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卷 别译杂阿含经
(三二四)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时有梵志。厥名优陟。来诣佛所。问讯佛已在一面坐。即问佛言。瞿昙。一切世界为有边耶为无边耶。佛告优陟。如斯等问。吾初不答。优陟言。瞿昙。我问世界有边无边。悉不见答。若然者汝常说法。解释问难。为何所答。佛言。优陟。吾于诸法。悉善知已。为声闻弟子。分别正道。蠲除众苦。尽其边际。优陟言。瞿昙。汝于诸法。悉善知已。为声闻弟子。说于正道。蠲除众苦。尽其边际。若如是者。汝所得道。为一切人尽行是道。为有多少而行斯道。尔时如来默然不答。第二第三亦如是问。如来默然悉不加报。尔时阿难执扇侍佛。以扇扇佛。闻彼优陟所咨已。即语之言。汝后所问。与前无异。是以世尊默然不答汝。我且为汝说一方喻譬。如边守有城。墙壁牢实。栏楯窗牖。悉皆坚固。街巷里陌。官府市肆。周障布置。不相干错。而此城中。唯有一门。时守门人。聪明智慧。有大念力。善能分别客旧诸人。识者听入。不识则遮。时城中人。欲有出者不知出要。周匝遍观更无孔穴。唯此一门乃从求出。而此守门智慧之人。虽不具知城中种类。然知其中将出城者。皆由此门。如是优陟。如来亦尔。虽不具悉思惟分别。然知出入。皆由此门。如来亦然。知过去苦现在未来苦之边际。皆由斯道。得尽于苦。优陟梵志闻佛所说。欢喜而去。
(三二五)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林。尔时尊者富那在灵鹫山。多诸异学外道梵志。来至其所。问讯尊者富那。在一面坐。白尊者富那言。我等皆闻。沙门瞿昙说众生断更不受生。此事云何。尊者答曰。如我解佛所说义者。佛终不说众生死已更不复有死此生彼。佛实不见众生之相。所以者何。凡夫妄想。以有慢故。言有众生。如来断慢。赞叹断慢故。无众生想。时诸外道闻尊者说。不生欢喜。亦不嫌毁。即便还归。其去未久。富那即便往诣佛所。到佛所已。顶礼佛足。在一面立。以诸外道所问。具白世尊。是诸外道皆言。世尊说众生断更不受生。此事云何。我即答言。如我解佛所说义者。佛终不说众生死已更不复有死此生彼。佛实不见众生之想。所以者何。凡夫妄想。以有慢故。起于众生。如来断慢。赞叹断慢。是故不起于众生想。富那复言。我为外道作如是说。将不违佛所说教法致于谤毁生增减耶。为同世尊之所宣说。为当异耶。为如法说。为不如法。为似法说。不似法说。不为同佛法者。所讥呵耶。佛告富那。汝说真实。非为毁谤。不增不减。如我所说。等无差别。是如法说。非非法说。无有同佛法者。能讥呵汝。何以故。从本已来。一切皆为我慢所害。众生烦恼。皆因我慢。而得生长。喜乐我慢。不知我慢。以不知故。譬如循环不知端绪亦如乱织莫知其首。亦如麻緼。亦如军众。被破坏时。扰攘乱走。众生于何扰乱不定。此世他世。流驰不止。生死流转。不能得出。复告富那。如是我慢。一切众生。无尽尽灭无相。至于尽灭。悉皆散坏。若知如是。于人世界。天世界。魔世界。梵世界。沙门婆罗门。天人大众之中。长夜得义。救拔得乐。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二六)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尔时尊者阿难于是夜中。诣多跋河。脱其衣裳。置于岸上。入河澡浴。着一浴衣。即出于水。待自身干。时有外道。名具迦那提。往至彼河。尊者阿难闻彼行声及[口*磬]咳声。外道亦闻尊者之声。外道问言。汝为是谁。阿难答言。我是沙门。沙门甚多。汝今为是何等沙门。阿难答言。我是释子。外道言。我欲问难。汝若闲暇听我所问。阿难答言。