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三藏法数卷第十 池二
上天竺前住持沙门一如等奉 来集注
四悉檀(出法华文句)
悉遍也檀梵语具云檀那华言施华梵兼称故名悉檀佛以此四说法遍施一切众生故名四悉檀也。
【一世界悉檀】世即隔别之义界即界分也盖由众生根器浅薄故佛随其所欲乐闻为之次第分别而说令生欢喜是名世界悉檀。
【二为人悉檀】谓佛欲说法必先观众生机器之大小宿种之浅深然后称其机宜而为说之令生正信增长善根故名为人悉檀。
【三对治悉檀】谓如众生贪欲多者教观不净瞋恚多者教修慈心愚痴多者教观因缘为对此等诸病说此法药遍施众生故名对治悉檀。
【四第一义悉檀】第一义即理也谓佛知众生善根已熟即为说法令其得悟圣道是名第一义悉檀。
四摄利益(出大集经)
【一佛摄利益】谓佛摄持众生令其常得亲近诸佛诸魔不得其便故名佛摄利益。
【二天摄利益】谓诸天摄持众生于说法之处常乐听受不为他缘所害故名天摄利益。
【三福摄利益】谓福德庄严于身有诸相好庄严于口凡所演说众生乐闻庄严种姓令生尊贵故名福摄利益。
【四智摄利益】谓以智慧知众生根性随宜说法知众生病苦随病施药得大神通游诸佛土了了通达法界之理是名智摄利益。
涅盘四种大乐(出大涅盘经)
【一无苦乐】○无苦乐者谓无世间之苦乐也世间之乐即是苦因故经云不断乐者则名为苦以断乐故则无有苦无苦无乐乃名大乐此即涅盘之大乐也(梵语涅盘华言灭度)。
【二大寂静乐】谓涅盘之性是大寂静以其远离一切愦闹法故以大寂静名为大乐此即涅盘之大乐也。
【三大知乐】谓诸佛如来有大智慧于一切法悉知悉见名为大乐此即涅盘之大乐也。
【四不坏乐】谓如来之身非烦恼无常之身犹如金刚不能毁坏身不坏故名为大乐此即涅盘之大乐也。
四种涅盘(出成唯识论)
【一本来自性清净涅盘】谓真如理随缘变造一切诸法虽有烦恼垢染而本性清净具足无量微妙功德无生无灭湛若虚空一切众生平等共有与一切法不一不异离一切相无有分别故名本来自性清净涅盘(梵语涅盘华言灭度)。
【二有余依涅盘】谓烦恼之障虽灭尚余欲界五阴之身而为所依故名有余依涅盘(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三无余依涅盘】谓烦恼既尽所余五阴之身亦灭故名无余依涅盘。
【四无住处涅盘】谓不住生死不住涅盘穷未来际利乐有情故名无住处涅盘。
华严四分(出法宝标目)
【一信分】谓第一会菩提场中说世主妙严品至毗卢遮那品名举果劝乐生信分盖举扬如来依正二报难思之果劝励当机闻而乐欲生其净信故名信分(梵语菩提华言道梵语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处依正二报者身为正报国土是依报也)。
【二解分】谓第二会普光明殿说十信法第三会忉利天宫说十住法第四会夜摩天宫说十行法第五会兜率陀天宫说十回向法第六会他化自在天宫说十地法第七重会普光明殿说十定等法名修因契果生解分盖进修六位之圆因契证十身之妙果令生胜解故名解分(十信者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也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十行者欢喜行饶益行无嗔恨行无尽行离痴乱行善现行无着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实行也十回向者救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不坏回向等一切佛回向至一切处回向无尽功德藏回向随顺平等善根回向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真如相回