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真正发心学佛的人,在这个动乱的大时代之中,一定要认识清楚-佛家常说‘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我们要深深地体会这一句话,然后就晓得怎样去用功、怎样去修持。凡是带不去的,决定不要挂在心上;能带得去的,一定是分秒必争,决定不能把光阴空过。什么是能带得去的?断恶修善,积功累德可以带得去,这是世间的小善;而诸佛如来期望我们的乃是成佛、成菩萨的大善。成佛、成菩萨就一定要深信净土,念佛求往生。
怎样才做到‘老实’呢?一定要万缘放下。在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界之中,保持自己心地的真诚、清净、慈悲。将这一句‘阿弥陀佛’时时刻刻挂在心上。遇到有缘的众生,我们要真诚、恭敬、欢喜地将这法门介绍给他,劝勉他。这就是真实的供养。
‘一切供养中,法供养为最’,这与阿弥陀佛、诸佛如来的本愿就相应。要这样的修学,我们一天的时间就没有空过。这一天一定能得到身心清净、法喜充满,而与诸佛菩萨感应道交。
(二)
佛在《金刚经》里告诉我们:‘三心不可得,万法因缘生。’这个意思就是说明,众生以为自己能分别、能执著,能爱、能取、能有的自心;而‘三心不可得’说明能有的心是虚妄的、不实的,是不可得的;‘万法缘生,当体即空’,则一切万物也是不可得。
‘能得与所得,俱不可得’,这是佛为我们说出事实的真相。不但一切法不可得,非法也不可得。佛为什么要说‘非法’?‘非法’就是空相。‘法’是有;‘非法’是空。在三界之内,欲界、色界执著「有’;无色界人执著「空’。空、有俱不可得,这才能超越轮回。然在三界之外,偏真涅槃也是空相。阿罗汉、辟支佛证入涅槃,往往就停住在其中。
佛在经上说,‘阿罗汉住在偏真涅槃是二万劫;辟支佛住在涅槃的时间是一万劫。’换句话说,这么长的时间他无所作为,工夫完全停顿在那个地方,毫无进展。这叫作‘堕无为坑’。所以佛这两句话意思就非常深远,教导菩萨空、有两边都不住。这就是‘无上甚深微妙法’,就是‘无上菩提’。
众生在世间,生生世世无论怎么辛苦,怎么忙碌,都是四种缘在主宰:就是报恩、报怨、讨债、还债。如西方的资本家,他集聚雄厚的财富,我们仔细一观察,他还是为了讨债还债而来。他有公司、工厂和许许多多的员工。他养活这些员工,也就是过去世欠他的债务。欠他多的,养活他一辈子;欠他少的,养他一年、两年。员工离开了,那是欠得少的。所以,他自己天天精勤在那里策划、经营,都是讨债、还债。
员工当中有对他很尊敬的,全心全力替他工作的,那是报恩的。有一些找麻烦的,想方法来捣蛋的,那是报怨的。我们看穿这一点,对于世间的真相便不难理解;而后对这个世间‘留恋的心’自然也就淡薄了。唯有看清楚真相,才知道断恶修善,积功累德;才知道念佛了生死,超三界的重要性与迫切性。这才是一个真正觉悟的人,真正有智慧的人。如果还是迷恋在这个世间,贪图世间的功名富贵,他这一生当中决定不能超越轮回。不能超越轮回,我们知道来生在三善道的机会少,在三恶道的机会一定多。
(三)
世间人很少知道生命的真相,无不执著这个身相以为就是自己。于是贪生怕死,发展成为自私自利,因而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不能自拔。结果就是堕落。他在生命层次中,一世比一世低。像佛法里讲的十法界,从畜生道堕到饿鬼道;从饿鬼道堕到地狱道。如果明了生命的真相,他的妄想、分别、执著,自然就舍去了。他知道堕落在六道里,纵然是天道也免不了受苦。佛法给我们讲的三苦、八苦,这些都是事实。
受苦就如同世间受刑一样。世间受刑的人,是看你犯罪的轻重。犯罪轻的刑罚也轻;犯罪重的受刑罚也重。由此可知,三恶道,就好比是犯重罪的人受重刑;三善道,是犯罪比较轻的受轻刑。可见凡是在六道之中,都等于是在坐监牢,在受刑。佛在经上常讲‘三界牢狱’,把三界、六道比做监牢狱。佛这种比喻,实实在在不过分。
我们仔细观察,真正是名实相符。必须这些罪受完,才能出监狱,恢复自由。怎样才能服刑期满而出监牢狱?必须在监狱里有良好的表现。果然有良好的表现,有些时候还有特赦,不到期满的时候也可以出来。这种特赦就是我们断恶修善,努力修行,消除业障,提升生命的层次,这样才能早一天出离监狱,恢复自由。诸佛菩萨苦口婆心指点我们,教导我们,所以他的恩德超越父母。我们常念佛恩,常念师恩,依教奉行,才不辜负自己,不辜负佛菩萨的教诲。
佛在《金刚经》上教诲菩萨‘不受福德’。这句话对于权小、凡夫实在是非常重要。我们曾经看到过去现在许多发心修行的大德,早年他们的道心、修持都获得社会大众的肯定、赞扬,而到中年、晚年就变节、堕落。原因在那里?就是福报现前,享受福报而迷失了自性。因为享福一定会增长贪、嗔、痴、慢、疑、恶见。不但不能降服其心,不能消除业障,障恶反而与日俱增。这是堕落真正的原因。除非是见了性的大菩萨,他们虽然受福德,而心地清净一尘不染。可是这样的菩萨要是到我们这个世间来度化众生,他还是示现‘不受福德’。像世尊及历代祖师大德们的示现,这是大慈大悲,要做一个好榜样给我们看。在人间弘法,就要做人世间的好榜样;在天上说法,要给天人做一个好榜样。这就是说生活受用程度上有差别。我们看到许许多多的佛菩萨,在中国应化示现,都与经上的教训相应。真正能看破、放下,过著极其简单的生活方式。
这是真实大慈悲的显示。教导我们预防在菩提道中堕落,所以‘不受福德’这一句经训我们要牢牢记住,一生要依教奉行,不敢违背。
(四)
我们大家既然已经发心出家,当然是不容易的。觉悟的人就不应该再造罪业。可是我们毕竟还是凡夫,八识田中含藏著无始劫来的恶习气,遇到恶缘很难保持不堕落。因此要时时刻刻提高警觉,远离恶缘。佛教菩萨在六度中,特别重要的是行布施。也就是要舍,要放下。其次是忍辱波罗密。特别是对于物质生活一定要能坚忍,永远过著清苦的生活。世尊教诫子弟,‘以苦为师;以戒为师’。这些教训都是保障我们在菩提道上远离恶缘,而不至于堕落。特别是接受供养,在世尊那个时代,出家人接受在家信徒的供养,只限于简单的生活必需品:饮食、衣服、卧具、医药,所谓‘四事供养’。今天的社会由于科技发达,一般人生活水准提高,金钱财物的供养多了,这是非常可怕的事。
我们看到许多例子,初出家的时候没有人供养,手里没有钱财,还有道心。等到供养一多,生活享受奢侈了,道心没有了。贪、嗔、痴、慢,无始烦恼不但是现前,而且是加速度的在增长。他怎么不堕落?谚语上常说‘地狱门前僧道多’。这话是有原因的,不是随便说的。因此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信徒对我们的供养,我们要知道保持简单的物质生活:衣服穿得暖,吃得饱,有一个小房子可以遮避风雨,就足够了。道场是为弘法利生用的。建立一个大道场,目的何在?过去丛林寺院就是佛教大学,提供四众同修研习、修行的场所。道场多半是国家建立的,也有大富长者捐献供养的。
所以,一般道场有山有田地,也就是有恒产。这些山林、田地可以租给农夫去种植,寺院向他们收租,这是道场生活的来源。绝不靠信徒的供养,也没有化缘募捐。住在这个道场,心安理得,随缘而不攀缘。不但没有超度的事,连一般法会都很少,一年偶尔有一两次法会。那是真正修行道场,那是在农业时代。
弘法利生,就是要帮助一切人破迷开悟,帮助一切人改善他的生活。给予他智慧,帮助他从烦恼、充满种种压力的苦难生活中,解脱出来。过一种像佛菩萨,充满大智慧的真实幸福美满的生活。这叫做弘扬佛法,这才是真实的修持。现代科技、资讯发达,交通便捷。因此,现今道场的形式,不再是庄严的硬体建设,而是利用现代科学的工具,用广播、用电视、用录音、录影,用CD来传播大乘佛法。由此可知,信徒们对我们的供养,除了让我们保持极简单的生活之外,都要用来弘法利生,也就是帮助一切人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才不造罪业,才能免于堕落。