欲问便问。听已当知。外道问言。我死此生彼以不。阿难言。如来不说。又问。我死此不生彼。亦生亦不生。非生非非生彼不。阿难又言。如斯等问。佛悉不答。外道言。我今问汝。死此生彼。乃至非生非非生。悉不见答。汝宁不知如此事乎。阿难言。如是之事。我悉知见。非不知见。外道言。汝所知见。为何谓也。阿难答言。我所知见。见彼处所。见众生行。乃至知见彼所从生。知见结业。举动所作。见烦恼结。如墨聚集。无闻凡愚。与见结相应。顺于未来长处生死。我所知见。其事如是。岂可谓为不知见乎。外道俱迦那即问之曰。汝名何等。阿难答言。我名阿难。外道复言。善哉善哉。大师弟子。我今乃至共相谈论。而不知汝乃是阿难。我若知汝。终不能得共相抗对。时彼外道闻阿难所说。欢喜而去。
(三二七)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长者须达多。好欲诣佛亲近供养。复作是念。我若往彼。日时故早。如来犹未从禅定起。我今应先至彼外道所住之处。即往其所。既至彼已。共相慰问。在一面坐。异学外道问须达言。汝可为我说。彼沙门瞿昙为作何见。须达答言。如来所说。我不能及其所知见。在吾分外。外道言。汝若不知佛之所见。颇复能知比丘见不。须达答言。如斯之事我亦不知。外道复言。汝若如是竟何所见。若少所见请闻其说。须达复言。汝当先说汝之所见。然后我当自说所见。尔时外道语须达言。我所见者。众生之类。是常是实。余皆妄语。复有外道语须达言。我之所见。一切无常。唯此为实。余皆妄语。又复有言。亦常无常。非常非无常。唯此为是。余皆妄语。世界有边。世界无边。亦有边。亦无边。非有边。非无边。身即是命。命即是身。身异命异。众生神我。死此生彼。死此不生彼。死此亦生彼。亦不生彼。如是长者。我所见者。死此非生彼。非不生彼。时诸外道各各自说己所见已。语须达言。仁者当说。须达答言。如我所见。一切众生悉是有为。从诸因缘和合而有。言因缘者。即是业也。若假因缘和合有者。即是无常。无常即苦。苦即无我。以是义故。我于诸见。心无存着。汝诸外道。作如是言。一切诸法常。唯此为实。余皆妄语。如此计者。乃是众苦之根本也。以贪着斯诸邪见者。与苦相应。能忍大苦。于生死中。受无穷苦。皆由计有。世界是常。乃至死后非生于彼。非不生彼。如斯诸见。实是有为业集因缘之所和合。以此推之。当知无常。无常即苦。苦即无我。复有外道语须达言。长者。众生若是业集因缘和合而有。悉皆无常。无常即苦。苦即无我。若如是者。汝今亦复作诸苦本。与苦相应。于生死中。受无穷苦。须达答言。我先已说。一切诸见。心无所著。是故我今亦复不着如斯之见。时彼外道。赞须达言。如是长者。汝亦应当作如是说。尔时须达于彼外道异见众中。作师子吼。令诸外道邪见之心皆悉息已。往诣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以己所见共外道谈论。向如来说。佛即赞言善哉。应当如是摧诸外道。令堕负处。应炽盛正法之论。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二八)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尔时长爪梵志往诣佛所。在一面坐而作是言。如我今者。于一切法。悉不忍受。佛告长爪梵志。汝于诸法悉不忍者。见是忍不。长爪复言。如此之见。我亦不忍。佛告长爪梵志。汝若不忍如是见者。何故而言。我于诸法。悉皆不忍。谁为汝出不忍之语。佛复告大姓。汝若知若见。不忍是见。即断是见。已弃是见。譬如有人。既呕吐已。若如是者于余见中。即不次第。便为不取。便是不生。长爪梵志复作是念。汝所言我已断是见。已弃是见。譬如人吐便于诸见。无有次第。不取不生。佛告长爪。若如是者。多有众生。同汝所见。亦复如是论者。