向无缚解脱回向法界无量回向也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也十定者普光大三昧妙光大三昧次第遍往诸佛国土大三昧清净深入行大三昧知过去庄严藏大三昧智光明藏大三昧了知一切世界佛庄严大三昧众生差别身大三昧法界自在大三昧无碍轮大三昧也六位者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也十身者菩提身愿身化身力持身相好庄严身威势身意生身福德身法身智身也)。
【三行分】谓第八会普光明殿普贤说离世间一品具二千行法名托法进修成行分盖于差别因果之法既生解已今乃寄托前法摄解成行随举一行六位顿修故名行分(二千行法者即普慧菩萨二百问普贤菩萨二千答是也)。
【四证分】谓第九会逝多林说入法界品名依人证入成德分盖由前大行既具随事显理而善财童子历事善知识随所见闻无不证入故名证分(梵语逝多华言胜林)。
四种教授(出瑜伽师地论)
【一无倒教授】谓不颠倒宣说法义令其受持读诵修学是名无倒教授。
【二渐次教授】谓称其根机宣说法义先教习小后令入大是名渐次教授。
【三教教授】谓或从如来或从佛弟子所闻正教即如其教不增不减教授他人是名教教授。
【四证教授】谓自己所证之法为欲令他得证方便教授是名证教授。
四种授记(出菩提资粮论)
圣言说与曰授果与心期曰记。
【一未发菩提心授记】谓诸佛世尊观诸众生根机利钝其有具增上信者佛则令其发菩提心而为授记当得作佛是名未发菩提心授记(梵语菩提华言道增上犹增胜也)。
【二共发菩提心授记】谓诸菩萨善根成熟得增上行但欲度脱一切众生同诸众生共发菩提心誓愿同成正觉蒙佛授记是名共发菩提心授记。
【三隐覆授记】谓此人修行精进固当授记恐其自闻授记则志满足不复更发精进之心如不授记复恐众人生疑而谓此人修行精进不蒙授记故佛以威神之力密为授记当得作佛使他人闻不使其自闻是为隐覆授记。
【四现前授记】谓诸菩萨成熟出世善根得不动地即时蒙佛授记是为现前授记。
四种真实义(出菩萨善戒经)
【一世流布真实义】谓世间之法悉同其名众生见地即言是地见火即言见火终不言是水是风至于见苦终不言乐见乐终不言苦虽假名立相而称认皆同是为世流布真实义。
【二方便流布真实义】谓世间有智之人先以心意筹量随宜方便造作经书论议开导于人是为方便流布真实义。
【三净烦恼障真实义】谓声闻缘觉以无漏道破诸烦恼结业得无碍智是为净烦恼障真实义。
【四净智慧障真实义】谓佛菩萨于声闻缘觉所得无碍之智以能障中道之理不能显发故名智慧障今佛菩萨断此之障则中道之理自然显现是为净智慧障真实义。
四种对治(亦名四道出阿毗达磨俱舍论)
对即敌对治即攻治譬如人有此病即用此药治之故名对治。
【一厌患对治】谓众生见欲界生死之苦烦恼惑业之集深生厌恶起大加行修于圣道对治苦集故名厌患对治。
【二断对治】谓众生知一切烦恼惑业能招生死之苦于是修无间道断除惑业故名断对治(无间道者观道相续无有间断也)。
【三持对治】谓从无间道后起解脱道则能摄持所断烦恼不令更起故名持对治(解脱道者不系名解自在名脱谓解脱一切惑业之缚也)。
【四远分对治】谓从解脱道后起胜进道能令所断之惑永永远离故名远分对治(胜进道者犹增进之意也)。
同教说听四句(出华严经?)
同教者谓会三乘归一乘也(三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
【一唯说无听】谓佛真心外无别众生以众生真心即佛真心故故所说教唯佛所现是名唯说无听。
【二唯听无说】谓众生心外更无别佛以佛真心即众生真心故故所说教即众生自现是名惟听无说。
【三说听双全】谓佛真心现时不碍众生真心现故是名说听双全。
【四说听双寂】谓佛即众生故非佛众生即佛故非众生互夺双亡则说听双寂故净名经云其说法者无说无示其听法者无闻无得是也。
别教说听四句(出华严经?)