出家人是不是要做这些事呢?不可以的。如果存心一定要做这些事,那就是攀缘心,对于了生死出三界产生严重的障碍。信徒对我们的这些供养,我们要以随缘的心来看待。真正要懂得像古代庞居士所谓‘好事不如无事,多事不如少事’。真正学佛,一切都是诸佛菩萨的安排,自己不要加一点点意思。这样才如法。所谓‘如法’,就是时时刻刻保持自己的清净心,保持自己的正念。
念佛人保持这句佛号不夹杂、不间断。信徒多的供养,我们要看做是他委托我们替他做善事;委托我们替他修福。如果我们将这些钱财用之不当,不但他没能修福,我们造了很重的罪业。这是不可以不知道的。
遇到大的因缘,我们也不能消极的去做自了汉。譬如说,念佛人已有能力生死自在,可以随时往生了,现在有位信徒,有一个很大的因缘供养。这就是佛菩萨要你再多住世几年,因缘成熟,要多利益一切众生,所以也不能拒绝。你若想:我就走了!你是可以走,但是有失慈悲。所以,请佛住世,请善知识住世是有一定条件的,不是口头说说的,这些我们都必须明了。明了之后一定要依教奉行。这样虽然多住世间几年,对于往生净土绝无妨碍。这就对了!决定不能在这个地方起贪、嗔、痴、慢。这是你们发心出家,我见到的一些事实。这些事实,那些是有利的,那些是有害的?我不能不告诉你,才不负我们大家在一起同参共修一场。
(五)
在这几天讲席中,我们深深体会到世尊真诚、恳切的教诲。佛弟子一生中,如果能领略几句,正如同经上所说的四句偈,一偈、半偈,一句、两句,毕生都受用无穷。
不仅在佛法中我们见到,像古来的祖师大德,他们修行、证果,往往只得力于经论中一、两句的开示。我们回头再看世间法,古来建大功、立大业者,往往也是得力于前人的几句教训。像汉朝的张良,就是一个很明显的成功例子:他得到老人赠送的《素书》,以后帮助汉高祖建功立业,也只得力于这本书里的几句话而已。由此可知,世出世间真正成功的人,修行证果的人,在于他能深深的领会,能实践笃行。这是世出世间修学成败的关键。我们不能不知道,不能不记住。
凡是败坏修持的,不是别的,就是自己无始劫来的习气,与现前的恶缘。现前的恶缘就是世间种种物欲的诱惑,使我们的烦恼习气增长,而败坏了修持的功德。甚为可惜!世尊在经论上苦口婆心的教诫我们,无非是时时刻刻提醒我们,教我们提高警觉,小心预防。所以,修行人能成就的第一因素,就是他能克服烦恼,也就是《金刚经》上所说的‘降伏其心’。
佛在《金刚般若》上告诉我们‘无住生心’,这是重要修行的原理原则。所以‘非相、非非相’,就是教我们从初发心一直到如来地,都必须两边不著。‘法’是有边;‘非法’是空边,‘空’、‘有’两边都不能执著。这要怎么做?佛教我们‘应生无所住心,而行布施’。‘无所住心’就是离相、不住相,心里要干干净净、一丝不挂,即六祖所说的‘本来无一物’。‘而行布施’就是不住空。这就是‘空’、‘有’两边都不住。我们一定要深深体会这一句经文的开示而笃行之。
佛告诉我们,‘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这句话很要紧。从小乘初果到大乘等觉菩萨,他们修的是什么?‘两边不住’而已!无论他用什么方法,用什么手段,所谓八万四千法门,原理原则都离不开‘两边不住’。由此可知我们想真正学佛,真正修菩萨道,没有别的,就是学‘两边不住’而已。因为著有,你离不开欲界、色界;著空,你离不开无色界。换句话说,著空、著有都是轮回业;住空、住有就是轮回心。以轮回心造轮回业,如何能出离六道轮回?然后才能知道佛这一句经文的重要性。教我们‘空、有’两边都不住,这是超越轮回,成就无上菩提的不二法门。
(六)
世尊教导我们,无论处在什么样的环境,顺境也好,逆境也好,都必须要‘福慧双修’。不仅是以超越三界,证无上菩提为我们修学最后的目标,其实在现前也应该得到真正幸福快乐美满的生活。这样因与果才相应。果是美满的,因当然也是美满的。而福慧修行的大原则就是《金刚经》上所说的‘应生无所住心,而行布施’。‘无所住’就是于一切法都不执著。于一切法真正做到了看破、放下,使自己的心里一丝不挂,清净心圆满现前。这就是佛讲‘无住’的意思。
‘而行布施’,布施的含义是无限的深广。佛教我们要以法界众生为对象。我们要全心全力照顾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为一切众生服务,就好比是照顾自己一样。这才能真实的体会佛这两句教诲,真实的体会而去奉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都要很认真的做到尽善尽美。这不仅是自己的享
受,也是布施给一切众生。所谓‘布施’就是给一切众生做个好榜样,让他看到了生羡慕之心,生向往之心,进而发心来学习。
譬如一个家庭,整齐清洁能做得很好,固然是自己的享受,也给邻居做一个好榜样。现在类似这样的情形,中国反而不如外国。我们在美国居住,房间里面人家是看不到,可是房子外面的环境,如果不好好的整理,邻居就要干涉,因为妨碍大环境的观瞻。这都是佛说布施的含义。所以,布施绝不是只拿一些金钱到寺庙里去奉献。这个想法太狭窄了。布施的意思很广、很深。不但是点点滴滴做出来,整体来说,就是为一切众生做好榜样,这就是布施。就像佛菩萨给我们做的榜样一样。这些事我们在讲席里说得很多。学佛要紧的就是要把观念改过来。把凡夫的观念改成佛菩萨的观念;将凡夫心改成佛心、菩萨心;将凡夫的生活,改变成佛菩萨的生活。
总而言之,凡夫起心动念所作所为,无不是为自己,所谓自私自利。而佛菩萨的心,佛菩萨的行为,无一不是为了利益一切众生。我们如果要学佛,就要舍弃自私自利,而发心去利益广大的众生,尽虚空、遍法界的一切众生。这叫‘学佛’,这叫‘觉悟’。为什么世间人不能这样做?佛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性变现出来的。所以,一切众生与自己同体,所谓‘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因而他照顾别人就跟照顾自己完全一样,没有丝毫差等。凡夫做不到,是凡夫迷惑,不知道宇宙人生是自己自性变现出来的,以为真有身外之物。
于是生起爱取有自利的观念,缺乏利他的大心,不愿意做利生事业。凡夫迷失自性,变现出六道轮回;佛菩萨觉了自性,显现出一真法界。其中苦乐的感受完全不同。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迷惑的众生,他的生活圈子很小,总不能超越轮回;而在轮回里舍身受身,活动的范围更小。不仅在中国,在美国也不例外。
我们看到许多人,一生中没有离开他居住的城市。美国一些人看到别人常常到国外去旅行,他们也很羡慕。纵然我们在这个世间有很多的财富,有很大的自由,我们的活动空间,实在讲,还仅限于这个地球。没有办法离开这个地球,进入到太空。由此可知,迷惑的众生是多么苦,而觉悟了的那些圣者,像诸佛菩萨他们的活动空间,小而言之是三千大千世界,大而言之是尽虚空遍法界。我们在《无量寿经》看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他们的活动空间跟诸佛如来是无二无别。
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刹土,他想去就去,想来就来。我们讲苦乐,不用别的做比喻,从这一方面想一想,就能略知一二。这是为什么要学佛,换句话说我们要拓展生活的空间,要在生活空间里得大自在。我们要拓展生命的时间。六道里面生命都很短促,比不上西方极乐世界-人人皆是无量寿。明白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事实,而后你就真正理解为什么要学佛,为什么要成佛、成菩萨。修学殊胜的功德利益,真相是大白了!