诸有异道沙门婆罗门。若舍是见。更不受异见。是名少智。极为鲜薄。亦名愚痴。梵志当知。世间众生。皆依三见。初言我忍一切。第二言一切不忍。第三言我少忍少不忍。贤圣弟子。观察初见。能起贪欲嗔恚愚痴。常为如是三毒缠缚。不得远离。能生患害。能生结使。不得解脱。喜乐于欲守护缚着。是名为忍。若不忍者能生贪欲嗔恚愚痴常为如斯三毒所缠。不能远离获得解脱。喜乐于欲。常为爱取守护缚着。是名不忍。若见少忍少不忍。亦复如是忍如上忍中说。不忍如上不忍中说。贤圣弟子。若说言忍。便为与彼二见共诤。若言不忍。亦复与彼二见共诤。若言少忍少不忍。亦与二见共诤。以己所见违于他故。便起诤论。若起诤论。必相毁害。以共诤论生毁害故。以见是过生诸诤论故。便弃是见。不受余见。以是义故。能断是见。弃离是见。犹如人吐。于诸见中。无有次第。不取不生。贤圣弟子。若言忍及以不忍。少忍少不忍亦有是过。如是梵志。此色显现四大所成。贤圣弟子。见是身无常。既见无常。便能离欲。见此身灭。即便舍离。若见身无常。便离身欲。便离身爱。离身窟宅。除身决定想。梵志当知。受有三种。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如此三受。以何为因。云何为习。因何而生从何处出。以触为因。因触生习。习从触生。因触所生。若触灭则受灭。离热得凉。譬如日没。身边命边。受身边时。知是身边。受命边时知是命边。如实而知。无有错谬。贤圣弟子。若受乐受。知身必坏。若受苦受不苦不乐受知身必坏。若受乐受非和合受。苦受不苦不乐受。亦复如是。云何名为与受不和合。所谓贪欲嗔恚愚痴。不与生老病死而共和合。忧悲苦恼。众苦聚集。尔时尊者舍利弗。出家半月。侍如来侧。以扇扇佛。于时如来为说断于离欲之法。时舍利弗如是观察。诸法无常。即便离欲证成。弃舍诸见。无生漏尽。心得解脱。长爪梵志。于诸法中。得法眼净。如上所说。既得信心。即白佛言。唯愿世尊。听我出家。尔时如来即听出家。既出家已。勤修精进。得阿罗汉道。
(三二九)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须摩竭陀池岸。尔时奢罗浮梵志。在大众中。而作是言。我知释子所说教法。我所知见。胜彼释子。当于尔时。有众多比丘。入城乞食。见奢罗浮梵志在彼池岸。闻其所说。作如是言。我知释子所有法教。我所知者。出过于彼。时诸比丘。闻此语已。还至僧坊。收摄衣钵。洗手足已。往诣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白佛言。世尊。我等今日入城乞食。食讫已还归于其中。路经须摩竭陀池。彼池岸上。有一梵志。名奢罗浮。在大众中。唱如是言。我知释子所有教法。我所知者。出过于彼。善哉世尊。唯愿当往彼池岸。尔时如来默然许之。与诸比丘前后围绕。往诣于彼须摩竭陀池。时奢罗浮遥见佛来。即从坐起。敷置高座。寻白佛言。可就此坐。佛即便就座。坐已而告之曰。汝实作是言。我知释子所有法教。我所知者。出过于彼。如是说不。时彼梵志默然而住。佛复告曰。何故默然而不答我。汝若解者。随汝意说。若不解者。吾当为汝分别宣说。令汝具足。汝今若能具足说者。吾助尔喜。梵志当知。世若有人说言。如来非阿罗呵三藐三佛陀者。如是说者。我称善哉。当问彼言。汝以何事。说言如来非阿罗呵三藐三佛陀。此众生等。于理不决。不能正答。更说世间其余谈论。以诸杂语间错其中。憍慢矜高。生毁害心。以不能答如斯问故。默然而住。惭愧低头。失于机辩。奢罗浮。汝今亦尔。设复有人作如是言。沙门瞿昙能善显示是有过法。如是说者。我亦称善。当问于彼。以何智知如斯之事。彼不能答。更说其余世间谈论。错乱其中。辞穷理屈惭愧低头。默然而住。失于机辩。亦如汝今无有异也。若复说言。沙门瞿昙。所有弟子。无善回向。不具持戒。