别教者圆融具德异前诸教。
【一唯说无听】谓众生全在诸佛心中故则果门摄法无遗故所说教唯佛所现是名惟说无听。
【二惟听无说】谓佛全在众生心中故则因门摄法无遗故所说教即众生心容自现是名唯听无说。
【三说听双存】谓生佛互在则因果交彻故众生心中之佛为佛心中之众生说法佛心中之众生听众生心中之佛说法是名说听双存。
【四说听双寂】谓众生全在佛则同佛非生佛全在众生则同生非佛两相形夺二位齐融则佛心中之众生无听众生心中之佛无说是名说听双寂。
起信四觉(出起信论)
【一本觉】谓一切众生自性清净心源离于妄念即寂而照等虚空界无所不遍法界一相即是如来平等法身故名本觉。
【二相似觉】谓圆教十信位中由始觉之功见思粗惑既已断竟尚余无明细惑未破所觉之理非真本觉唯得名为相似故名相似觉(十信者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也)。
【三随分觉】谓圆教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位中分破无明之惑故得分分是真本觉故名随分觉(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十行者欢喜行饶益行无嗔恨行无尽行离痴乱行善现行无着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实行也十回向者救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不坏回向等一切佛回向至一切处回向无尽功德藏回向随顺平等善根回向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真如相回向无缚解脱回向法界无量回向也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也)。
【四究竟觉】谓圆教极果妙觉位中无明之惑既尽本觉之体全彰得心见性心即常住是名究竟觉。
四德处(出成实论)
论云若近善人则闻正法闻正法已则具四德处。
【一慧德处】谓由闻正法生大智慧故名慧德处。
【二实德处】谓以是智慧见真谛空故名实德处。
【三舍德处】谓见真空即得离诸烦恼故名舍德处。
【四寂灭德处】谓烦恼尽故心得寂灭故名寂灭德处。
四法施(出宝积经)
法施者谓如来以此四法施诸众生令依此法修证不起邪见也。
【一一切万物皆归无常】谓众生愚惑不知世间有情无情等物悉皆有生有灭有成有坏毕竟无常而反计有常如来说法为断此计故曰一切万物皆归无常。
【二一切所有悉为苦毒】谓众生愚惑不知五阴等法是众苦之本计想有乐如来说法为断此计故曰一切所有悉为苦毒(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三一切诸法皆无有我】谓众生愚惑不了一切法空计着有我如来说法为断此计故曰一切诸法皆无有我。
【四一切有形悉至于空】谓众生愚惑不知一切有形相者终归于空反计为有如来说法为断此计故曰一切有形悉至于空。
四无记(出宗镜录)
谓不能记别当来之果又于善恶法中无所记别故名无记。
【一能变无记】谓第八识心王是无记性与心所五法相俱则能变现色等一切境界而无所分别故名能变无记(五法者一作意二触三受四想五思是名遍行五法即第八识心所法也)。
【二所变无记】谓根身种子器世间三类之境皆由本识之所变现以此三境无分别性故名所变无记。
【三分位无记】谓于不相应行中假无记法立诸分位由此诸法不属善恶不与心相应不与色相应无所记别故名分位无记。
【四胜义无记】谓虚空无为非择灭无为有胜义故而无所作为故名胜义无记(虚空无为者谓真空之理不为惑染之所障碍也非择灭无为者声闻之人证果之后诸惑不复续起自然契悟真空之理不假拣择也)。
赖耶四分(出翻译名义)
梵语阿赖耶华言藏识谓第八识能含藏一切善恶种子而有此四分之义焉。
【一相分】相即形相有三种一境相名相谓此识能与根心而为境界故二相状名相谓世间有为之法皆有相状惟是此识之所变现故三义相名相即能诠教下所诠义理之相亦是此识之所变现故此之三相通名相分(根心者谓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也)。
【二见分】见即照了之义有五种一证见名见即根本智见分是也二照烛名见此通根心俱有照烛义故三能缘名见即通内三分俱能缘故四念解名见以念解所诠义理故五推度名见即比量心推度一切境故此五种见通名见分(根本智者即第八识也内三分者即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也)。
【三自证分】自证者自证所具之法也谓此识能持见分相分以能亲证自见分故缘于相分不谬是名自证分。