(七)
谚语说‘家和万事兴’,《论语》也讲‘礼之用,和为贵’。人生活在世间,不能离开社会,不能离开群众而独自生存。与社会大众相处最重要的就是和睦。所以,世尊与弟子们制定僧团的戒律,也就是僧团公约-‘六和敬’。这是人人都必须遵守的。
佛门同学,四个人共住,就称为一众(一个团体)。如果四个人都能切实遵守六和敬,这个团体就叫做‘僧团’。所以,僧团最少的是四个人,多则没有限制。我们在经论中看到,世尊当年在世,他的僧团是一千二百五十五人。这是一个大的僧团。无论团体大小,都必须遵守这六条守则-‘六和敬’。六和敬第一是‘见和同解’。也就是现代人所讲的建立共识。这是和合团体的基础。佛教团体修学的目的是明心见性,以此为生活追求的第一目标。人人都是追求明心见性,他们的见解是相同的。净宗的同学,大家所追求的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证无生法忍。
世间一般公司行号,从老板到员工,大家追求的是利润。如何能把生意做好,如何能赚钱,使大家都能分到利润-这也算是共识。共识能生成功最要紧的条件就是团结。谚语所谓‘三人同心,其利断金’,说明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成功。世出世间法都不例外。有了共识,怎样能把工作做好,那就是要守法。第二、‘戒和同修’。戒律就是现代人所说的法律、法则、规章。佛为我们制订的戒律,我们要遵守。我们的生活没离开世间,所以世间的法律也要遵守。这里面还包含著风俗习惯、道德观念,都必须要遵守,才能达到社会的和谐繁荣。如果是公司行号,它有章程,有办事的细则,自老板至员工,人人都必须遵守的。所以‘戒和同修’就是培养成就守法的精神,而能在日常生活中真正做到-守法不犯法,守规矩不犯规。人人都能守法、守规,这个团体必定是兴旺的气象,那有不成功的道理!第三、‘身和同住’,第四、‘口和无诤’。这两条都是‘戒和同修’的具体表现-大家在一齐共事,在一齐同修,没有异见、没有争执。第五、‘意和同悦’,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充满法喜。无论是私生活,或是团体共处,都能欢欢喜喜。欢喜心是快乐幸福的泉源。这是现前就得到的。第六是‘利和同均’。‘利’就是利养,也就是今天所讲的物质生活。这些享受是平等的。在僧团里,无论是老师、学生,或者是住持方丈和尚,一直到寺院里的清众,衣、食、住、行待遇都是平等的。如果在私人公司行号里,利润一定是由于你的工作,给予合理的报酬,这就是‘利和同均’。当然工作性质不相同,职位不相同,而不像僧团里,是完全平等、绝对平等的。在世法里,分配合理,就是均等。
一个道场里遵守‘六和敬’,就是如法的僧团,即得诸佛护念,龙天保佑。在世间法里,如由四个人以上组成的家庭,能遵守世尊这六条守则,这个家庭就是‘和合僧团’。公司从老板到员工,上下也能遵守佛陀的教导,这个公司就是‘六和敬的僧团’。凡是六和敬的僧团,一定得到佛菩萨、善神的庇祐,一定非常兴旺且是成功的!我们应当要记住,要认真努力的去奉行。
如果我们的见解、想法、看法跟大众不相同,这就是‘见解不和’。若见解不和就应当退出这个团体,而不妨害这个团体。这是正确的。因为妨害一个团体,不但自己得不到利益,而且是‘破和合僧团’。破和合僧团的罪过很重!在佛法里说,即是破坏大众的道心与大众的修行证果。在世间法的公司来讲,就是破坏大众的幸福与利润。造这样的业,果报可想而知。障碍别人应该得的利润,果报就是自己得不到利润;障碍别人生活的幸福美满,自己就得不到美满的生活。因果报应,丝毫不爽。这是真理,古今中外永恒不变。不可不知!
(八)
佛在经典中告诉我们,财富与功名富贵是果报,而修财布施是因缘;聪明智慧是果报,法布施是因缘;健康长寿也是果报,无畏布施是因缘。
世间没有一个人不希望自己拥有财富、地位,聪明智慧,与健康长寿。但是他不知道修因。没有‘因’,那里来的‘果’?所以我们要想得到如意的果报,一定要知道修因。善因一定得善果;恶因一定有恶报。因果的道理,是真理,是事实。诸位细读《了凡四训》,就能有相当的认识与明了。而后才知道如何修因而感得圆满的果报。我们看到现前世间有不少富贵之人。可是仔细观察他,似乎他并没有过人之处,好像是一个平凡的人。为什么他在社会上拥有崇高的地位?拥有大量的财富?世间人往往看到这个现象,觉得不平。认为老天爷不公平,我的智慧、能力都比他强,为什么我得不到地位与财富,过著贫穷困苦的日子?这是世间人只看到眼前,没有看到过去与来生,所以才有不平的感触。
如果一个人能看到过去、现在、未来,他的心就平了。为什么呢?这一生中所得的富贵,原来是他前生所修的善因;这一世虽然有智慧,有能力却贫穷潦倒,是前世没种福。所以,修什么因得什么果,正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其中的报应,丝毫不爽。也许有些人问,我过去生中没有修财布施,这一生中能不能得一些财富,满足自己的物质生活呢?答案是肯定的。知道这个道理及事实真相,现在开始认真努力,如理如法的修学,几年之后果报就会现前。《了凡四训》就是我们最好的证明。
其实世间像袁了凡先生这样修行,而获得果报的人很多。只是了凡居士把他自己修因所得的果报写出来;还有许多像了凡先生一样,甚至于果报比他还要殊胜多少倍,这些人没写出来。如果我们细细去观察,古今中外这些果报的事实都在眼前。可见得这桩事真实不虚。因此,我们不必羡慕别人的富贵,要紧的是开始认真的修学。
如果不知道积极的断恶修善,纵得富贵也是很难保持的。自古以来,享富贵的人家,能保持三代的就很稀少,甚至于一生都不能保全。这样的事在现前的社会里我们看到太多。某人发达了,积财亿万,地位崇高,没过几年他倒闭了;他犯罪被判刑了。其中的因果非常复杂。一时的发达是他前生种善因的果报现前。他不能保住,是愚昧无知,狂妄造作罪业所致。所以,败亡往往只在眼前,这是多么的可惜。这些现象就是我们最好的教训。
我们见到成功的人,要向他学习;见到失败的人,要认真反省,决不能走他错误的道路。这就是真正的聪明人,懂得断恶修善,积功累德,创造美好的明天。要是眼光更利的,看得更远的,能接受世尊的教诲,‘修福而不受福德’,也就是我们尽心尽力的修福而不享福,那这个福报就大了!为什么修福而不享福才是大福呢?佛门常讲‘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以这个功德求生净土,必定增高品位,早日成佛则是无比不可思议的福德。如果享福,则不容易超越三界。享福如果还继续不断修福,来生可以获得人天福报;若享福而不能继续修福,那很可能这一生寿命到了之后,来生就不能再得人身。这是佛在经典中常说的‘可怜愍者’。我们要知道警惕,要认真的在佛法中学习,使我们自身、家庭、事业,样样都能美满,而真正能求得事事如意。这在佛法中是可以得到的。所谓‘佛氏门中,有求必应’。关键就在合理合法,如理如法必能求得!
(九)
‘佛’字是觉悟的意思。学佛就是学觉悟,即是‘破迷开悟’。觉悟的心就是菩萨心;相反的迷惑颠倒的心就是轮回心。以轮回心修一切善法,都不能出轮回。纵然得福报,像经上讲的三界六道之中,福报最大的无过于大梵天王;大梵天王还是凡夫,没有办法超越六道。福报享尽了,还是会堕落,轮回。这是不究竟的。
学佛要有一个觉悟的心。觉心就是清净心。所以,学佛的人必须时时刻刻保持清净心。清净心就是觉心,心地里没有疑惑、妄想、分别、执著,以清净心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无论你从事任何行业,处事待人接物,皆是在修清净心,保持清净心,这就是菩萨所修的‘六度万行’。可见得菩萨行并没有离开生活,就以自己现前生活方式及工作中,修成圆满的菩萨行。并不一定要换生活方式或工作环境,那就错了!那不是大乘佛法。
大乘经论中常讲‘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我们要深深体会这个意思。生活方式、工作性质、工作方法不同的人,也都可以圆圆满满的修菩萨行,成就圆满的菩萨道。这样才显示出理事、事事无碍。‘菩萨心’是真诚、清净、慈悲;‘菩萨行’是离一切相,修一切善。现前即得幸福、美满、快乐。菩萨与凡夫的差别,在于凡夫只顾自己;菩萨则念念帮助一切众生,为一切众生服务。虽然勤劳的工作,心里不著相,不分别,所以是‘作而无做;无作而做’。也就是说,虽然做了,心里则若无其事,所以他的心永远是清净、光明的。这是菩萨跟凡夫不同之处。
凡夫做事总离不开分别、执著;有修、有得。只要有此念头,就是迷情、执著。凡是离不开迷、情、执,就决定不能超越轮回,因而不能修行证果。不要说是大乘果位,连小乘初果也没份,就是念佛也不能往生。念佛人往生的条件就是身心清净。心对世界,对六道里若还有丝毫情执而不能放下,就不能往生。这一点是真正希望往生的人,不能不知道的。至于三界六道里的生活与超越三界之外的生活,有什么不同,我们必须很透彻的理解,而后才能把轮回舍掉,直取佛菩萨的成就!
