程,并建立健全相应的财务制度和各项管理制度,各级执事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寺院12名僧众修行精进如法,正常早晚功课,坚持二时过堂,初一、十五布萨诵戒。同时,寺院每逢朔望日及佛菩萨圣诞日都要举行盛大的佛事活动:2008年四月初八借佛诞之庆举办大型祈祷国泰民安法会;
曙正法师住持能仁寺后,不仅领众熏修、精进办道,调理大众,健全制度,而且不辞劳苦、殚精竭虑地四处化缘筹集资金,他除了在中国佛协上班,还要经常日夜兼程,往返于内地和港澳台地区,为不断落实、完善能仁寺的规模规划、内外设施而努力,发心使能仁寺既有巍峨庄严的外观,也具有精巧玲珑的的内里布局和点缀。首先,耗资30万,改建六和院,建立斋堂、电脑室、佛教讲堂,改进僧人寮房,封堵西边所有门面房。其次,塑造各殿堂佛像和雕刻牌匾。佛像采取传统手工艺泥塑贴金,三世佛、十八罗汉、弥勒佛、四大天王、文殊、普贤、地藏、观音菩萨等已完成初胎泥塑(现已耗资200万)。还邀请各界知名人士为匾、抱对题字计四十块,耗资约20万。其三,铸造钟鼓各一个,耗资约25万;购置石狮和六牙白象各一对,三个出食台,耗资约15万;定制10张雕刻供桌约10万;另外还购置很多家具和生活必需品。其四,初步做好寺院整体园林规划。去年10月下旬,寺院组织全体僧众义工,顶风冒寒,日以继夜,完成部分回填土上千方任务,耗资20万移植部分树种约300株。其五,寺院除了对内加强能仁寺后期建设外,还遵循佛教“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精神,积极开展慈善事业,去年五月,在寺院尚未对外开放、建设任务繁重、资金紧缺的情况下,三次募得善款近万元捐助灾区人民;重阳节,为涟城镇养老院20多位孤寡老人和社会困难家庭赠送数千元营养品及8000多元助养金,受到社会一致好评。
为了使能仁寺建设成为佛教圣地和苏北模范丛林,目前,曙正法师带领全体僧众居士,正继续整治寺院内部和周边环境,还准备成立名人字画陈列室、能仁寺历史文物图片室及僧人武术队,用以提升寺院的文化品位,增强传统文化气息。另外,在有关条件成熟时,还要迎请能仁寺复建时打开妙通塔地宫所挖掘的18件珍宝,让能仁寺再现威灵,再增宗教灵魂,再次焕发生机。
我们坚信,能仁寺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曙正法师的言传身教下,在大德居士的护持下,一定会建设成为学修并进、山门清净、僧众和合、道风纯正、寺规严谨的集宗教、旅游于一体的淮安市佛教旅游圣地。
版权所有:药师经真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