【四证自证分】证即能证之体自证即所具之法谓能持前自证分见分相分即是此识之本体以能亲证自证分故缘见分不谬是名证自证分。
四种意识(出宗镜录)
四种意识不出三境一性境二带质境三独影境性境者谓意识与眼耳鼻舌身五识同缘五尘初心取境未有分别是名性境意识于五尘境上分别方圆长短好恶以有尘相可分别故是名带质境意识不与五识同缘而独缘法尘谓缘过去未来变现之相或缘空华水月等相以无境可对是名独影境也(五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也)。
【一定中独头意识】谓意识独缘定境不与五识同缘而无一切尘境作对是名定中独头意识。
【二散位独头意识】谓意识不缘五尘之境但散乱遍计诸法或缘空华水月等诸色相或缘过去现在未来一切诸法此非定中又非梦境是名散位独头意识。
【三梦中独头意识】谓不对诸尘而于梦中见种种境界此亦心王性境变现而有诸相是名梦中独头意识。
【四明了意识】谓意识依五根与五识同缘五尘明了取境好恶长短悉皆现前是名明了意识。
识境四相(出金刚经论)
谓众生于此四法不了虚假而于心识之境妄生邪见执着取相故名识境四相。
【一我相】谓众生于五阴法中若即若离计我我所之实是名我相(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若即若离者谓计即阴是我离阴是我也我我所者我即假名我所即五阴也)。
【二人相】谓众生于五阴法中妄计我是人我生人道异于余道是名人相。
【三众生相】谓众生于五阴法中妄计色受想行识众共而生此身是名众生相。
【四寿者相】谓众生于五阴法中妄计我受一期寿命或长或短是名寿者相(一期者谓从生至死也)。
四缘(出大智度论)
【一因缘】谓六根为因六尘为缘也如眼根对于色尘时识即随生余根亦然是名因缘(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六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也)。
【二次第缘】谓心心所法次第无间相续而起名次第缘(心心所法者心即心王心所即受想行也此心王心所对于诸尘念念不停是名次第相续也)。
【三缘缘】谓心心所法由托缘而生还是自心之所缘虑名为缘缘(托缘者谓依托色声香味触法之缘也)。
【四增上缘】谓六根能照境发识有增上力用诸法生时不生障碍名增上缘(诸法生者谓根尘相对则有一念心起名诸法生不生障碍者根尘相对之时随对随起悉无所障也)。
四相约位(出圆觉经略?)
四相即生住异灭也此之四相乃是本觉心源无明初起一念之相而有四种之别以其细微难见故约信住行向地等觉妙觉从浅至深次第觉了粗细分齐之相以明之此之四法起则从生至灭觉则从灭至生故以灭异住生而为次第也。
【一十信觉灭相】十信觉灭相者谓菩萨修行证此信位则能觉了心中念念灭相分齐也(十信者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也)。
【二三贤觉异相】三贤觉异相者三贤即十住十行十回向也谓菩萨修行证此三贤位则能觉了心中念念异相分齐也(异者变异也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十行者欢喜行饶益行无嗔恨行无尽行离痴乱行善现行无着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实行也十回向者救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不坏回向等一切佛回向至一切处回向无尽功德藏回向随顺平等善根回向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真如相回向无缚解脱回向法界无量回向也)。
【三十圣觉住相】十圣觉住相者十圣即十地也谓菩萨修行证此十圣位则能觉了心中念念住相分齐也(住者现起未灭之心也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也)。
【四位满觉生相】位满觉生相者位满即佛位果满也谓大菩萨修行满足证佛果位则能觉了心中一念初生之相分齐也。
四种颂(出华严经?)
【一阿耨窣睹婆】梵语阿耨窣(苏骨切)睹婆华言颂谓此颂不用长行与偈但字数满三十二字即为一颂也(长行者即经中散文也)。
【二伽陀】梵语伽陀华言讽颂或名不颂颂谓不颂长行也或名直颂谓直以偈说法也。
【三只夜】梵语只夜华言应颂谓应前长行而颂也。
【四缊?南】梵语缊(音蕴)?南华言集施谓以少言摄集多义施令他人诵习受持也。
四圣言(出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四圣言者圣正也即正直之言也。