人要是不能离开三界,他的生活范围,就局限在六道轮回之内,生活的空间非常小,当然他生活就很苦。譬如大梵天王,他是六道里生活空间最大的,但是不能超越六道。我们今天得人身,在六道里就更可怜!我们生活的范围不能离开地球。如果是畜生道,譬如人家养的一条狗,它的生活范围不能离开一户人家。你就晓得,在六道里,层次愈低,生活范围就愈小,就愈可怜!这是佛为什么教我们要成佛,成菩萨的道理。目的就是扩大我们本有的生活空间。
我们这一生有把握,有可能成就的一桩大事,只有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生活的空间就像《无量寿经》上讲的尽虚空遍法界,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十方诸佛刹土,想去就去,想来就来,那多自在!在六道里总免不了‘舍身受身’的生死果报,真是苦不堪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即得无量寿,永远没有生死,身体的相状随著一切众生的意念而起变化,就像《普门品》里所说的‘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孙悟空能有七十二变,世间人羡慕不已,诸佛菩萨的变化无量无边,不是一切人思惟想像能得到的,还有殊胜的果报与幸福的生活,我们为什么不要!如果真的希望得到,那就必须将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以清净心‘老实念佛’。这一生一定成就,绝不空过!
(十)
念佛人为什么不能往生?这是很重要的问题,也是个大问题。古德说,念佛法门乃是万修万人去的法门。为什么我们所看到的一万个念佛人,难得有两、三个往生,原因究竟何在?是不是古人看错了,说错了?其实古大德没说错,也没看错。念佛求生却不能生净土,原因都在自己。归纳其因素不外两大类:一、是对于净宗的理论、方法和境界并不清楚。修学时有怀疑,有夹杂,有间断,于是功夫不得力。二、虽然对于净宗的理论、方法与境界相当明了。但是没有彻底放下世缘,于是临终时产生了阻力,障碍往生,非常可惜!
世间流通的一本书,古本称《饬终津梁》,后人以白话文重写,改称《饬终须知》,一般人都能看得懂。这本书最重要的就是教念佛人临终的时候,家亲眷属最好能避开,以免触动亲情,而把希有难逢的因缘障碍住了,真是可惜!由此可知,几个人能保证临终没有障缘!不要说过去生,就是这一生,我们与众生结的恩恩怨怨,实在太多。这些冤亲债主,时时刻刻心存报复,所以处处有魔障;自己修行功夫要不是真正得力,临终往往被他们障碍,造成极大的遗憾。
因此,平时我们必须成就真实的功夫,才能超越障碍,达到往生净土的目的。这其中最要紧的就是‘觉悟’。要认识娑婆世界、六道轮回真正是苦,决定不能再住,决心要离开。认识念佛往生极乐世界,是真实的成就,是究竟离苦得乐,是我们一生了生死出三界,不退成佛的不二法门。要真正相信这一生中一定可以证得;把身心世界一切放下,让自己的清净心显露,清净心中一丝不挂。
世间人所贪恋的财富、功名、富贵、地位、权势,物质和精神种种享受;乃至于亲情,全是魔障。不能不舍弃,不能不放下。这样对自己求生净土就没有障碍。
倓虚法师的《念佛论》后面,记载倓老亲眼看见的几个往生的例子,我特别节录出来,再附上老法师在佛七中的开示。其中有谛闲老法师的两个徒弟,一位参禅的、一位念佛的;还有老法师早年在头陀寺当住持的时候,寺庙里一只大公鸡念佛往生的事迹。这是近代往生真实的事例,合印小册子流通。我们仔细观察这几位善知识,他们走得为什么那么潇洒自在?没有别的,就是他们真正把世缘放下。所以,不仅预知时至,而且没有病苦,有站著走的;有坐著走的。这真是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大事因缘’。绝对不是三界中大梵天王能相比的。我们要认识清楚,真正发愿,以这几个人作榜样,向他们学习。他能成就,我为什么不能成就!一定要把自己不能成就的原因找出来,消除掉。看看人家成就的原因何在?我们一定要学习,一定要具足。这样我们才能在这一生,决定得生净土,圆满成就佛法中所谓的‘大事因缘’。
自己成就必定能感化众生,所以自行就是化他。身教-现身说法,比言教的效果大很多,能令一切亲见者与听闻的人,生起觉悟之心;生起念佛求生的大愿。这样的功德真正是无量无边,福、慧自然都在其中。
(十一)
同修们常常提出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要如何避免,现代日见频繁的灾难?这问题是每个人都感到迫切需要解决的。我们学佛的人,对于佛法稍稍有粗浅的认识,都能‘深信因果’。其实世出世法都不出因果定律。俗话常说,‘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我们在一生中,会遭遇什么样的困难,也是命中注定的。
我初学佛的时候,朱镜宙老居士告诉我一桩往事。他说,1932年‘一二八事变’的前三个月,当时他还很年轻,在苏州一家银行里担任经理的职务。平常没事,就与几个好朋友在一起聚会。其中有两位是中国人讲‘走阴差’的,也就是通灵的人,就是夜晚时,他要到阴间城隍处当差办事。在闲聊时,这个朋友有一个疑惑,说最近上海城隍送了一批生死簿过来,他是接办这桩事的。他翻阅生死簿,感觉很迷惑。其中名字都是五、六个字的?中国人的姓名纵然是复姓,有四个字的,但是没有五个字的。然而送来一大堆名册都是这类的,令人大惑不解。朱老居士等人听了也想不出原因来。过了三个月之后,日本人在上海发动‘一二八事件’。在这次战役里双方都有很重的伤亡。这才恍然大悟,才知道那一份生死名册,就是当时在上海战争中阵亡日本人的名册。
在阳间,当时苏州是县,上海是特别市(院辖市)。但是在阴间,苏州都城隍就像是省主席(省长),上海还是县。所以,上海那边有什么事发生,都要来向苏州都城隍报告。于是朱老居士告诉我们,世间人在一生中纵然遇到灾横,都是命中注定的。换句话说,即使是在战争里死亡的也是命中注定的。你看,战争还没有爆发,三个月之前就把应该在这次战役中死亡的名册,早就送到苏州都城隍那里去了。这全是事实,绝不是他编造的故事。由此可知,我们一生中的际遇,纵然遇到横逆也是命中注定的。
命中注定的灾难,可不可以幸免?答案是肯定的,决定可以消灾免难。所以,消灾是因为你有灾才消,消灾免难有它的理论与修学方法。灾难之‘因’,是过去生中所造的恶业,这是无法消除的。可是业因要形成果报,当中一定要有‘缘’。‘因’无法消灭,但是‘缘’控制在自己手中。所以佛法讲‘缘生论’,不讲‘因生’而讲‘缘生’,就是缘我们可以控制。如果不希望恶的果报现前,我们在这一生中必须把恶缘断掉。
我们提倡‘四好’:存好心、做好事、说好话、做好人。这就是消灾免难,改变命运的具体修学法,就是‘断恶修善,积功累德’。这才是真正杜绝恶缘,使恶因没有机会形成恶果。这是合情合理的说法,当然也是事实。可是必须知道,如果不能超越三界,只在这一生把恶缘堵住,使恶的因不起现行,来生能不能再一次的把恶缘消除!要是没有把握,恶业的果报还是有可能会遇到,所谓‘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何况果报通三世,未离三界,决定不能避免。
要想永远断绝恶业的果报,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超越六道轮回’。超越六道轮回对凡夫而言,唯一可行的就是‘念佛求生净土’。由此可知,念佛必能消业;念佛必能转业。因为超越三界是第一等的大事,小小的消灾免难都变成小事。大的业能转;小的当然不必提,一定就附带转了。由此可知,真实的结论是‘净念相继’,‘老实念佛’就能消一切灾,免一切难。这是最有效的修行方法。所以,念佛人不必再用其他的方法:如拜梁皇,拜水忏,打水陆等等。正如慈云灌顶法师所云,极重的恶业,所有一切经忏都消除不了的,最后这一句‘阿弥陀佛’净念相继,就能把它消除。从消灾来说,念佛的力量超过所有的法门。如果能够深信不疑,依教奉行,这人就真正有福。有福的人必是逢凶化吉,遇难呈祥。李炳南老居士教人念佛求生净土,是唯一彻底的消除灾厄之法。
(十二)
悟泓师近日读美国布来恩-魏斯医生写的《生命轮回-超越时空的前世疗法》(中文译本),内容是说他用催眠的方法给病人治病,收到很好的效果。他发现近代有不少的病人,患了严重的忧郁症,一切医疗药物都不能得到治疗效果。于是他用催眠的方法,追溯发现病人的忧虑、恐怖、不安等等症状,与他过去生中所造的业有密切的关系。这种催眠的方法可追踪到过去一世、二世、能追踪很多世时,发现他所造的业因,与现前的疾病有密切的关联。他把原因找到了,告诉病人。病人了解之后,就能看破。而后他的忧虑、恐惧、不安都放下了,所以不需要医药,无需要医疗,他的病就治好了。这医生用这种方法治好了许多病患,于是写出他治疗这些病例的报告-‘超越时空的前世疗法’。