我亦称善。而问于彼。汝以何法。验知斯事。彼不能答。更说世间其余谈论。错乱其中。辞穷理屈。惭愧低头。默然而住。失于机辩。汝今亦尔。当于尔时。奢罗浮同梵行者。语奢罗浮。汝今何故默然不答。汝昔日时。恒于大众多人之中而言。我所知见。出过瞿昙所有教法。汝今宜问沙门瞿昙。云何乃使沙门瞿昙反问于汝。诘汝使说。作如是言。汝所说者。若能具足。吾助尔喜。称庆善哉。如其不具。吾当为汝分别宣示。令得具足。时奢罗浮闻斯语已。亦复默然。无所陈说。尔时世尊在须摩竭陀池岸。作师子吼已。即从坐起还王舍城。佛去不久。彼诸同行。种种呵责。作如是言。汝于今者。如截角牛在屏处吼。汝亦如是。于闲静处。作师子吼。于沙门瞿昙前。默然无所说。亦如童女。欲作男子声。然不能作。还为女声。汝亦如是。欲学瞿昙作师子吼。而不能成。亦如雌野干欲作师子吼。然其出声故作野干。终不能成师子之声。诸同行者。如是种种呵责奢罗浮已。各四散而去。
(三三○)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有梵志。名曰重巢。居在于彼须摩竭陀池岸上。于彼众中作是唱言。我所说偈。若有人能具足分别。显示其义。我当为其而作弟子。时诸比丘食时已到。着衣持钵。入王舍城次第乞食。乞食已讫。即便还归于其中。路经须摩竭陀池岸。闻彼梵志作是语已。即还僧坊。收摄衣钵。洗手足已。往诣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白佛言。世尊。须摩竭陀池岸。有重巢梵志。作如是语。我所说偈。若有人能具足分别。显示其义。我当为彼而作弟子。唯愿世尊。往至彼池。尔时如来默然许之。与诸比丘前后围绕。往诣彼池。尔时重巢梵志。遥见佛来。即从坐起。敷置高座。语佛言。瞿昙。可就此座。于时如来即就其座。而告之曰。云汝自言。我所作偈。若有人能具足分别。显示其义。我当为彼而作弟子。为有是不。梵志对曰。实尔瞿昙。佛复告曰。汝所作偈。今当为我诵其章句。吾当为汝分别解说。尔时重巢梵志复敷高床而坐其上。自说偈言。
若是比丘释种子者应当如法
清净活命不宜娆害于诸众生
宜应远离不善诸法守意清净
护所受戒如是调伏随顺定智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若称如是外随顺而履行
于善丈夫中汝得为最胜
比丘处闲静清净自调顺
不恼害众生远离一切恶
如是调伏者随顺于定智
柔和善濡心身口不造恶
能摄三业者亦名顺定智
为世福田故持钵诸家乞
捡心修念处谦下处卑劣
除欲弃贪求故获无所畏
尔时重巢梵志闻斯偈已。即生念言。沙门瞿昙实知我心。我今宜应归依三宝。作是念已。即白佛言。唯愿如来。听我出家。佛即听许。出家为道。受具足戒。便成沙门。精勤修习。断诸烦恼。得阿罗汉。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三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中。当于是时。摩竭提国诸外道辈。相与聚集须摩竭陀池上。作斯论言。此是婆罗门谛。此是婆罗门谛。尔时如来在于精舍。以禅净天耳。闻其所说。即从定觉。往诣于彼须摩竭陀池上。诸婆罗门遥见佛来。悉从座起。为佛敷座。白佛就座。佛即就坐。而告之曰。汝等聚集作何谈论。诸婆罗门各白佛言。瞿昙当知。我等今日共相聚集。作是说言。此是婆罗门谛。此是婆罗门谛。佛告之曰。如是如是。我昔求道初成正觉。已证知竟。取要言之。一切世间不过三谛。吾当分别。何等为三。所谓一切不杀。此语是实。非虚妄说。此事若实。应勤精进。于诸众生。恒生慈心。此是婆罗门初谛。我知是已广为人说。复次婆罗门。一切苦集是生灭法。如斯之言。真实不虚。此事若实。应勤精进。于其中间常宜修心作生灭相。应如是住。是名婆罗门第二谛。我以知此生灭相故。成等正觉。常为众生。说如是法。复次婆罗门第三谛者。离我我所。真实无我。若离如是三法相者。便能远离一切诸恶。此事若实。应勤精进。求离众恶。应如是住。佛说是已。众多外道。闻佛所说。默然而坐尔时世尊而作是念。斯愚痴人。常为诸魔之所覆蔽。是大众中乃至无有一人能信斯语。生志学想。修持梵行于时如来作斯念已。从坐起去。佛去不久。尔时须摩竭陀池神。而说偈言。