【一不见言不见】谓眼识所受眼识所了则可言见若实眼识未受未了则不可言见是名不见言不见。
【二不闻言不闻】谓耳识所受耳识所了则可言闻若实耳识未受未了则不可言闻是名不闻言不闻。
【三不觉言不觉】谓鼻觉香舌觉味身觉触也若鼻识舌识身识所受所了则可言觉若实三识未受未了则不可言觉是名不觉言不觉。
【四不知言不知】谓意识所受意识所了则可言知若实意识未受未了则不可言知是名不知言不知。
四种寻思(出阿毗达磨集论)
【一名寻思】谓于诸法之中推求一切名字皆悉不实是为名寻思。
【二事寻思】谓于诸法之中推求五阴等事生灭无常皆悉不实是为事寻思(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三自体假立寻思】谓于诸法能诠名字及所诠义理中推求自体惟是假立名言皆悉不实是为自体假立寻思。
【四差别假立寻思】谓于诸法能诠之中推求差别惟是假立名言皆悉不实是为差别假立寻思。
真空观四句(出华严经随?演义钞)
真空者法界之理也依理而观故名真空观。
【一会色归空】会即融会色即根身世界也谓根身世界本是真如一心与生灭和合而有今观此色都无实体归于真心之空故云会色归空(根者谓眼等诸根身即色身也)。
【二明空即色】明即明了谓了真空之理不异于色色无自性不异于空故云明空即色。
【三色空无碍】谓色之体全是真空真空之体不异于色若色是实色即碍于空空是断空即碍于色今既色是幻色故不碍空空是真空故不碍色故云色空无碍。
【四泯绝无寄】泯即亡泯绝即寂绝寄犹依也谓所观真空之理不可言即色是空亦不可言离色是空空不空皆不可得非言思所及亦无所依故云泯绝无寄。
共不共四变(出宗镜录)
问云本识变现根身器世间等为是自变为是共变答有四种不同也(本识即藏识也)。
【一不共中不共变】谓如眼等五根唯自己第八识中最初一念托父母遗体时变现名不共出胎之后唯自己受用复名不共如眼识惟依眼根而发乃至身识唯依身根而发不相混杂是为不共中不共变。
【二不共中共变】谓内浮尘根初唯自己第八识变现名不共变生己后他人亦有受用之义复名为共是为不共中共变(浮尘根者谓眼耳等诸根皆由色香味触四尘所成故名浮尘楞严经云眼如蒲萄朵等是也他人受用者谓自己浮尘根能见之境他根亦能见而亦得同受用也)。
【三共中共变】谓如山河大地由多人之识同所变现名之为共变已亦与一切同用复名为共是名共中共变。
【四共中不共变】谓如己田宅不与人共又如一水人见是水饿鬼见是猛火脓血等物是名共中不共变。
四荣(亦名凡夫四倒出涅盘经并宗镜录)
四荣者佛于拘尸那城娑罗双树间入灭东西南北各有双树每面双树一荣一枯故名四荣四枯以表凡夫二乘常无常等八倒也此四荣正表凡夫四倒而言荣者以凡夫由此四倒增长惑业有荣茂之义故名四荣也(梵语拘尸那华言角城梵语娑罗华言坚固树间入灭者谓双树中间用表非常非无常即中道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一非常计常】谓凡世间一切有为等事皆悉无常虚幻不实岂能长久凡夫妄计是常即成常颠倒。
【二非乐计乐】谓世间五欲之乐皆是受苦之因凡夫不了妄计为乐即成乐颠倒(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也)。
【三非我计我】谓此身皆因四大假合本无有我若一大是我三大应非我若四大俱是我应有多我毕竟是谁为我故知我不可得凡夫不了于自身中强作主宰妄计为我即成我颠倒(四大者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也)。
【四不净计净】谓己身他身具有五种不净凡夫不了妄生贪着执以为净即成净颠倒(五种不净者种子不净住处不净自体不净外相不净究竟不净也)。
四枯(亦名二乘四倒出涅盘经并宗镜录)
四枯者表二乘四倒也所言枯者以二乘观无常苦空无我等则烦恼有朽灭不生之义故名为四枯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一常计无常】常者即法身常住之义无常者即变异也谓声闻缘觉为无明之惑所覆于如来常住法身中妄计有变异相是为无常颠倒。
【二乐计非乐】乐者即涅盘清净之乐非乐者即苦义谓声闻缘觉为无明之惑所覆于如来涅盘清净乐中妄计是苦是为非乐颠倒。
【三我计无我】我者即佛性真实之我也无我者谓佛性中无有我也谓二乘为无明之惑所覆不了无我法中而有真我故于佛性真我之中妄计无我是为无我颠倒。
【四净计不净】净者即是如来常住之身非杂食身非烦恼身非血肉身非是筋骨缠缚之身不净者二乘为无明之惑所覆但观世间一切诸色皆为不净不了如来常住之净是为不净颠倒。
四种性行(出佛本行集经)