泓师告诉我,书上所说的与佛法所讲的‘因缘果报’,丝毫不爽。因此,这位医生对于因果报应深信不疑。他不但相信‘因果报应’,也相信‘轮回’的事实。其实他所发现的只是当然的事相,其所以然的原理,他还是没有发现。他只知道有因果报应,有轮回,而轮回是怎么来,这个问题他无法突破。古印度,许多高级的宗教家,他们皆有很深的禅定功夫,所以对于六道里的情况相当理解,看得很清楚,很明白。然而轮回究竟是怎么回事,怎样产生的?他们始终也没有能克服。而释迦牟尼佛示现在人间,实在也就是因为这一个因缘。所谓‘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换句话说,世间人可以解决得了的,用不著佛菩萨再来;世间人实在无法解决的,佛菩萨则不能不出现在世间,帮助大家解决问题。所以,真正的答案在佛家经论里。
佛告诉我们六道轮回的真相。世间这些人用催眠的方法,还不算是第一手的资料;真正禅定功夫见到的是‘现量境界’,那才是第一手的发现。说到定功,世间人的定力比不上阿罗汉;阿罗汉的定力比不上菩萨;菩萨的定力当然比不上佛。所以,佛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全是现量境界。也就是说,是他现前的境界,而不是推想,不是比量得来的。
佛告诉我们‘因缘果报’的道理,完全是真实的。明白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事实,我们的心自然就平了、定了。无论处人,处事;无论家庭、事业、朋友;或者是顺境、逆境,一切恩恩怨怨都与前世有密切的关联。如果我们都明白,自然就看淡了,也就‘看破’、‘放下’了。能够再进一步修学佛法就不难获得清净心。如果有缘遇到净宗法门,以清净心念佛,一定能得到‘一心不乱’,自在往生,不退成佛。此中关键就看世人有没有福分遇到大乘佛法,修学净宗法门。这也是《弥陀经》上所说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所以能深信‘因缘果报’,可以说是修学佛法良好的基础。这是我们应该要鼓励的。
(十三)
有一些同修,在日常生活里面对境界时,不知该怎么办?其实这就好像平时熟读兵书而在战场上不会打仗一样。问题出在那里?就是俗话说的‘食而不化’。平常经论看得多、读得多,也念佛、也参禅。但是就不晓得怎样过日子,怎样去工作,不知道如何处事、待人、接物。也就是说,他所修学的在生活上完全用不上。对于佛在经论上所讲的道理、原理原则,他没能透彻的理解与消化。
我们一般人讲‘消化’,即是佛法里讲的‘消归自性’。能消归自性就得受用,就能完全运用在生活上;不能消归自性的话,实在讲没有用处。这是李老师从前讲的读死书。读死书的称为‘书呆子’;死学佛的就变成‘佛呆子’。这样的修学不是经论有问题,而是自己修学的态度与方法出了问题,必须知道如何去修正。修正的方法:第一、对经典的理论,修学的原则,以及一切的境缘,都要清楚、明了‘境’就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第二、一定要应用在日常生活中。
《金刚经》一开端,释迦牟尼佛就示现给我们看。其意义极深广,一般人确实很不容易看得出来。世尊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其中无量劫来的修因证果,都能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如穿衣、吃饭等等。正是《华严经》上所讲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是一桩事。比如穿衣,世尊就能将它从初发心到证得究竟圆满佛果,在这一事相上表现无遗。这是真正不可思议。
说得更详细,更明白的是《华严经》里‘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这五十三位善知识跟释迦牟尼佛表演的没有两样,也都是把他所修所学的理论、方法完全应用在生活上。所以,活学活用,显示极高的圆满智慧,才能得大自在。我们学佛要在这个地方学。净宗学会成立之后,我们在行门上订了五门功课,也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必须遵守的五大纲领。也就是《观无量寿佛经》里的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菩萨的十愿。我们要能把这五条纲领应用在日常生活中,依照这个架构,把经论中的道理、教训,填补在这个架构上,那就是真、善、美、慧的人生,而达到生活最高的艺术境界。这是佛法给予人们最高的享受。就是经上所讲的‘住真实慧’,‘惠以真实之利’。
(十四)
倓老法师《念佛论》里,近代往生的三个例子。以及他在香港佛七中的开示,他亲眼见到念佛往生的例子。这是佛法里‘三转法 轮’中的‘作证转’。我们见到、听到、不能不承认。早年在台湾,有台南将军乡的老太太,念佛站著往生。台北李济华老居士预知时至,为大众讲了一个半小时的开示,与大家告别,下台之后在客厅沙发上坐著往生。现在旧金山的甘老居士,当天参加念佛会亲眼所见。
我们特别节录出这几位近代往生的实例,其中每一个人都走得那么自在潇洒,真正让学佛的人羡慕不已!我们也想有他们的成就,这是真实的成就。绝对不像世间功名利禄的成就,都是虚妄不实在的。就像《金刚经》上所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决定不实。唯独念佛往生是真实的成就,是无与伦比的成就。学佛的人,尤其是念佛人,不可以不知道,不可以不求取。
这些往生的人看起来都是极平凡之人,他们能做到,我们为什么做不到?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菩萨,就是作佛。这的确是‘当生成就的佛法’,‘希有难逢的因缘’。希望大家不要错过这个机会,而在这一生中同生极乐国,将来大家都能在西方净土聚会。以西方净土为我们共修的道场,进一步向尽虚空遍法界一切有情众生,作弘法利生的工作。帮助弥陀、帮助诸佛如来接引一切众生。我们这一生就过得真正充实,真实的意义与价值。
如果不能往生,不要说是得到世间的功名富贵,即使得到佛法里的禅定智慧也都是空过的。原因是不能超越六道,则免不了长劫轮回。这个事实是我们应当警惕、觉悟的。看清楚了这两个世界,谓之‘看破’。而后自然能舍娑婆取极乐,这才是‘住真实慧’,才是‘开化显示真实之际’,才是‘得真实的利益’。佛在经上这样教导我们。这些往生的大德,做出最好的榜样,为我们证明佛所说的完全是事实,决非虚妄。我们应当自己认真努力修学,并且要把这些事实多多的说给别人听,让大家都了解这事实的真相,让大家都能发心求生净土。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十五)
近来有人提出《无量寿经》会集本的不妥当,而主张修学应当采取原译本。这种说法我们听得很多。梅光羲老居士在夏莲居的会集本序文里已说明得很详细。梅老居士在儒学、佛学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在佛法修行上也确实有成就,算得上是一个有功夫的人。在当时的在家居士当中,号称为‘南梅北夏’,普遍受到佛教界的推崇与尊敬。‘南梅’就是梅光羲居士,‘北夏’就是夏莲居居士。
《无量寿经》的第一次会集,是宋朝王龙舒居士。而王居士的会集本早已收在《大藏经》中。明末莲池大师作《弥陀经疏钞》,其中引用《无量寿经》的经文,有不少就是取材于王龙舒的会集本。由此可知,这个会集本是被历代祖师大德所尊重的。他会集的本子的确有瑕疵,所以印光大师对他有所批评,但并不是说不可以会集。后来魏源居士的会集本,确实是比龙舒居士的本子进步很多,但是仍有瑕疵,所以也不是善本。这才引起夏莲居居士做第三次的会集,希望能将前人会集的瑕疵都改正过来。所以,这个本子会集出来之后,得到当时慧明老法师的印证,又得到慈舟大师采取这个本子在济南讲过,而且为这个本子做了科判。这些资料我们都已经把它翻印出来。并且为了一些对会集本不太了解的人,我们特地将五种原译本、三种会集本,再加上彭际清的节校本-这是现存《无量寿经》九种不同的版本,把它印在一起,便利同修们参考。希望启发同修们对于净宗的信心,能放下万缘,一心念佛,求生净土。这是我们真正弘扬净宗的目的。
如果认为会集有不妥之处,五种原译本俱在,欢喜采用那一种本子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因为经本是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的。真正往生一定要靠深信、切愿、老实念佛,能念到大势至菩萨所说的标准-‘净念相继’,往生就决定有把握。