譬如画水欲求迹下种卤地求苗稼
如以芳香熏臭秽水浸注波求濡弱
吹彼铁杵求妙声如于盛冬求野马
彼诸外道亦如是虽闻妙法不信受
尔时诸婆罗门闻此池神说是偈已。竞随佛后求索出家。佛即听许。既出家已。精勤修道。得阿罗汉果。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三二)
尔时尊者阿难。在拘睒弥国瞿师罗园。时有梵志。名曰闻陀。诣阿难所。问讯已讫。在一面坐。而作是言。汝以何事。于彼沙门瞿昙法中。出家学道。阿难答言。我今为欲断恶生善。以是义故。于佛法中。出家学道。梵志复言。断何等恶。阿难答言。我今欲为断除贪欲嗔恚愚痴。梵志复言。汝等亦知断除贪欲嗔恚痴耶。阿难答曰。唯佛法中。有断如是贪欲嗔恚愚痴之法。禁制身心。梵志又言。如此贪欲嗔恚愚痴。有何过患。汝等法中禁制之耶。阿难对曰。欲爱染着。能生恼乱。于现在世。增长恶法。忧悲苦恼。由之而生。未来世中。亦复如是。嗔恚所著。愚痴所著。能坏己心。亦坏他心。自他俱恼。于现在世。增长诸恶。未来世中。亦复如是。增长诸恶。复次若有染着此贪欲者。能令众生盲无慧眼。贪欲因缘能令智慧微弱。损减诸善。不趣涅槃。不得三明及六神通。离菩提道。如贪欲嗔恚愚痴亦复如是。我等见斯贪欲嗔恚愚痴。有如是过患。以是义故。禁断贪欲嗔恚愚痴。梵志又问。颇复有道修集增广。能断贪欲嗔恚愚痴耶阿难答言。有八圣道。所谓正见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定正念正志。能断贪欲嗔恚愚痴趣向涅槃。梵志复言。如斯之道。极为甚善。修集增广。能断贪欲嗔恚愚痴。阿难当知。我今缘务极为猥多今欲还归。阿难告曰。宜知是时。梵志闻阿难所说。欢喜而去。
(三三三)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尊者舍利弗。往诣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于时如来。为舍利弗。种种说法。示教利喜已。默然而住。时舍利弗。见佛默然。即从坐起。顶礼佛足。还其所止。未到所住处。道逢梵志。名曰优陟。问舍利弗从何处来。舍利弗言。梵志当知。我于今日。诣世尊所。听法来还。优陟复言。汝今故未难于教法。犹如婴儿未离乳耶。舍利弗言。我今听法无有厌足。不同婴儿。何以故。婴儿转大。则离母乳。
优陟复言。我已久离听法教诫。舍利弗言。如汝法中。虽复教诫。无有义利。行于非道。不名乘出不至菩提。是坏败法。无有一法可恃怙者。汝之师尊。非是如来阿罗呵三藐三佛陀。汝今宜应速疾离彼邪师教法。譬如弊牛。志性轻躁。好为抵突。加复少乳。所生犊子。其形甚小。数数离母。随意放逸。如汝师尊。无义教法。亦复如是。志性轻躁。所有教法。无有义利。所有弟子。稚小无智。远离其师。随意放逸。各自说言。我已离于教诫之法。如来法中。有义教诫。有义教诫。有善乘出。趣向菩提。不为邪见之所破坏。有诸善法。而可恃怙。我之世尊。是如来多陀阿伽度阿罗呵三藐三佛陀。诸弟子等。随逐不舍。犹如善牛。志性不轻。不为抵突。加复多乳。其犊身体。日日长大。随逐其母。终不舍离。优陟梵志。赞舍利弗。善哉善哉。汝获善利。所受教诫。是出世法。趣向菩提。有善乘出。至于涅槃。不可沮坏。有所依凭。汝师世尊。是如来阿罗呵三藐三佛陀。作是语已。各还所止。
