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死亡”两个字,一般人皆避开不说,或者因为不知死亡与他自己有关系,因此个个都没有危机意识,大体上社会人士顶多只谈到生老病三大问题,死的问题就跳过干脆不谈,反正离我们甚远,何况谈到死字似乎是一种忌讳,如此死字便成人们不关心、不思考的问题,也因此成了大问题。 诸君大德!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就是自己面对死后的去处一概无知(万丈深渊,大黑洞一般),因无知生大恐惧感,若能正见(梵语samyag-drstui)死亡后的种种状况与现世所作所为有密切的关系,此人即可心安理得,高枕无忧,乐观其成。 要明白!人死亡后并不是代表一切的毁灭,而是随其现世所造之业因(梵语karma-hetu)(善恶)而投胎转世,改头换面(六道中),而又开始展现另外一个世界,另外一个人事物新的开始,彼人于彼世界又是须要经过生老病死的阶段,如是辗转于生而复死,死而复生之圈内而不得止息,佛门称之六道轮回。 有生必有死,除非不生即不死,这是人人平等要面对的事实,任何人都没有享有特权或赦免,说他生而不死的理由,毕竟生与死是凡夫迷界,是无常(梵语anitya)有为生灭的业报;诸佛菩萨圣僧们因断无明烦恼而净化生死,是故无生死无轮回,若来人间只是示现度众生,游戏人间一般而已! 修行者面对死亡应有的心态与认识,引用经典大意叙述四点供给同参大德: 一、无修行的凡夫心境:对死亡来龙去脉一概无知,心生恐慌,或不知而不惧,或半知半解,或知而故意避开不谈,或认为谈之是不吉祥大忌讳,或认为死亡与他甚远,或真的不知死亡的确会来临,或不关心死的问题,或只知生(梵语jati)的事实,而未曾联想到死亡,这一连串的案子,凡夫对死亡的心态不外乎如此,佛门称之迷惑。 二、善恶之业决定人的命运:人的命运不是佛菩萨在操控,不是神明上帝在掌握,更不是鬼怪魍魉作祟运筹,而是由自己现世所作之善恶之业来决定自己的命运,这是很公平、很平等、没有特权的,没有任何人在操控,一切自由意志在自己心中,为善为恶自己可以自作运行;换句话说,对于死亡之后的世界(梵语loka-dhatu),乃至投胎转世于六道中的那一道,现世所作为的善恶业力,即可肯定来世的那一道了。 为善即得三善道,为恶即堕三恶道,这岂不是甚为公平而平等吗?对死亡还有何等恐惧之有呢? 三、现世修行证得果位者对死亡的心境:修行证果者,其生死自在,无有害怕死亡的意念,因为证道者内心已彻底悟明生即是死,死即是生,离生无死,离死无生,生死(梵语samsara)不一不异的道理(真相),是故对死亡心无恐怖,无惑无动,远离颠倒梦想,现世已证得涅槃,随顺世缘无挂碍,生死涅槃等空华,于世间随缘度日,自在解脱,世间业缘一尽,即入大涅槃。 开悟祖师云:“一念不觉远家乡,狂心歇处见娘面;菩提涅槃(梵语mirvana)非外得,溪声山色悉皆然。” 四、念佛(梵语buddhanusmrti)求生净土者对死亡的心境: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愿愿度众生,娑婆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有缘无缘不要紧,只要有心求生西方净土,阿弥陀佛无不接引往生其国,阿弥陀佛在因地做法藏比丘时,曾经发四十八愿,其中第十八愿: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既明白有极乐净土,何愁沉沦六道生死轮回,对修净土法门的行者,其心境念念不忘西方,忆持弥陀圣号,专志求生净土,其心坚固不犹豫,终其一生与极乐正依报结法缘,世间业果受尽,自力与他力感应道交,弥陀接引,莲花(学名Nelumbonucifera)化生,多生果劫之生死,一笔勾销,从此入圣位。 引述四点法则,针对有关修行者如何坦然面对死亡的认知与心态,作一番简略的阐述,仁者明白否!(如本法师著《佛学问答》)
版权所有:药师经真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