我们看到古今念佛自在往生的人,细细地去观察他们的功行,实在就是他们真正做到了净念相继,不怀疑、不间断、不夹杂。大势至菩萨所说的‘净念相继’跟世尊在《金刚经》所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实际上是同一个境界。‘净’就是应无所住,若心有住就不净了;‘念’就是而生其心;‘相继’就是功夫不间断。符合《金刚经》上所说菩萨修行最高的原则。因此,我们看到真正的念佛人,有念三年五载功夫就成就了,能预知时至,来去自如。这是真实的成就,是念佛人应该记取的。
我们看到这么多往生的实例,应当坚定自己的信心。对于经典的批判,那是别人的事与我无干。只要这一生决定得生净土,自在往生,我们念佛的目的就达到了。至于应不应该会集,如果我们还有这个念头横在心里,便是夹杂,便是障碍,是应该舍弃的。我们不能因为一些人的争论,障碍了自己‘净念相继’,那就太可惜了!如果我们遇到这些言论,只以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对待他就好了。念佛人要求的是‘一心不乱’,不以一切境界动摇我们的清净心。善导大师在《观无量寿佛经》〈上品上生章〉里有明白的开示,足以帮助我们建立信心。
(十六)
近代在东方与西方,有不少人用科学的方法证明人类的确有前世。有前世当然就有来世。自古以来,东西方有许多很准确的相命法,根据数理推论一个人一生中的穷、通、祸、福。这些不但有理论依据,而且是事实的真相。从个人、家庭,乃至于整个社会的变迁、吉凶祸福都不难预测。对于这些事理讲得最清楚、最究竟、最圆满的,无过于佛经。
佛在经上为我们所说的,完全是现量境界,跟世间人的推算不一样。世间人是根据理论、数学,都是属于‘比量’。‘现量’则是由甚深的禅定。以禅定的功夫突破了空间,所以能见到过去、未来,是亲眼所见的。佛菩萨有这个能力。佛告诉我们,如果能修禅定,能恢复自性清净心,我们也有这个能力。佛说这是一切众生的本能。因为我们的心失去了清净,所以这个能力暂时被妄想、执著障碍住,而不能现前。只要我们离开妄想、执著,能力就恢复了,就能见到宇宙人生的真相。唯有彻底觉悟、明了的人,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才能真正了解自己与一切人、事、物的因果关系,才知道怎样在世间与一切众生圆融相处。避开一切不必要的冲突,获得和睦、共存、共荣,幸福快乐美满的人生。
这不是迷信,是真实的智慧,是一个学佛人念念所希求的,念念希望得到的。学佛的人很多,这个愿望为什么得不到?就是用‘攀缘心’。我们念念希求、念念希望得到,这念头就是‘攀缘心’。‘攀缘心’是真正的障碍。所以,我们有愿、有求,但是不能有‘求愿之心’,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
离开一切愿求的攀缘心,我们的心才能得到清净。清净心的作用就是真实智慧,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才能解决轮回生死的问题。正如同《金刚经》所说的标准,决定要离‘四相’。所愿、所求,正如佛门中常说的‘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个‘求’要如理如法。如理如法要是用《金刚经》上的教训,的确是简单明了,就是‘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面对一切法,自自然然就得大自在大圆满。
学佛的困难也就在此。难在我们有分别、有执著,难在我们不能彻底放下,这是修学根本的障碍。我们一定要认识,一定要明了,一定要离开。障碍排除了,我们所期望的,自然圆满显现在面前。其功德、利益是出乎我们意料,不可思议的。佛在经上所说的,句句都是真实语。到这个时候我们也能亲自证实了。这就是所谓的‘信、解、行、证’。
(十七)
世尊在《观无量寿佛经》里讲的‘净业三福’。三条十一句经文,不仅是净宗修学的根本,也是大乘佛法所有一切法门的修学基础。所以,世尊在末后总结说,三福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这句话讲得很清楚,‘三世诸佛’是指过去、现在、未来所有一切修行成佛的人。当然不只是一个法门,而是包含无量无边的法门,都要依‘三福’做为修行的基础。因此这三条非常重要。
实在说,这三条里的大根大本就是第一句-‘孝养父母’。这一句经文意义无限深广。其内涵就是‘心性的全体’。我们一般人以为孝养父母就是指今世的生身父母,这意义太过窄小,是凡夫知见。而世尊在大乘戒经里,像大家常念的《梵网菩萨戒经》,佛就告诉我们要孝顺一切师僧父母。经曰,‘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诸位想想这样的经文,岂不是圆满的性德!佛说这话是什么意思?佛是看到十法界的事实真相,明明白白。十法界的众生无量劫来互为父子、互为兄弟、亲属。由此可知,孝养父母的范围有多么广大。‘父母’可以包括‘上自诸佛,下至一切众生’,这才真正做到了尽孝。以上是从事上说。
从理上讲,特别是中国的‘孝’字,上面是‘老’字;下面是‘子’字。是‘老’与‘子’合起来的。让我们体会其中意义,‘老’是上一代;‘子’是下一代,它的意义是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体的,决定不能分割,决定不是二体。上一代还有上一代,过去无始;下一代还有下一代,未来无终。无始无终是一个整体,无始无终就是一个自己。这样的义理岂不是真如自性全体的显现。
由此可知,整个佛法的修学,禅家讲‘明心见性’,净宗讲‘一心不乱’,其实就是把‘孝’字做到圆圆满满。圆满的尽孝就是明心见性,就是理一心不乱,也就是圆满成佛。即使是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未破,圆满的性德还欠缺一分,这就是不孝,孝道没有尽到圆满。我们要从这些地方深深体会这句话的教诲,这才是真正作佛的根基。‘净业三福’总共十一句,是以第一句为根本,后面十句都是事修,完成这一句的。这一句就是整个佛法修因证果的总纲领。
学习佛法,不能不把‘孝养父母’讲清楚,落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找到下手之处,也就是孝养父母从那里做起?从孝敬现在的父母做起。‘孝’是理;‘养’是事。理离不开事,事离不开理,理事一如。就事而言,我们要尽心尽力供养父母,使他们的物质生活不缺乏。除此之外,我们要养父母的心,养父母的志。如果我们让父母操心、失望,那就是不孝。譬如我们在学校念书,成绩不好、不守校规、不敬师长、不能善处同学,让父母操心,这都是不孝。在家庭里兄弟、妯娌、亲戚不和,令父母担心,这也是不孝。在社会上,我们工作不认真、不努力,不能尊敬服从长官、领导,不能与同事互助合作,让父母担心、失望,这是不孝。我们学佛,违背了佛陀的教训,不能修行证果,这也是不孝。这些全都包括在‘养’的范围中。‘养’字的范围也是无量深广,这都是我们要明了,要尽心尽力做到的。
孝养父母,‘孝’的理论要清楚,‘养’在事上要做到,尽心尽力就是圆满功德。如果家境清寒,贫贱之家有贫贱圆满的孝养;若家境富裕,富贵之家有富贵之家的孝养。所以,圆满功德不分贫富、贵贱、老少,人人都可以做到圆满。也就是尽心尽力,以真诚心、清净心、恭敬心、慈悲心来修学,就能做到事事圆满。由此可知,心若不真诚、不清净、不恭敬、少慈悲,那就很难做到圆满。理、事都不圆满。三福具体的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就是后面的十句:‘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三条十句若不能尽心尽力去实践,‘孝养’就有亏欠。‘净业三福’若不能认真修学,奠定良好的修学基础,所修的任何法门就很难成就。因为这三条就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所以,学佛的人一定要在‘净业三福’上认真学习,然后参禅可以得定,念佛可以得事一心,得理一心,决定往生见佛。
(十八)
佛在经典中,为我们说明十法界、六道轮回的真相,将其中的因果说得很清楚、很明白。而我们在古人典籍里,笔记、小说中,看到更详细的记载。何况现前看到许多的事实-在我这一生中亲自遇到的,听一些长者们所说的,真正是因缘果报丝毫不爽。绝对不要看到有些人做了好事,没有善报;有些人做了恶事,没有恶报;于是乎对于‘因果报应’的事,就认为是迷信,是无稽之谈,那就大错了!