(三三四)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梵志。名曰优陟。往诣佛所。问讯已讫。在一面坐。而作是言。瞿昙于昔日时。诸外道等。相与聚集彼大讲堂。作种种论。沙门瞿昙。在于闲静。修摄其心。智慧辩才。我于是时。亦共论议。作如是言。此相应。此不相应。譬如老牛。加复无目。我等亦尔。所有教法。甚为鄙陋。盲无慧眼。沙门瞿昙有大智慧。在于闲静。修摄其心。瞿昙。汝今云何教诸弟子。佛告之曰。我佛法中。童男童女。共相聚会。欢娱燕会。随意舞戏。是名相应。譬如有人。年过八十。头白面皱。牙齿堕落。然犹歌舞。作木牛马。作于琵琶箜篌筝笛。亦作小车及蹋鞠戏。如斯老人。作如是事。名不相应。其有见者。当名此人为作智人。为作痴人。梵志对曰。如是之人。名为婴愚。无有智慧。佛告之曰。我佛法中。相应相顺。如童子戏。梵志当知。圣贤法中。如童子戏。优陟白佛。云何比丘。修集善法。佛告之曰。比丘之法。应当远离诸恶不善。修诸善法。不调伏者。为调伏故。应勤修集。不得定者。为得定故。应勤修集。不解脱者。为解脱故。应勤修集。所未断者为令断故。应勤修集。所未知者。为令知故。应勤修集。所不修者。为欲修故。应勤修集。所未得者。为欲得故。应勤修集。梵志白佛言。世尊。何等不调欲令调故。应勤修集。佛言。眼不调。乃至意不调。为令调故。应勤修集。梵志言。何等不解脱欲令解脱。应勤修集。佛言。心不解脱。为令解脱。应勤修集。梵志言。何等为断恶。应勤修集。佛言。断欲无明与爱故。应勤修集。梵志言。何等不知。为知故。应勤修集。佛言。未知名色。为令知故。应勤修集。梵志言。何等不修。为修故。应勤修集。佛言。未修定慧。不得八道。应勤修集。梵志白佛。比丘之行。甚为真实。我今事多。欲还归家。佛告之曰。宜知是时。优陟梵志。即从坐起。还其所止。
(三三五)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尔时国中。有一梵志。名曰尸卜。往诣佛所。问讯已讫。在一面坐而作是言。瞿昙。所言学者。云何名学。佛告之曰。学故名学。梵志又问。云何学故名为学也。佛言。时时修学。增上戒故。名之为学。时时修学。增上心故。名之为学。时时修学。增上智故。名之为学。梵志复言。瞿昙。若有阿罗汉。尽诸有漏。所作已办。舍于重担。逮得己利。心得自在。无复烦恼。正智得解脱。时当何所学。佛言。若有罗汉。尽诸烦恼。正见心得解脱。当于尔时。贪欲嗔恚及以愚痴。一切悉断无有遗余。是名无学。若彼罗汉。尽于贪欲嗔恚愚痴。更不造作身口意恶。无所进求。以是义故。名为无学。尔时尸卜梵志。闻佛所说。欢喜而去。
(三三六)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尔时尸卜梵志。往诣佛所。问讯已讫。在一面坐。而作是言。瞿昙。若有婆罗门。作是说。随所作业。悉是过去。本所作因。于现在世。所作诸业。能增过去不善之因。现在之世。若不造业。则能破坏生死之桥。四流永绝。更不流转。以业尽故。苦亦得尽。苦尽则苦边际尽。瞿昙。此事云何。佛告尸卜。如汝所言。彼诸沙门婆罗门等。作如是说。随所造业。悉是过去本业因缘。乃至尽苦边际。若如是者。以何因缘。于现在世。而有种种风冷病等。四大增损。若如是者。为自所作。为他所作。尸卜白佛。他之所作。佛告尸卜。云何自己所作。常拔须发。或举手立。不在床坐。或复蹲坐。以之为业。或复坐卧于棘刺之上。或边椽坐卧。或坐卧灰土。或牛屎涂地。于其中坐卧。或翘一足。随日而转。盛夏之月。五热炙身。或食菜。或食稗子。或食舍楼伽。或食糟。或食油滓。或食牛粪。或日三事火。或于冬节。冻冰衬体。有如是等无量苦身法。是名自己所作。云何名为从他作苦。