【一自性行】经云若诸菩萨本性已来贤良质直顺父母教信敬沙门及婆罗门善知家内尊卑亲疏恭敬承事无失具足十善复更广行其余善业是名菩萨自性行(梵语沙门华言勤息梵语婆罗门华言净行十善者不杀不盗不邪[淫-壬+(工/山)]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也)。
【二愿性行】经云若诸菩萨发如是愿我于何时当得作佛十号具足是名菩萨愿性行(十号者一如来二应供三正遍知四明行足五善逝六世间解无上士七调御丈夫八天人师九佛十世尊也)。
【三顺性行】经云若诸菩萨随顺修行六波罗蜜是名菩萨顺性行(梵语波罗蜜华言到彼岸谓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静虑智慧六度之行到涅盘彼岸是为六波罗蜜也)。
【四转性行】经云如我供养然灯世尊依彼因缘读诵经典转凡成圣是名菩萨转性行(如我者释迦如来自谓也)。
四不可说(出金光明经玄义拾遗记)
涅盘经中明四教之理但可智证不可言说以其理本无说故也(四教者藏教通教别教圆教也)。
【一生生不可说】生生者能生所生也谓根尘相对是为能生由此根尘相对之时一念心起分别好恶是为所生即心法也能所兼言故名生生此是藏教所诠实有生灭之法法虽生灭理本无言故云不可说也。
【二生不生不可说】生者即前根尘相对所生之法也不生者了此所生之法当体即空也既达所生之法本空故云生不生也此是通教所诠之理理本无言故云不可说也。
【三不生生不可说】不生者即真空之理也生者从空出假而起度生之用也此言别教之人于十住位中修习空观了法无生故云不生而又不住于空复于十行中而修假观起十界度生之用故复云生也此是别教所诠之理理本无言故云不可说也(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十行者欢喜行饶益行无嗔恨行无尽行离痴乱行善现行无着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实行也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人界阿修罗界鬼界畜生界地狱界也)。
【四不生不生不可说】谓理本不生事即理故事亦不生是名不生不生又惑体本空故不生智用亦泯故不生是名不生不生又无因可修故不生无果可证故不生是名不生不生此是圆教所诠之理理本无言故云不可说也。
翻译四例(出翻译名义)
【一翻字不翻音】翻字不翻音者谓如诸咒字是此方之字音是彼土之音是也。
【二翻音不翻字】翻音不翻字者谓如卍字以此方万字之音翻之而卍字之体犹存梵书是也。
【三音字俱翻】音字俱翻者谓诸经文音与字二者皆就此方言音字体翻之是也。
【四音字俱不翻】音字俱不翻者谓西来梵夹音与字二者未经此方翻译是也。
阿难四问(出涅盘经后分)
佛将入灭语阿难大众言我灭度后汝当精勤教诫我诸眷属早求出离此生空过后悔无追时阿难闻佛语已悲哽呜咽举体迷闷时阿泥楼豆安慰阿难曰如来灭度时至今日则有明旦则无汝依我语咨启四问阿难问已佛言汝致四问为最后问大能利益一切世间汝等谛听吾当为说(梵语阿难华言庆喜梵语阿泥楼豆又名阿?楼?即阿那律华言如意谓于过去九十一劫天人之中受如意乐故名如意)。
【一佛灭度后恶性车匿云何共住】佛答言车匿比丘其性鄙恶我灭度后汝当依我教法调伏其心舍本恶性不久自当得证道果(车匿无翻西域记云正音阐释迦亦释种太子出家令车匿牵捷陟捷陟马名译云纳)。
【二佛灭度后我等以何为师】佛答言汝问以何为师者当知尸波罗戒是汝大师依之修行能得出世甚深定慧(梵语尸波罗华言戒)。
【三佛灭度后我等依何法住】佛答言汝问依何法住者当知依四念处严心而住一观身性相同于虚空名身念处二观受不在内外不住中间名受念处三观心但有名字名字性离名心念处四观法不得善法不得不善法名法念处一切比丘应当依此四念处住(观受者受即领纳之义谓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领纳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之境也不在内外者心不在六根名内不在六尘名外根尘之中名为中间)。
【四一切经初当安何语】佛答言汝问一切经初当安何语者当知如来灭后结集法藏一切经初当安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某方某处与某等大众而说是经。
化仪四教(出天台四教仪)
化仪者如来出世一代化物之仪式也。
【一顿教】谓不谈小乘直说大法故名顿教即华严经也。
【二渐教】渐即渐次有渐初渐中渐末之不同谓如来初于鹿苑破斥邪法建立正教专为二乘此名渐初即阿舍经也次于方等会上弹斥二乘小机令其归向大法此名渐中即净名等经也后于般若会上广谈空慧之法淘汰二乘执小之情会一切法皆归大乘此名渐末即般若经也如是自浅至深次第而进故名渐教(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三秘密教】谓如来不思议智慧神通之力能令大众同会听法所闻各异彼不知此此不知彼隐密赴机故名秘密教。