‘因缘果报’的事理非常复杂,何况果报通三世。我们只要细心观察,这些事实就摆在眼前。一个细心、冷静的人会看得很清楚、很明白,所谓‘不是不报,是时辰未到’。今生做恶而享受富贵的,是他前生所修的福报没享完;今生造恶的恶报没有成熟。今生心善、行善,而穷苦潦倒、生活困苦之人,是他前世‘不善之因’的果报还没有受尽;而今生所修的善心、善行,还没有成熟。这些事,如果细心观察是不难见到的。即使是出家修行人也不例外,我一生中遇到两三位,修行很认真,持戒很严,功夫也都还不错。可是往年造作的一些罪业,果报依然是不免。也就是说,他造了很重的罪业,而所修行的功夫抵不过他的业障;所以有种种病苦的折磨,生活、修行都不得自在。由此可知,小小的恶行都有恶果;小小的善行也有善果。绝对不可‘以善小而不为,以恶小而为之’。那又错了!对于六道、十法界的事实真相了解得多,认识得清楚,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自自然然就知道收敛了。
谚语所谓‘举头三尺有神明’,这句话也是真实不虚,绝非耸人听闻。古人所说的句句都是事实。今生生活困苦,虽有善心、善行而不得志,要知道眼前所受的是果报,‘因’是过去生中所造的。不可以因行善没有得到善果,就退心了,就灰心了。不要以为别人作恶,却得大富贵、大安乐,须知那是他前生所修的善报。因此,我们不羡慕别人的富贵,也不必自己懊丧,应当振作精神,深信佛陀的教诲,深信因果、断恶修善、老实念佛、求生净土。这是人中上上之人,无与伦比!功德、果报,真实不可思议。
(十九)
古今社会制度不同,若论利弊,我们仔细观察,确实古代的制度要比现代社会利多弊少。现代的民 主制度不能说不好, 民 主制度是所有制度中最好的。但是民 主制度要达到正常的运作、效果,必须要建立在高度的伦理道德基础上,建立在人人守法的精神上,这个制度才能发挥它的优点,带给社会美满的效果。如果伦理道德与守法的观念精神都缺乏,甚至完全没有,则 民 主制度就变成一盘散沙,形同无政府的状态,如此绝对不是人民之福。这是我们必须辨别清楚的。由此可知,中国古圣先贤与佛家都非常重视‘伦理观念’。
中国古代大家庭的优良传统,在顾炎武的《日知录》里记载的很多。其中的张公艺先生九世同堂,相当不容易!这么大的家族上上下下几百人。中国像这样的大家庭处处可见,正如《红楼梦》小说所写的。当时的皇帝曾经问他:‘你如何治理家庭,使上下能和睦相处?’张老先生很有趣味,写了一百多个‘忍’字送给皇帝,皇帝看了也笑著说:好!顾先生说:‘美则美矣,而未尽善也!’要怎样才能做到尽善尽美?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所以古人说,能理家就能治国。家有纲常、有纪律、有法度,所以中国人常说‘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古代中国大家族的家规确实非常完善而严格。治家跟治国没有两样,所以儒家的教育:讲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齐家就是治国之本。春秋时代诸侯之国,当时国家相当于现代的一个都市、乡镇,大国就是现代的都市,小国就是现代的乡镇。诸侯就等于是县市长、乡镇长。‘平天下’就是让世界上的所有国家都能公平相处,这是‘平’的意思。天下诸国相处都能得到公平的原则、共存、共荣,在中国古籍里还是看得到。
现代社会崇尚小家庭制度,过去大家族相处的观念、规矩、法度,以及精神之所在,已被淡忘了。如果我们认真研究,而把它运用到现代工商业的公司、工厂里,进而扩展到政党、政府、国家。那是一个大型的社会,这就是现代的大家族,一定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世人没有留意到,中国人也把这件事情忘掉了,可是世界上还有聪明人,就是日本人。
日本人把伦常、道德、纲纪、法度,这些过去中国大家庭优良的传统,他们都能应用在公司里。从最高的领导人到下级的员工,就是一个大家族,所以他的工商业在全世界能有这样蓬勃的发展,任何国家都无法跟他抗衡。原因在那里?一般人以为是日本的武士道精神,过去用在日本军国主义,现在应用在商场上,这是没错,但不是根本。根本之道还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伦理基础应用在工商团体里,这是他们成功的真正因素,也就是发挥现代大家庭优良的传统、团结的精神,同甘苦共患难,同心协力。过去家族的目标是荣宗耀祖。今天日本工商业的目标是在全世界建立永久良好的信誉。这使我们不能不佩服日本人聪明,不但能保守而且能发扬光大,把传统精神变成新时代的产物。这的确是可大可久之道。
如果日本人再有真智慧,真诚广大的慈悲胸怀,宏观世界能利益一切众生,造福一切众生,那就是佛菩萨再来。如果目标只为自己国家或一个小集团的利益,那依旧是六道凡夫,夫子所谓‘其余则不足观矣’!