为他手足及以力杖瓦石打掷。如是等苦。是则名为从他得苦。一切世人。四大增损。或为风冷。而起是患。如是等患。现所见事。云何彼诸婆罗门等。若作是见。言以此故。能尽苦际。即是自作过咎。如是等咎。一切世人。皆共知之。彼自虚说。以五因缘故。能令身心受诸苦恼。何等为五。所谓贪欲嗔恚掉悔疑。如斯五法。能令众生现在之世身心苦恼。复有五因缘故。于现在世。能令身心常得快乐不受苦恼。何等为五。所谓能断贪欲之心。则于现在。能令身心受法快乐。何以故。以有贪欲嗔恚掉悔故。能令众生受诸苦恼。若能断除。则受快乐。无有忧患。是故应当断除如是贪欲嗔恚掉悔。若断除者。无热无恼。不待时节。当得解脱。必趣涅槃。尸卜是名现在所得法。复有现前所得法。所谓正见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志正念正定。说是法时。尸卜梵志。远离尘垢。于诸法中。得法眼净。既得道已。即整衣服。合掌向佛。而白佛言。世尊。唯愿如来慈哀怜愍。听我出家。如来即听出家。既出家已。于空静处。殷勤精进。得阿罗汉。
(三三七)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那罗健陀置叠聚落庵婆罗林。时聚落中有一梵志。名那利婆力。在彼村住。其年衰迈。已百二十彼聚落中。所住人民。咸谓是人真阿罗汉。悉共恭敬。而供养之。然斯梵志。有一亲友福尽命终。得生天上。尔时此天。作是思惟。我今若劝是那利婆力。诣佛所者。必不信受。我今当教脱能信我。作是念已。即往于彼老梵志所。威光炎炽。遍照其人。所住之处。即至彼已。语梵志言。云何于己实是怨家。诈现亲相。云何于自善亲友所。视之如己。云何说断。云何无热恼。汝今应当心中默念。不应发言。若有能解如斯义者。当往其所而求出家。净修梵行。尔时此天。作是语已。即没不现。于是那利婆力梵志。闻斯语已。即往于彼富兰那迦葉所。心中默念。如斯问难。云何于己实是怨家。诈现亲相。云何于自善亲友所。视之如己。云何说断。云何无热恼。然富兰那迦葉。尚不能知彼心所念。况能答之。复至删阇耶毗罗胝子所。亦作如是心中所问。乃至尼揵陀若提子所。亦复如是。作心中难。彼若提子。尚不能知是念。况复能答。时那利婆力梵志。遍至六师。悉不能知如斯之难。若不能答。我今何为于其法中出家修道。不如还俗受五欲乐。我今家业甚为丰饶。宁在家居。布施作福。复作是念。我当往诣沙门瞿昙所。作是念已。即往佛所。于其中路。复作是念。沙门瞿昙。年少出家。而富兰那六师之徒。悉是耆旧宿德之人。尚不能知。况彼沙门瞿昙。既是年少。出家未久。学日又浅。而当能解如斯之义。作是念时。于其中路。回车欲还。复更思惟。我昔曾从耆旧宿德老梵志所。闻如是说。出家之人。年虽幼稚。不应轻蔑。何以故。年虽幼稚。有大神通及大智慧。作是念已。即往佛所。至佛所已。恭敬问讯。在一面坐。心中默念如是四难。云何于己实是怨家。诈现亲相。云何于自善亲友所。视之如己。云何说断。云何无热恼。尔时世尊。知彼梵志心之所念。即说偈言。
屏处极毁骂百千种诽谤
面前而赞叹言是善好人
实能辨诸事诈伪而不实
智者应当知此是怨诈亲
出言诈亲善所作无利益
智者应当知此是怨诈亲
云何于亲友爱重如己身
不应于亲友伺觅其过失
亲友心愿同相念常不忘
如是之亲友不为他沮坏
应当恒敬念爱重如己身
何故说于断断能生喜乐
亦能得胜利至于寂灭所
能修于胜果丈夫向正道
以是义故断云何得无热
得于寂静味获得大智慧
尔时得无热远离于诸恶
入法欢喜味是名为无热
尔时梵志。闻是偈已。即整衣服。而白佛言。唯愿世尊。听我出家。于时如来。即听出家。既出家已。精勤修道。得阿罗汉。
(三三八)
须跋陀罗者。如集偈颂中说。
优陟分匿俱迦那须达长爪奢罗浮
重床三谛及闻陀二不留得尸卜根
尸卜那罗婆力迦须跋陀罗第十五
版权所有:药师经真言网