【四不定教】不定者谓如来不思议智慧神通之力能令听法之众或闻小法而证大果或闻大法而证小果彼此相知得益不定故名不定教。
化法四教(出天台四教仪)
化法者佛化众生之方法也。
【一藏教】藏即含藏之义谓经律论各含一切文理故名藏教。
【二通教】谓通前藏教通后别圆故名通教(通前藏教者谓此教钝根菩萨虽观无生四谛但证真空之理与前藏教是同也通后别圆者谓此教利根菩萨证真空之理时能于真空了达不空即入后之别教若知空不空具一切法即入后之圆教也)。
【三别教】别即隔别不同之义谓别前藏通别后圆教故名别教(别前藏通者谓此教独被菩萨不涉二乘所修也别后圆教者谓此教所谈法门行相隔历次第而不圆融也)。
【四圆教】圆即不偏之义谓此教所诠中道之理性相圆融事理无碍法法具足故名圆教。
龙树四教(出华严经随?演义钞)
龙树论师乃西天第十三祖尝立四教判释经论故云龙树四教也。
【一有门】谓阿含小乘等经说一切因果之法悉皆实有是为有门(梵语阿舍华言无比法)。
【二空门】谓大品般若等经说真空实相之理荡除众生情执是为空门(梵语般若华言智慧)。
【三亦有亦空门】谓深密等诸大乘经说有谈空互相无碍是为亦有亦空门。
【四非有非空门】谓中论等说一切法皆即空之有是非有即有之空是非空互泯互融即第一义是为非有非空门。
苑公四教(出华严经?)
苑公唐贤首藏法师弟子也因宝性论有四种众生不识如来藏遂立四教焉(四种众生者一凡夫二声闻三辟支四初心菩萨也)。
【一迷真异执教】谓诸外道凡夫迷于真性广起异计故云迷真异执教。
【二真一分半教】谓声闻辟支二人于真如随缘不变二分义中但得随缘不得不变故名一分于随缘分中唯说生空所显之理不说法空故名为半合而言之故云真一分半教(随缘不变者即真如之理随染净缘变造诸法而其本体则不变易也生空即人空也)。
【三真一分满教】谓初心菩萨但得不变不得随缘故名一分于不变分中双辩二空之理故名为满合而言之故云真一分满教(二空者人空法空也)。
【四真具分满教】谓菩萨由具随缘不变二分之义显真实理识如来藏故云真具分满教。
晓公四教(出华严经?)
唐元晓法师海东新罗人来此弘宗亦立四教判释诸经故称晓公四教焉。
【一三乘别教】谓如四谛缘起经等声闻缘觉菩萨三乘之所共学于中二乘未明法空即是别相故云三乘别教。
【二三乘通教】谓如般若深密经等声闻缘觉菩萨三乘之所共学于中说诸法空即是通相故云三乘通教。
【三一乘分教】谓如梵网经等菩萨不与二乘共学名为一乘于中永显法之周普名为随分故云一乘分教。
【四一乘满教】谓如华严经等其中具明法界之理圆融周普故云一乘满教。
四不生(出中论)
龙树菩萨造中观论云因诸外道计一切法或从自生或从他生或从自他共生或从无因生故说偈破云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
【一不自生】自即六根谓根尘相对则有一念心起若无所对六尘则一念之心毕竟不生故名不自生(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六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也)。
【二不他生】他即六尘谓虽有六尘若无六根相对则一念之心亦毕竟不生故名不他生。
【三不共生】谓六根六尘和合名之为共前云不自生则是根不能生又云不他生则是尘不能生根尘各各既不能生根尘相共又焉得生故名不共生。
【四不无因生】谓不因根尘而生也既离根尘则一念心无有生处故名不无因生。
四种问答(出十住毗婆沙论)
【一定答】谓决定以实答也如一比丘问佛云色受想行识常不变异否佛答言无有色受想行识常不变异盖言五阴之法本空实非常不变异是名定答(梵语比丘华言乞士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二分别答】谓分别果报而答也如梵志问佛云人作身口意业受何果报佛答言若作苦业即受苦报若作乐业即受乐报若作不苦不乐业即受不苦不乐报是名分别答(梵语梵志华言净裔)。
【三反问答】谓反问于他而使其答也如先梵志问佛已佛言我还问汝随汝意答色是如来否受想行识是如来否梵志答曰非也佛又问云离色受想行识是如来否梵志又答言非也盖如来之法不即五阴不离五阴梵志不达故皆答言非也是名反问答。
【四置答】谓弃置而不答也如外道或计世间常世间无常世间亦常亦无常世间非常非无常世间有边世间无边世间亦有边亦无边世间非有边非无边又计如来灭后有如来灭后无如来灭后亦有亦无如来灭后非有非无然如来实无此理凡若此问佛皆置而不答是名置答。
四病(出圆觉经?)