(二十)
相宗说‘转识成智’;性宗说‘明心见性’;净宗讲‘一心不乱’,都是修行证果的最高指导原则。如果要圆满达到这个目标,必须破‘二执’。‘人我执’就是六道轮回的根源;‘法我执’就是十法界的缘起。所以,我、法二执要是破了,不但超越六道轮回,十法界也超越了,这样才能契入‘一真法界’。《华严经》所云:毗卢遮那佛的华藏世界,西方净土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都属一真法界。这是大乘法常讲,返本还原修行证果最终极的归宿,也就是真实的大圆满。修行下手处,《金刚经》上的教训非常重要!佛教我们一定要‘离相、离念’,正如经上所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换句话说,从初发心一直到如来地,无论修学那一种法门,都离不开‘离相、离念’的原则。小乘八个位次-四向四果、大乘五十一个位次,都是就离相离念功夫浅深差别而说的。这桩事,世尊在《金刚经》上说得很清楚、很明白,的确是指导我们、做人、做事,生活,幸福美满,自在快乐的最佳方针。贵在我们自己能善巧运用,就是真正的修行。愈是运用得恰当,运用得纯熟,不知不觉就契入佛菩萨的境界,就是‘转识成智’,就是‘转迷成悟’,就是转凡夫的生活为诸佛菩萨的生活。
凡夫的生活是‘六道轮回’;诸佛菩萨的生活是‘游戏神通’。凡夫活动的空间非常有限,而诸佛菩萨活动的空间,乃是尽虚空遍法界。大乘经典里描绘得淋漓尽致,令人叹为观止,仰慕不已。佛告诉我们,这个境界决不是诸佛菩萨的专利,乃是一切众生,人人都有份的。只要自己真正觉悟,真正回头,依教奉行,没有一个不能成就的。而修学的方法,金刚般若所说的是纲领,净宗经论所说的是细目。抓住纲领,依照细目在日常生活中锻炼。这就是诸佛菩萨教我们最捷径、最稳当、最圆满的超凡入圣,成佛之道。
(二一)
自古以来,做人做事最要紧的就是‘诚信’。世间法尚且如此,何况佛法。学佛如果没有‘真诚’,没有‘信’,决定不能成就。佛在大经里告诉我们,‘信为道源功德母’。净宗尤其重视‘信、愿、行’,为成就往生的三个必须条件。在《弥陀经》中,蕅益大师告诉我们,不但经文正宗分明白显示‘信、愿、行’三大段,即使在序分、流通分里也具足了‘信、愿、行’三段。而一切经开端,首先是‘证信序’。由此可知,‘信’于修学弘传是多么重要。中国古人说,人无信则不能立足于社会,这是我们必须明了的。我们对人、对事一定要从‘诚信’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样的道理,我们以智慧观察一桩事,这桩事若是‘善事’,就决定没有疑悔之心,应当尽心尽力去做。世出世间法,克实而论,就是因果的‘相续相’。善因一定有善果,恶因一定有恶报,因果果因非常复杂。所以,佛在华严上说,世界众生是无量因缘的相续相。因变成果,果又变成因,因果循环,因果相续。离开‘因果’,实无有一法可得。我们明了这个道理,知道事实真相,才能体会到‘万法无常’、‘万法一如’。
佛在大乘经上云,‘一切法,相有、体空,了不可得’。我们所见到的相,都是因果的相续相。相续相能持续多久,决定于因缘。因缘相续,果报就相续。譬如以财富来说,每个人都想发财,都想保持财富,而实际上是决定保持不住的,因为一切法了不可得。但是要让财富相续的时间长一点,可不可能?答案是肯定的。只要不断的修财布施的因,则财富的果报就不断的现前,这是真正明白事实真相的人。
这个道理明白了,其它一切事理则可以此类推。如果因缘错了,果报就不能现前,就变质了。这都是事实真相,即世间人所谓的真理。唯有佛菩萨对这些真相看得清楚,彻底明了,为一切众生说出。我们能真诚的信守,就能自求多福。福从那里来?自己修善因,善果相续就是福。
由此可知,一切法没有‘断灭相’,只有‘相续相’,只有‘变化相’。这才与自性性体相应。因为‘体’是永恒不生不灭的,因此它所现的‘相’也是不会消失的。‘相’只有转变,不会消灭。十法界的相没有了,一真法界的相就现前。这就是很好的例子。
(二二)
有人说,学佛一定要‘求解’,求解一定要‘多闻’。四弘誓愿中,‘法门无量誓愿学’。这个说法是对的。又有人说,学佛不须要多闻,一句佛号就能成就。这句话对不对?也是对的。我们到底要遵循那一种?《金刚经》上说得好,佛不但无有定法可说,佛实在是无有法可说。因为无有法可说,所以前面两种说法都对。
我们要问自己如何遵循,首先必须省察自己的根性,以及自己的生活环境。我们学佛,所愿、所求的是什么?如果根性利,环境的障缘少,有善师、有良友,应当从‘广学多闻’下手。如其不然,反而不如在这一生中,决定求生净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再做广学多闻功夫为妥当;然后乘愿再来,广度众生,满足大愿。因此,前面两种讲法都有道理。
真实的成就,决定在‘往生’。往生必须建立在信、愿、行的基础上。若能真信、切愿、老实念佛。又须要建立在‘深解义趣’的基础上。由此可知,广学多闻最要的是深解义趣。即使受持这句六字洪名,也必须要‘深解义趣’。念佛三资粮的功夫才得力,才能决定往生。
我们看近代倓虚法师在《念佛论》里讲的几个往生例子,就可以证明,这几个人都不是广学多闻下手,而是从‘一门深入’-一部《弥陀经》上成就的。所以,学一部经或学多种经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深解义趣’。也就是真信、真愿、真能做到、真求往生,这个‘真’字最为可贵。这也是夏莲居居士在《净语》里所谓的‘真干’,凡是真干的人,没有不成就的。广学多闻如果不真干,如果不深解义趣,还是不能了生死出三界。
这些事实我们不能不知道,不能不警愓,千万不要让这一生空过。佛法常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念佛往生净土;古人所谓此乃无量劫中希有难得的因缘。愿与大众同修努力,珍重!
(二三)
凡夫有执著就有六道轮回,有妄想就有十法界。由此可知,十法界依正庄严的现象,实在是由‘业因果报相续而产生的幻相’。这就是佛经上讲的‘缘起性空’。业因果报就是‘缘起’,所以它的真相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佛在经上常以梦幻泡影,如露如电来做比喻。这个比喻非常之好,与事实真相很接近。现代人看电影、看电视,如果能留意的话,一定能悟明这个事实真相。自然就不会再起‘分别、执著’,自然就能‘看破、放下’。
看破放下之后,十法界依正庄严的现象还有没有?还是有。因为你放下了,别人还没放下;你不执著,他还有执著;你不打妄想了,他还打妄想。这是经上所讲的‘共业’与‘别业’。别业是个别的。个人解脱了,超越六道十法界,证得一真法界。但是以往跟我们共业的那些众生,他仍然迷惑颠倒,贪恋世缘。所以,六道十法界的现象依然存在。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末后将这个现象也说得很透彻,‘众生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即‘业果相续,永远不断’。所以,菩萨成佛之后,一定是兴起大慈悲心,倒驾慈航,来三界广度众生。乘愿再来的,他对于六道十界的真相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是乘愿再来,来去自由,不受六道十界的束缚。虽有种种示现、说法,正如古德所说的,他们无不是‘大作梦中佛事,启建水月道场’。从梦中佛事、水月道场,我们就能体会到诸佛菩萨在业因果报的幻妄境中,所谓的游戏神通。
学佛的人如果不知道这个道理,不晓得事实真相,就是没有看破。没有看破,要他勉强放下,实在是太难了!所以看破要从这里看破,也就是真正了达六道与十界的事实真相,了解这些现象是‘业因果报的相续相’。《楞严经》上说得好,这种现象乃是‘当处出生,当处灭尽’。因此,诸佛菩萨的应现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从这两句,我们也能领会《金刚经》上所讲的‘即非、是名’的真意。就是‘无作而作,作而无作’;‘无说而说,说而无说’。这是诸佛菩萨应世的真相。我们能体会到,就应当认真的学习。先把错误的观念转过来,再把错误的行为改正过来,如诸佛菩萨应世一般。那就是‘转识成智,转凡成圣’。要在会转,会转就是会修,就是真修。无上菩提之果决定能证。
(二四)
学佛就是学觉悟。要学做个觉悟而不迷惑的人,这才是真正学佛。觉悟要从那里觉起?第一要深信因果,第二要通达一心。
什么是‘深信因果’?信有三界、信有六道轮回、信有佛道可成、信有净土可生、信善有善果、信恶有恶报、信业因果报相续无尽,这就是‘深信因果’。这其中的义理、境界、深广无限。如果能明了、能觉悟,则对人间富贵、贫贱,吉凶、寿夭等这一切现象,自然没有疑惑了。自然就有所造作,而能在人世间得到真正的幸福、快乐与美满。所以,觉悟一定要从‘深信因果’入门。
学佛在行持上必须遵守佛陀的教诫‘严持戒律’,这句话的深意是,教我们对佛陀的教诲要深深的理解,记在心中,并认真的依教奉行。‘持戒’包括守法的意思。世间的法律、道德、风俗习惯,每个时代不同,每个地区不同,所以要入境随俗。也就是说,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社会、人群。社会人群所有的规约,我们都要尊重、遵守,才能与人和睦相处。
什么是‘通达一心’?这是佛法的精华,也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应当读诵大乘,深解义趣,才能明了尽虚空遍法界不离‘一心’。但了一心,因果执著,正如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所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自性就是一心。一部《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将‘通达一心’显示无遗。此经甚深,必须细心体会,才知道清净心中本无菩提可证,亦无净土可生。于无生、无证之中,方便庄严,如梦如幻,一刹那顷,成佛已竟,度生已竟,是谓‘通达一心’。因为离此一心,别无因果;但能通达一心,就能不昧因果。所以,既能深信因果,又能通达一心。则能入佛知见、入佛境界。
《金刚经》上讲的,离四相,离四见。离一切法、非法、非非法,而行布施。布施就是方便庄严。如是空、有两边不住,往生净土,决定是上品上生。世间有不少学者,他们有智慧,又有福报,但是仍然对世缘贪念不休。也就是行门中多生障碍,以致于没有方法超越轮回。我们细细观察原因之所在,就是没能深信因果,没能通达一心。因此,依然执著,依然迷惑,未能真正觉悟宇宙人生的真相。这是值得我们警惕的。
版权所有:药师经真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