【一作病】作者即生心造作之谓也谓若有人言我于本心作种种行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作得故说名为病。
【二任病】任者即随缘任性之谓也谓若有人言我等今者不断生死不求涅盘任彼一切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任有故说名为病。
【三止病】止者即止妄即真之谓也谓若有人言我今永息诸念寂然平等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止得故说名为病。
【四灭病】灭者即寂灭之谓也谓若有人言我今永灭一切烦恼身心根尘虚妄境界一切永寂欲求圆觉彼圆觉性非灭相故说名为病。
大四相(出大乘起信论?)
大四相者此就始终一期受报而言也(一期者谓从生至死也)。
【一生相】谓一念托胎十月满足此身即生是为生相。
【二住相】谓既出胎已住于世间是为住相。
【三异相】谓少则颜红体润老则发白面皱是为异相(皱侧救切)。
【四灭相】谓业尽命终身亦坏灭是为灭相。
小四相(出大乘起信论?)
小四相者此就一念而论也。
【一生相】谓以根对尘一念心生是为生相(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也尘即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也)。
【二住相】谓一念之心暂尔相续是为住相。
【三异相】谓一念之心初后不同是为异相。
【四灭相】谓尘境既忘心念亦灭是为灭相。
光宅四乘(出华严经?)
光宅者梁光宅寺云法师也立四乘教谓临门三车为三乘即权教也四衢所授大白牛车为第四乘即实教也。
【一羊车】谓声闻之人以?空观观于生灭四谛破见思烦恼证真谛理得离三界生死如乘羊车出于火宅故法华经云为求羊车出于火宅是也(?空观者谓于五阴等法观察分?离其着心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二鹿车】谓缘觉之人以?空观观十二因缘生灭破见思烦恼觉了真谛之理得离三界生死如乘鹿车出于火宅故法华经云为求鹿车出于火宅是也(十二因缘者一无明二行三识四名色五六入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也)。
【三牛车】谓三藏教菩萨发四弘誓修六度行化导众生同出三界生死究竟至于真空涅盘如乘牛车出于火宅故法华经云为求牛车出于火宅是也(三藏者经藏律藏论藏也四弘誓者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数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知佛道无上誓愿成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也梵语涅盘华言灭度)。
【四大白牛车】谓大乘菩萨以圆融三观观于诸法实相之理顿破无明烦恼而成一切种智如乘大白牛车至于宝所故经云有大白牛肥壮多力行步平正其疾如风是也(三观者空观假观中观也一切种智者佛智也宝所者喻实相之理也)。
生公四轮(出华严经随?演义钞)
生公者即罗什法师之弟子也立此四轮者轮有摧灭之义能摧灭众生惑业而超出三界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善净法轮】谓修五戒十善之法摧灭四恶趣业而得天人果报是为善净法轮(五戒者不杀不盗不邪[淫-壬+(工/山)]不妄语不饮酒也十善者不杀不盗不邪[淫-壬+(工/山)]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也四恶趣者修罗趣饿鬼趣畜生趣地狱趣也)。
【二方便法轮】谓修四谛十二因缘方便之道而证二乘之果是为方便法轮(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十二因缘者一无明二行三识四名色五六入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也)。
【三真实法轮】谓修中道实相之观摧灭无明烦恼之业而证一乘佛果是为真实法轮。
【四无为法轮】谓修三德妙观摧灭五住烦恼而证涅盘无为之果是为无为法轮(三德者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也五住烦恼者见惑为一住思惑分三住尘沙无明惑合为一住因此五者住着三界故名住也)。
文义四用(出法华文句记)
【一有文有义常人用之】谓凡立言立论有文字可证据有义理可依凭此寻常之人皆能用故云常人用之。
【二无文有义智人用之】谓凡立言立论虽无文字可证据而有义理可依凭此唯智者能用故云智人用之。
【三有又无义暗者用之】谓凡立言立论虽有文字可证据而无义理可依凭此暗昧之人不明义理而强自用故云暗者用之。
【四无大无义迷者用之】谓凡立言立论既无文字可证据又无义理可依凭此愚迷之人不了文义而强自用故云迷者用之。
版权所有:药师经真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